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韦曲街道南里王村

 在长安 2020-11-03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韦曲街道东北侧的凤栖原畔,北边紧邻航天大道,与北里王村隔路相望,西边不远便是长安路,东边和南边与航天城汇为一体。3个村民小组,425户,1026人。主要由张、茹、辛、李、范等姓氏组成。从明初开始,陆续由河南、山西以及陕西洛南等地迁移至此,聚集成村。

建村时间可追溯至明初。史载当时此处按照建制曾设青安里,有王姓居住,故得名青安里王村,后简称为里王村。清初《咸宁县志》记载为南里王、北里王二村。该志卷十二又记载:“观音寺在城南十五里李王村,明初建,嘉庆年修。”村名写为李王村,亦可能由于李、王二姓在此居住而得名。据该村退休教师张文斌介绍,现该村确有李姓而无王姓,但村庄东南方向早年发现有王家老坟遗址。

原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主产小麦、玉米。

20世纪70年代以前,居住条件很差,均为低矮的土瓦房。原村址地势低,周围由四条土沟围绕,雨涝季节,土沟积水,村庄常遭水患,村民苦不堪言。后来陆续迁至村庄东南地势较高处,以户族为单位,分别聚集在13个修有门楼的院落里。当时村里有一株树龄久远的古槐,主干可供数人合抱,伞状树冠可荫庇周围10米。后来村里修建学校,古槐被砍伐使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067基地落户,征地900多亩。随之启动安居工程,统一规划,在占地100多亩的原村址上,确定占地60多亩的新村板块,统一建成1—2层高的独院村民住宅楼,并相继硬化全村三条长200米、宽8米的主干街道和10排住宅楼之间的出入小巷,铺设下水管道,实现道路亮化,完成用电、用水等配套设施,建设由村中集体经营的60多间临街门面房。

2006年11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又在凤栖原上建设,把该村余下的土地全部征用。近些年,村民住宅楼迅速向高质量和高层化攀升。

目前住宅楼平均在五层以上,其中十多户已建到10层,并安装有电梯等现代化配套设施。村两委会及时引导村民实行经济转型,大型机械和房屋租赁成为全村两大主导产业。至目前,村内经营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刮平机、水泥灌车和农用车的户数占全村50%以上。房租业成为全村各家各户都在经营的行业,最低每月可收入3000元,有不少家庭办有宾馆、酒楼,每月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村两委会班子经过充分论证研究,制订村商贸综合大楼的建设规划,已经航天基地管委会审批。拟对村南原有一排门面房进行改造,新建一座东西长280米、高7层的框架结构大楼。1至2层为门面商铺,3—4层开设招待所,5层以上为村组办公室以及村内各种公益设施。

(韦贤)

村庄所坐落的凤栖原,在汉唐时期既是长安城南的佳景,也被帝王将相、达官贵戚选址为归宿之所。以名门望族的韦氏家族为例,从汉宣帝时期的丞相韦贤开始,历经五代大都聚集于韦曲居住,死后亦葬于凤栖原上,形成了庞大的韦氏墓群。

(韦泂墓志)

1959年2月,该村在打井修渠时发现了唐中宗韦皇后之弟韦泂的墓葬。1985年,在村南的凤栖东路南侧基建时发掘出了韦皇后墓。1990年,在村西又出土了《周上柱国郧襄公墓志记》。另外,在村子附近发掘的墓葬还有多处,均为珍贵文物。

投稿、闲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