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关古道:花影下的千年中国

 昵称55735976 2020-01-11

这条梅花掩映的古道,见证了一部生动的中国史。行走于古道,疏雨新梅,层峦叠翠,历史烟云已然消散,只留那坚硬的鹅卵石块,在时光的浸润中散发沉郁沧桑又平和冲淡的颜色。

│聂作平(文史学者)

在广东待久了,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聊天时,当年岁较大的本地人提及家族历史时,他们总会称,我们祖上是从中原来的。如果再细聊下去,他们多半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地名:珠玑巷。在口耳相传的记忆中,他们遥远的祖上,因为躲避战乱或是其它原因,从中原来到珠玑巷,在珠玑巷停留生息了或长或短的时间后,再四散开来,迁往富庶的珠三角乃至远隔重洋的东南亚,直至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发展之地。

民族学上,民系是广东著名学者罗香林先生创立的一个词语,它用于指称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相当于次民族、亚民族。和港台学者常用的族群一词近义。按此理论,汉族可分八大民系。其中,广东有三大民系,即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潮汕民系。

三大民系中,广府民系是秦汉时因战争而进入广东的中原人与当地土著南越人融合发展而成,操粤语;潮汕民系多是自闽迁潮的中原汉族后裔,操潮汕语;客家民系则是比广府民系和潮汕民系更晚迁入广东的中原汉族后裔。老人们口中所说的珠玑巷,正是广东三大民系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广府民系的发祥地。

深秋的一个下午,我第一次走进了珠玑巷。其时,太阳恋恋不舍地挂在西边山巅,泛着温暖明媚的柔光,为这座群山脚下的古镇涂抹了一层油彩。这是一座现代与古老安然共处的小镇。一边,新修的广场、商品房和祠堂,以及正在清淤的池塘,都显示出小镇的勃勃生机;另一边,一条宽不盈丈的小街,古老的民居,数百年的古塔和陈旧的匾额,又隐隐透露出小镇的丝丝古意。

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这座并不太大的小镇上,座落着为数众多的宗祠:刘姓,邓姓,苏姓,黄姓,麦姓,黎姓,周姓,陈姓……这些高檐深院的宗祠,显示出宗族势力的蓬勃与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因此,这里也被广府人亲切地称作“七百年前桑梓乡”。

在珠玑镇镇史展示馆里,一段文字颇为自豪地写道:“据珠三角各氏族谱载,由珠玑巷南迁的姓氏有148姓。唐宋时期发祥于珠玑巷的显宦世家有:孝悌传家的张兴世家,忠义立身的何昶世家,兴学教化的徐信世家,还有父子进士的顾希甫世家,状元黄居正世家,一门高官显宦的陈世文世家等。约300年间,珠玑人文蔚起,繁荣昌盛,有‘旧时王谢乌衣巷’之称。” 

一座山间小镇,能够造就这种繁荣与奇迹,它的原动力,必须归功于一条古道。那是一条沟通南北的古道,也是一条梅花掩映的古道。

【梅关一开南北通】

南岭是中国最重要的山脉之一。它自西向东,绵延于广西、湖南、广东和江西四省,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如果它像秦岭那样连续而高耸,势必成为中断南北往来的天下之大阻。幸好,南岭既不像秦岭那样高,更不像秦岭那样连绵不绝。在群山的合围中,在山与山快要勾肩搭背的地方,总有一些或宽或窄的间隙。这些间隙,就天赐般地成为南北往来的隐秘孔道。

南岭的诸多地名中,大庾岭、庾岭、梅岭以及梅关、梅关古道是最难以分辨的。简单地说,大庾岭是构成南岭的五岭之一,是南岭最东端绵延两百多公里的山脉。庾岭和梅岭则是大庾岭的腹心地带。按明代学者郭笃周的考证,汉朝初年,汉高祖命梅鋗统兵驻扎于今天的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之间的南岭山隘,因而得名梅岭;后来,又由庾胜驻守在此,故又称庾岭。梅岭和庾岭,其实就是同一个地方的两种称呼而已。

梅岭的海拔虽仅有700多米,但地势险要,奇峰叠秀,而且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天空一分为二,故地理学家们把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在古代,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属于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的土地,南面则是古代南族居住的土地,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此交汇相融,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

至于梅关,那是位于梅岭隘口的一道关塞。古时这里本没有关,先秦时为楚之枥门,被称为“南戎关”。秦统一岭南的次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派屠睢、任嚣、赵佗等,兵分五路叩关南征,在这里开山筑关,命名“秦关”。后汉武帝派遣楼船将军杨仆率师平南越,“出豫章,下浈水”,在岭巅修道;唐代时梅岭驿道始被凿通,但尚未设立关卡,军队驻守也是时有时无,直到宋代,人们以砖砌路面并立关于岭上,命名为“梅关”——因此有了“唐凿路、宋立关”的说法。

而梅关古道,就是梅关扼守的那条延伸于梅岭山间,沟通了大余和南雄的崎岖山路。

某个寒冷的清晨,当我顺着不算太陡的片石砌就的古道一步步地爬上位于两山垭口的梅关时,我突然想起500多年前,一位高鼻深目的意大利人,也像我这样喘着粗气由南向北爬上了梅岭,他就是天主教传教士兼汉学家利玛窦。在垭口,利玛窦看到了一座建在绝壁上的关楼。他感叹道:“过去此山不能通行,但科学和劳动打开了一条大道。翻越它的全程尽是穿过覆盖树林的多石地区,但是歇足地和路旁旅店也一路不绝,以致人们可以平安而舒适地日夜通行。”利玛窦还说,他在山顶看到了一眼甘冽的泉水。但找来找去,我没找到这眼传说中的泉水。

穿过梅关门洞,就是江西地界。关楼外搭有一座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眺望,山峰渐变为丘陵,一条小路从远处蜿蜒而来,如同一条游动在森林间的长蛇。距今差不多两百年前,另一支洋人队伍从与利玛窦相反的方向翻越了梅岭。那就是英国的阿美士德使团。……以上文字节选自《同舟共进》杂志。邮发代号:46-56,订阅电话:020-3830 8908(发行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