“欲上九天揽月,欲下五洋捉鳖”。当我们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我们就在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随着我们看到的越来越多,走的越来越远,内心的声音将指导我们,去探索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渴望对未知的探索,就像渴望阳光和空气一样。那些先行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做到!先行者们上天入地,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在最靠近地心的地方、在深蓝的海洋中以自己的方式在探索。他们有着怎样的探险故事?或许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能找到自己突破极限的力量源泉。 K天王:追求极致的速攀者
Kilian Jornet ,在国内越野跑圈被亲切地称为K天王。相信大家对他已经不再陌生了,在刚过去的5月珠峰登山季,Kilian一周之内两次速攀珠峰,一次26小时,一次17小时。完成珠峰速攀后,经过短暂休息,又在6月底的环勃朗峰山地马拉松中获得冠军,拉开了2017年的赛事序幕。 Kilian Jornet,世界知名越野跑者、速攀者 2007年,获得Skyrunner World Series(天空超级跑世界系列赛)年度冠军;2008年,UTMB冠军,Skyrunner World Series年度冠军; 2011年,在五大洲的五项重要极限越野赛中完胜; 2012—2017年,“生命巅峰”计划,详见后文。 不到25岁时,Kilian就已经赢遍世界各大著名越野马拉松赛事的冠军,在几乎拿遍了所有长距离越野跑比赛的冠军后,Kilian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以越野跑的方式完成那些最著名的山峰,这便是Summits of My Life,“生命巅峰”计划,同时也是最有名的“FKT”(Fastest Known Time)计划。 从2012年开始,Kilian已经先后完成了勃朗峰(4810米,8小时42分钟),马特洪峰(4478米,2小时52分),麦金利峰(6168米,11小时48分),阿空加瓜峰(6962米,12小时49分)。珠峰作为其中最重要,可能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站,Kilian尝试了三年,终于在今年成功登顶珠峰(8848米,17小时)。 Kilian在珠峰 来自:Amer 2015年,Kilian和团队来到了尼泊尔,准备从南坡登顶珠峰,当他们看到地震对尼泊尔带来的创伤时,便延迟了攀登计划,投入到当地的救灾援助中。Kilian和Jordi以及Sébastien拍了影片《Langtang》,以此筹款投入到当地的重建中,共募集到58958.03欧元(约合人民币45.5万),帮助当地完成了116所房子的重建。 尼泊尔救灾 来自:summitsofmylife 2016年秋天,Kilian团队再次来到珠峰,不过这次是从北坡,到达7600米的时候,遭遇了暴风雪,而且发生了5次雪崩,雪落下来的时候离头顶不到10cm的距离,在连续几天没有等到好天气的情况下,他们最后放弃了登顶。 珠峰北坡传统线路 来自:Amer 2017年,Kilian第三次来到珠峰,这次还是从北坡。5月20日晚22点,他从海拔5100米的绒布寺附近的营地出发,由于肠胃不适,26小时后登上了顶峰。显然,这不是最好的状态,于是Kilian尝试了第二次,5月27日,Kilian从ABC(前进营地,海拔6500米)出发,17小时后登顶珠峰。至此,Kilian为他的生命之巅计划划上了最圆满的一笔。 Kilian速攀珠峰轨迹视频 时长1分钟,来自:Suunto 在Kilian的生命巅峰计划中,他无限逼近自己的极限,向外界展现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为了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每一次挑战,Kilian都留下了视频资料和照片,并创建了网站和大家分享(summitsofmylife.com)。Kilian在探险中所传达的有关梦想、友谊、轻量、尊重自然等价值观,让整个计划都显得有温度,饱含感情。 Kilian在珠峰 来自:Amer 完成生命巅峰计划后重回赛场,Kilian便在勃朗峰山地马拉松中夺冠,未来,Kilian还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拭目以待! 刘佳:在极致黑暗中感受地心跳动
刘佳,网名小葱,从2004年初,小葱第一次接触探洞后,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项独特的运动,13年来,她对探洞的热爱从未改变。如今,她探索过的大小洞穴已经超过1000个,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探洞一姐。她和队友们多次探测重庆涪陵万丈坑及支洞,探至垂直深度841米,刷新了目标所能及的最深纪录。 刘佳(小葱) 重庆洞穴探险队的副队长和培训教练 Fenix签约运动员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员 英国工业绳索技术协会IRATA一级认证资质 第四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团队奖获奖者 第十一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户外风云人物获奖者 探洞是一项非常小众的探险运动,需要深入地表之下,在极致黑暗中探索未知。在一处处竖井深洞中,黑暗、幽闭、寂静、孤独,深不知底的不可控的恐惧,将会是对身心的莫大挑战。对于小葱来说,爱上探洞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可能有些人与生俱来就具有与某种运动相吸引或者说是匹配的特性吧,不管如何百转千回,总会与它相遇”。 万丈坑探洞 拍摄:黄鹤 2004年元旦,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听到了有探洞的活动,小葱想着反正也没去过,刚好体验一下,便和朋友报名了。那是小葱的第一次探洞,他们一共4名队员,2名探洞队长,2名新人,去的是重庆武隆的二王洞,二王洞很大,属于迷宫型洞穴,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探测完。 二王洞 拍摄:Robbie Shone 在洞里走了大约3个小时的时候,他们迷路了,在洞里找路找了10个多小时。当时很害怕,但是没有时间害怕,每个人都承担了重要的任务,队长安排了每个人单独去探支洞,在规定的时间回到洞厅。回想起第一次探洞,小葱讲,虽然迷路的时候心里有压力,但是那一次队长也讲了很多洞穴的相关知识,小葱觉得还挺有趣,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二王洞 拍摄:Robbie Shone 回去后小葱就加入了重庆洞穴探险队,学习探洞技能,正式开启了她的探洞生涯。小葱第二次探洞就是一个竖洞,需要用到SRT等绳索技术,此后,小葱参加了各种探洞方面的培训。小葱说她的探洞频率很高,基本每个周末都会去。探洞多了,小葱也有了自己的探洞理念,她提倡在自然的状态下去探洞,基本不做标记,更多的是关注洞穴本身的一些情况,她认为如果做标记,会让自己分心,所以更多的时候,她都会把路线记在心里。 拍摄:阿冰 2007至2009年,刘佳所在的重庆洞穴探险队,对重庆涪陵区的万丈坑进行了历时三年共4次的探测。测得其垂直深度为841米,跻身中国竖洞深度第二位,且是中国竖洞深度前5位中唯一一个完全由中国人自己探出来的竖洞,打破中国竖洞前几名多年来被外国人主导探测的历史。 现在小葱每次探洞都会做一些测量、拍照的工作,测量洞口的坐标和洞穴内部的相对海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洞内会频繁的用到手表去看海拔高度,本来她们是要带GPS进行测量的,但是现在Suunto手表基本可以满足这些功能,给他们的测量带来了很大便利。 万丈坑探洞 拍摄:黄鹤 探险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小葱说“一旦开始学习并逐步掌握了探洞的技巧时,就应该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有一次小葱在和队伍探一个迷宫型的大型洞穴时遇到了洞道垮塌,据小葱回忆,突然听到前方传来轰轰的巨响,一股非常明显的震感由远及近的传到脚下,双腿甚至被震感带动得颤抖起来。在头灯光束的照射下看见空旷黑暗的洞厅扬起巨大的灰尘。灰尘比较集中的从中间和右边的洞道中飞扬出来。由于晚出发,她们躲过了这场灾难。 拍摄:阿冰 经历生死考验,正是探险者所必须要面对的,唯有真正的热爱,才能给她战胜恐惧的力量,那些探洞路途的危险,都将化为动力,让她更加认识到每一步细节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体系。 供图:小葱 不在探洞,就在探洞的路上,此时此刻,小葱正在贵州探洞。正是那些在极致黑暗中的未知,吸引着小葱在探洞的路上越走越远。 宋刚:探索生命意义的水下探险者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面以下的世界也是丰富多样的,很难简单概括。想知道水下世界是什么样,只有亲自去看看。 ——宋刚 宋刚,知名潜水摄影师,留英艺术管理硕士,杰出青年水下摄影师,美国国家地理获奖摄影师,佳能十佳摄影师,班夫中国特约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供稿人。其作品曾获Ocean Art,Underwater Photography视觉中国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宋刚,自由摄影师,PADI Dive Mater,PSAI技术潜水员。 在墨西哥南部边境与野生咸水鳄鱼在水下面对面亲密接触; 潜入冬天冰冷的挪威海,寻找海洋顶级掠食者杀人鲸的踪迹; 数次远赴非洲记录沙丁鱼产卵迁徙途中鲣鸟、海豚、鲨鱼与鲸鱼的盛宴。 在接触水下摄影前,宋刚先后做过陆地人像摄影、人文纪实摄影甚至历史题材摄影以及自然摄影,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宋刚接触到了水下摄影,那是在潜水胜地诗巴丹的第一次开放水域潜水,当时拍到了两只海龟的交配过程,由于专注于拍摄,一直跟着海龟到了水面换气,而这种直接升水是违反潜水安全规定的。 拍摄:宋刚 对宋刚来说,海底和陆地是截然不同的,宋刚喜欢大型海洋生物,在陆地上野生动物都非常警觉,摄影师都要保持较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而在水下,很有可能你能在非常近的距离内接触一些大型海洋生物。你可以遇到一群野生海豚围着你转圈,或者数十吨重的座头鲸在你面前翻滚,有时候近到你甚至可以看清它身上的一个痦子或一个鳞片。 拍摄:宋刚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水下摄影,宋刚一遍遍地练习潜水技术,直到自己非常熟练地掌握,闲暇时,通过各种方式去研究各类常见的海洋生物的习性,把它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熟悉。这一切的动力,都源于他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潜水摄影让宋刚最大程度地接触大自然、接触野生动物,从而也使他逐渐开始关心起这些拍摄对象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看到海面飘过成片的人类垃圾后,宋刚开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同时也向周围的人去宣传;在和可爱的皮毛海豹玩耍之后,宋刚倡导拒绝一切动物制品;拍摄了在水下威风凛凛的鲨鱼之后,他不但坚决抵制鱼翅,也拒绝参加有鱼翅的任何宴会。宋刚说:“这是我从认知到行动的一小步,也希望我的照片能让更多的人对野生海洋动物产生兴趣,从而关注自然环境,成为启发人们环保意识的一大步”。 鱼群 拍摄:宋刚 2014年,宋刚第一次在南非追寻沙丁鱼大迁徙。当宋刚看到沙丁鱼群被成群的海豚包围、巨大的座头鲸在身下翻滚、大群的鲣鸟从空中像炮弹般射入水中捕食沙丁鱼,拉着一长串气泡尾迹,壮观而惨烈。整个沙丁鱼的迁徙途中,要遭遇数十种掠食者来自天空、大海的疯狂攻击,却依然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可谓九死一生、矢志不渝。 拍摄:宋刚 每年冬季,数以亿计的沙丁鱼从厄加勒斯角出发,沿着非洲南部的狂野海岸迁徙,在寒冷的海水里一路向东北方向,经过大半年的旅途,行程1000多公里去南非德班的北部产卵,途中成千上万的海鸟、成百上千的海豚、鲨鱼、海狮、还有数量众多的鲸鱼都会加入这场盛宴,而他们的目标正是迁徙途中的沙丁鱼群。拍摄:宋刚 “如果你不是一尾沙丁鱼,又怎会知道这样的迁徙意味着什么?”沙丁鱼大迁徙这个悲壮的主题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宋刚,连续4年的拍摄经历也让他感受到野生动物为了某种目的不畏艰险与死亡、前赴后继的意义所在。即使前路艰险,甚至九死一生,但只要认定了目标,就只管向前,目光坚定,矢志不渝! 拍摄:宋刚 “对于我来说,或者说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来讲其实与沙丁鱼的一生一样。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抱着必死的决心勇敢前行,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幸福的终点”。——宋刚 开启你的探险之路 无论是Kilian的生命之巅计划,还是小葱的极致黑暗探洞,还是宋刚融入蔚蓝的精彩摄影,他们都有着共通之处,即使在危险与挫败之后,依然守住梦想,坚定地走在自己追求极致的路上。 有科学研究表明,部分人身上有一种叫做DRD4-7R的基因变体,这种变体有助于控制人脑多巴胺,令他们更爱冒险、更爱去新的地方探索。而正是拥有如此探险基因的人,带领着大家不断探索未知,推动着人类进化的车轮。 肯定有种力量可以与你体内的7R因子完美契合,彼此共振,与你一起上天入地,让你的探险有迹可循。这种力量,你找到了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