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战争的“虚实”制胜之道

 昵称m5Gu5 2020-01-11


来源:光明军事
作者:马荣升
“虚实”是孙子兵学思想的灵魂,“善识虚实之势、能通虚实之变”是优秀指挥员的必备素养。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作战要素、作战编成、作战样式和指挥方式等发生颠覆性重塑,传统的虚实制胜机理也相应发生重要变化。为此,应准确理解信息化战争本质特征,把准信息化战争虚实内涵,以更好地驾驭信息化战争的制胜之道。 
把准虚实制胜内涵

军事上的“虚实”,是指一支军队在作战部署或作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或坚实、或虚弱的态势。它可以是客观表现出来的真实态势,也可以是通过示形、佯动、伪装等手段呈现出来的迷惑性态势。信息化战争具有对抗体系化、指挥自动化、决策自主化和装备无人化等显著特征,虚实内涵表现方式要较以往战争形态复杂得多。 

制胜机理由“力胜”向“智胜”转变。机械化战争主要凭借化学能等物质力来实现作战效能释放,信息化战争主要体现为体系作战效能的结构涌现,虚实主要表现为体系作战效能释放的速度、烈度和广度。高级阶段的信息化战争还具有显著的“智能化”特征,以智赋能、聚智增能、集智释能成为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的重心打击、主力会战、歼敌有生力量等作战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夺取制信息权成为打赢战争的关键。  


交战方式由“兵力火力”向“信息力”转变。信息化战争的交战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兵力突击和火力毁伤,虚实主要表现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多寡和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优劣。传统的兵力集中主要是兵力、兵器在主要作战方向的集中,信息化战争的兵力集中主要表现为多维作战空间和作战域的作战力量,通过信息化平台融合为信息互通、态势共享的有机整体,最终促成作战效能涌现,实现融合制胜。

指挥方式由人脑决策向人机协同和自主决策转变。信息化战争指挥决策主要依靠“人在回路”的人机协同技术,作战任务自主规划,作战行动自主协调,虚实主要表现为作战自主决策和人机协同能力的强弱。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和运用,使得战场感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呈几何数级提升,拥有信息优势的军队掌握更大的战场透明度,并将剥夺或迟滞对手的信息获取与决策能力。

对抗重心由物理域硬摧毁向信息域软杀伤转变。信息化战争的对抗重心由传统的物理域向信息域、认知域转变,战场向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空间和作战域拓展。虚实主要表现为建立在网络聚能、信息赋能、算法增能基础之上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强弱,对抗手段由以往的火力毁伤向破体战、瘫痪战、失能战等方向转变。孙子虚实思想中的“示形”主要通过电子佯动、信息欺骗、伪装干扰、网络攻防等手段呈现出来。
创新虚实制胜机理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提出虚实思想的目的,意在通过以迂为直、示形造势等谋略运用,在作战方法上寻找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进而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作战效益。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应着力创新虚实运用的内涵机理。


批亢捣虚,打敌弱点。在以体系对抗为显著特征的信息化作战中,要做到避实击虚,就要充分发挥己方信息优势,瞄准敌方软肋和死穴,对其薄弱之处实施有效打击。随着伪装材料、隐形技术等的广泛运用,战场上的“信息迷雾”无处不在,要准确察敌虚实、辨敌真伪,不仅需要可靠的情报信息保障,更需要借助信息优势并充分依托信息化作战平台来辨敌弱点,以对敌实施精准打击,进而达到“形人而我无形”“以能击不能”的效果。

巧用精兵,打敌要害。战争实践表明,巧用精兵往往能够达到“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的效果,甚至一击制胜。现代战争中,敌方作战要素和作战单元配置分散,火力急袭和兵力突击等传统战法难以收到显著效果,信息化条件下的特种作战因此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为此需要巧出奇兵、妙用精兵。敌方指挥控制中心、数据传输链路和通信节点等通常是敌作战体系的中枢,应对其重点用兵,巧用精兵,以对敌要害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以较小代价换取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只有集中优势来打掉或毁伤这些目标,敌防御体系中的弱点才能充分暴露出来,才能进一步促成有利于我的战场态势转换。 

固本培元,创新战法。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军事家杜黑曾说:“在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谁敢于先走新路,谁就能获得新战争手段克服旧战争手段所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虚实制胜的要义不仅在于“破敌之虚”,更重要的在于“充己之实”,唯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军事智能的广泛运用,无人化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趋势,为此需要创新战法,以适应全新的作战样式。某军事强国在开展无人集群战法实验时发现,其某型防空系统在面临无人机群攻击时,拦截率大约为70%。考虑到无人集群作战的优势在于规模、速度、突然性和低成本,那么只要用于单次攻击的无人机数量足够多,则仅凭30%的命中率也足以给敌防空系统以致命毁伤。为此,应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强化对诸如无人集群等智能化战法的开发运用。
促成虚实态势转换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虚实辩证机理告诉我们,尽管以强胜弱、以优胜劣是战争普遍规律,但只要善识虚实之势、善用虚实之理,仍可做到以弱胜强、以劣胜优,关键在于通过指挥员的智慧和谋略来捕捉以长击短、以众击寡的有利时机,以最终促成敌我虚实态势转换,进而打赢立足现有条件的信息化战争。 

立足自主设计战争,以我为主。一方面,要依据安全环境并瞄准潜在对手,主动设计战争,加快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做到“打什么仗就发展什么装备”,全面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另一方面,为应对紧迫的现实威胁,也要立足“有什么枪就打什么仗”,根据现阶段发展实际,推动机械化、信息化叠代复合发展。战争实践表明,战争结果与双方力量对比并不总是呈正相关性,高级战争形态和低级战争形态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在同一战场空间同时共存、互有短长甚至可以一较高下。弱者之所以能够胜强,皆因其始终立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并始终围绕敌人弱点进行攻防,最终促成有利于我的态势转化。


集优聚能割歼体系,以弱胜强。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直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军事原则,其制胜要义不仅在于兵力集中运用,还在于指挥员对强弱关系的深刻把握。战争实践表明,集中优势兵力,可以化整体弱势为局部优势,进而实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刘伯承指出,“对强大的敌人,要象猫逮老鼠那样,先把它盘软,再把它吃掉。”孟良崮战役中,我军成功围歼号称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关键在于将该部从敌作战体系中隔离出来后集中优势兵力聚歼,进而导致敌整个作战体系的瓦解。信息化战争中,相对弱势一方可通过聚合广域分布的作战力量并发挥体系合力,集中全部作战效能于敌体系上的某一点,破击成功后将其割裂为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再分别加以摧毁、歼灭。

把握虚实辩证关系,以实击虚。“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高明的指挥员能够通过分析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明辨虚实、强弱,进而采取合理战术并创新战法以赢得战场胜利。虚与实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转化,为此需要在作战中统筹考虑双方的强点和弱点,并抓着时机创造有利于我的态势转换。《管子·制分》提出,“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刘伯承将其做了进一步阐释:“攻弱则强者亦弱,攻强则弱者亦强。”为此要正确认识虚实辩证关系,善于以我之强击敌之弱,以我之实击敌之虚。网络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命门,也是信息化作战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由于无人作战平台高度依赖安全、高效的局域网络,一旦对其数据传输链路实施阻断或反向控制,则可干扰、破坏其正常运行甚至接管其控制权。伊朗曾借助“汽车场”电子系统对美军MQ-170无人机的数据传输系统实施干扰、屏蔽,使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尔后又通过向其植入迫降指令将其成功俘获。再如,针对敌方经济和商业等网络系统,可借助专业化的网战力量以及隐藏于民间的巨量算力,对其实施连续饱和信息轰炸,以迟滞、延缓其运算效率,降低其效能甚至致其完全瘫痪。

实施非对称作战,以奇制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把握战场主动权是虚实制胜的要义,唯有“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唯此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在技术重构战场、算法重塑规则的时代,战场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透明,传统的迂回包抄、围点打援等战术原则可能无法取得显著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指挥员谋略空间的丧失。一是要善于发扬非对称作战优势,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实现以奇制胜;二是要善于实施跨域非对称作战,利用跨域优势来弱化对手的主导优势。要善于利用双方在兵力规模结构、武器杀伤机理、作战样式等方面的差异,在充分发挥己方优势的同时,限制对手优势的发挥。非对称作战的要义是避开敌方兵力发挥作用的空间,从薄弱一面实施迂回攻击。三是要善于使用新概念武器通过开辟新的战场空间,以限制敌方现有作战体系优势的发挥;四是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来发展反人工智能武器装备,以确立攻防兼备的双向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