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只有一个仄声,符合格律吗?

 天童老僧 2020-01-10

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只一个仄声。

一、题主为什么会判断错误?

题主判断杜牧的这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只有一个仄声,才导致“这首诗是否符合格律”的疑问。那么题主是凭什么判断“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只有一个仄声呢?很显然是通过现代汉语拼音,或者说是凭《中华通韵》。

根据现代汉语拼音,“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确实只有一个“雨”(上声)是仄声,其他的字不是阴平声,就是阳平声,总而言之都是平声。这样一看,这句诗的格律就变得很奇怪,成了“平平平平仄平平”,根本做不到平仄交替,又怎能符合格律呢?这是题主发出这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题主在这里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就是用现代语音去衡量中古期的语音,自然是拿错了尺子,量错了衣服,得不出正确结论。由此暴露出题主缺乏最基本的音韵学知识,所以本人建议题主最好了解一下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过程。

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上古音时期、中古音时期、近古音时期和现代音时期。

上古音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中古音是六朝到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隋代陆法言编著的《切韵》音系为代表;近古音是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代周德清编著的《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现代音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现代汉语拼音就是据此制定的。

杜牧是唐代诗人,他所使用的语音系统自然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音。我们判断这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否符合格律,自然要依据中古音,而不是现代音。

从中古音发展到现代音,一个最主要的变化是:平分阴阳,入派四声。中古音中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现代音中的四声则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现代音中,入声消失了,我们无法辨认入声字,这是我们现代人判断平仄时最大的一个障碍。题主之所以错了,症结就在此处:无法识别入声字。

二、“清明时节雨纷纷”中有几个仄声?

中古音虽然以陆法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但是这本书失传了,幸运的是它的系统保留了下来。后来人们写诗,依据的都是平水韵。平水韵的系统与《切韵》的语音系统是一致的。直到现在,写作格律诗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继续使用平水韵,一派主张使用新韵。

杜牧写的诗自然不可能依新韵,我们要用平水韵来判断其平仄,再看是否符合格律。依照平水韵,“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共有两个仄声字,除了“雨”之外,“节”是入声字,也属于仄声。这样,这句诗的平仄就是:平平平仄仄平平,是符合格律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首句,依据它的平仄,我们可以推出整首诗的平仄,标记如下: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么这首诗实际的平仄是否是这样呢?我们看一下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平平平仄仄平平)

路上行人欲断魂。(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仄仄仄平平仄仄)

牧童遥指杏花村。(仄平平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在二四六这些关键位置,平仄都是没问题的,也没有孤平之类的问题,所以这首诗是一首符合格律近体绝句。

三、这首诗押韵吗?

其实这个问题也关乎“这首诗是否符合格律”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又是从哪来的呢?还是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上来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为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入韵,最后一字须是平声;不入韵,最后一字须是仄声。“纷”作为最后一个字,分明是个平声字,那么此句应是入韵的,“纷”即是韵脚。

但“纷”作为韵脚,却与“魂”“村”两个韵脚不属于同一韵部。“纷”属于十二文韵,“魂”与“村”则属于十三元韵,分属不同韵部。这样符合格律吗?答案是肯定,这符合格律。

韵脚有引韵与正韵之分。“纷”属于引韵,“魂”与“村”才是这首诗的正韵。格律诗中有规定,正韵必须属于同一韵部,但引韵则可以押其邻韵。所以“纷”在这里是符合格律诗的要求的,这首诗自然也是押韵的。

在格律诗的学习中,平仄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切记,学习古人的作品,心中必须装着平水韵,能识别入声字。写诗则不然,既可以依平水韵,也可以依新韵,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也不必在这种争论中浪费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