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祁阳人祁阳事之 理次头发涨五元

 奉啸敏 2020-01-10

老奉有个臭脾气,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优点:只要头发接触到耳朵根了,就不舒服,就一定要理发。

由此衍生出来的就是看不得男同志留长发,特别是男性学生。

以前做政教工作时,对学生仪表要求较为严厉。特别在男生留长发方面,更是没得商量。

所以,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留短发,而且还是近乎光头的那种短。

即便这样,每月一次理发的频率还是不会小。

前两天,忙里偷闲,又理了一次发。

老奉去理发,对店主来说是件轻松事,把头发剪了,把胡子和脸刮了就完事。

从不在理发店里洗头。

因为,理了发,必须回家洗个澡。否则,浑身不自在。

按照每次的惯例,微信支付。扫码,15元。

在我掏出手机的同一时间,老板娘发话了:奉老师唉,理发涨价了,现在20元了。

操,差点把我吓了一跳。

20元?

去年过年前是12元,进入腊月变成15。结果涨价容易降价难,年过完了,15元的价位却一直不曾下落。

今年倒好,直接从15跳到20。

要不,我们作个预测,明年这个时候,20直接跳进30?

祁阳有句土话,年30夜,虾子当草鱼。

也不单是祁阳,全国很多地方似乎都把腊月当作涨价的最佳借口了。

鸡、鸭、鱼都是这样,更别说去年全年都炙手可热的二师兄了。

风一吹,草就动,牵一挂二,其它的商品都跟着涨起来了。

连那个跑胡子,平时玩一块钱三胡的,也变成落地扫了。

美其名曰:过年了,玩大一点。

理发价位这件事,老奉倒没有特别深的印象。

从小开始,好像是几分,后来几角,再到几块,然后一直涨。

有一件事,却是有很深的印象。

近十年前了,在县环卫局那个地方有个理发店,取名寸头王。

当然是以理寸头出名。

去了几次,前面感觉确实可以。

只是,价位有点高,每次15元。

后来,觉得也是那样,寸头王的寸头与非寸头王的平头,没有多大的区别。

何况,十年前的15元,说多也不多,但放在理一次头发的基础上,还是觉得有点多。

假如那个寸头王还继续在理发的话,放在今天,理个寸头怎么也得30块了吧,或者40?

我们在这里讨论15,20元的,有人可能觉得好笑。

特别是对于那些动不动就上按摩店,桑拿室的大款来说,肯定有点怀疑,理次头发还值得这么津津有味地说道?

这就是非平常人的语言了。

你看菜市场那些跟商贩讨价的人,还价半天,费尽口舌,最后无非便宜几毛一块之类。

但是,架不住他们还价成功之后的那种成就感和快乐感呀。

这就是生活。

老奉性格一直是大大咧咧。

特别是在购物方面,一直不怎么喜欢讨价还价。

往往是——看中了,报价。满意了,付钱。不满意,走人。

不过,也有一种很多祁阳人(或者说全国人)的通病:

牌桌上输一两百不在乎。买根冰棒,究竟是买一块的还是五块的,则要犹豫良久。

你说理次头发涨五块,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老奉可能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

都是小老百姓的,可能都在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