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阖闾和伍子胥的所作所为入手,探析吴国霸业早亡的原因

 瓜子心 2020-08-08

前言

在春秋时期,吴国是南方的大国。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伍子胥为相,击败楚国,压制越国,俨然吴国在春秋时期已经是南方的霸主了。但是从吴王阖闾在位,到吴王夫差吴国被灭,前后经历也就四十几年的时间,吴国岂止是没有了霸业,就连吴国都整个灭亡了。可见吴国的霸业并不长久。

但是吴国霸业为何不长久呢?大家是否想过原因?有人把原因归咎于勾践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把吴国给灭了;还有人把罪责归咎于夫差,因为夫差错信勾践,又宠信越国美女西施,这才导致吴国被越国吞并。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在笔者看来,越国灭亡,根源在于吴王阖闾和相国伍子胥的所作所为,令天怒人怨,这才导致吴国灭亡。

先说吴王阖闾,本就是利用专诸刺杀吴王僚,弑君之贼,本就是个不忠不义之徒,令吴国穷兵黩武,不讲仁义。伍子胥更背楚,置其父兄安危于不顾,又引吴军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更残忍鞭挞楚怀王的尸首,所作所为,岂止不孝不忠,更令人发指。

吴王阖闾影视剧形象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光既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耻,空惭伍胥。”

这段史料主要讲述吴国称霸的整个历程。其实这个历程很短暂,在吴王阖闾当政,相国伍子胥辅政的时候,应该是吴国霸业最辉煌之时。但是也正是这时吴军到处肆虐,给以后的吴国灭亡埋下了隐患。因为春秋时期,吴国在阖闾的统治下,推行的是霸道,到处炫耀武力,欺凌那些弱小的诸侯,而非推行仁政,于是吴国霸业来得快,灭亡得也就快了。

就拿吴王阖闾这个人来说吧!好大喜功,仗着吴国武力强横,动辄攻打别的诸侯。攻破过楚国的郢都,趁越国大王允常病逝之际,攻打过越国。而且吴王阖闾是杀了原来的吴王僚,这才当了吴王,名不正言不顺,本就是个暴虐之人,这样的人统治吴国,只会让吴国到处得罪别的诸侯,最终给吴国带来隐患。而再说说相国伍子胥,他本来是楚国人,可是因为怕被楚平王加害,于是逃到吴国。

春秋争霸部分地图

可伍子胥是安全了,但是他抛弃了父亲和哥哥,最终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在楚国被杀。可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无可厚非,但是他却勾结吴军,攻打原来生他养他的楚国,攻破楚国郢都后烧杀抢掠,更鞭挞楚平王的尸首,这样一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人,由他当相国,吴国霸业又怎能长久。而借这篇文章,咱们就从吴王阖闾和相国伍子胥的所作所为入手,探析吴国霸业早亡的原因吧!

弑君自立,为臣不忠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记载:“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窋室裹足,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既至王僚前,专诸乃擘炙鱼,因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胸,胸断臆开,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

此为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故事,史料中的公子光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为了当吴王,阖闾居然想出行刺这招。刺客专诸刺杀吴王僚的宝剑就是鱼肠剑。这场刺杀,不仅让阖闾登上吴王宝座,也让专诸和鱼肠剑扬名春秋。专诸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刺客,鱼肠剑则更被赋予了很多有趣的传说,毕竟这是一把曾经杀死吴王僚的宝剑。

《吴越春秋》史料

但是,对于阖闾刺杀吴王僚这件事我们该怎么评价呢?笔者查询了一些史实评论,似乎很多人都很认可阖闾刺杀吴王僚这件事,甚至把刺客专诸称为勇士。但是,在笔者看来,阖闾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极端无耻,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以臣弑君,冒天下之大不韪,阖闾这样一个不择手段之人,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呢?还有专诸,以刺客之道,行不法之事,根本就不配称为勇士,不过就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凶恶之徒。

他帮助阖闾,不择手段,取得王位。而阖闾实现了自己的野心,但是违背了春秋时期的君臣礼法,却失去了人心。不仅吴国百姓会觉得他暴虐,就是春秋时期的各国诸侯也绝不认可他的所作所为,毕竟诸侯臣子都效法阖闾以臣弑君,那春秋各诸侯国岂不都乱了。所以,阖闾刺杀吴王僚,仅这一件事,就让让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乘丧伐越,为君不义

《三家注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记载:“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於槜李。”

“槜李之战”遗址

吴越“槜李之战”的一个细节,即为越王允常病死,阖闾兴兵伐越。也就是说,阖闾趁着越国丧事之事,率兵伐越,这实际上有些趁人之危。这种战争,在春秋之时,也被称为不义之战。但凡讲究礼义的春秋诸侯,绝对不会在别的诸侯国君王丧事之时发动战争,哪怕那个诸侯国与自己有仇。

当然,阖闾这样做似乎我们也能给他找些理由,比如,兵不厌诈之类。但是,在春秋时期,阖闾敢这么做,恰恰又犯了大忌。毕竟,别的诸侯国听说这件事,也会嘀咕,阖闾乘越国君王丧礼之时伐越,那么会不会在别的诸侯国丧礼之时出兵讨伐呢?一旦别的诸侯国对阖闾有了这样的猜忌,那么自然也就会把吴国当成虎狼之国。

而此时的吴国,看似强大,其实已经更加孤立无援。别的诸侯国或许惹不起吴国,但是也绝对不敢真心亲近吴国。毕竟吴国有阖闾这么一个不讲礼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国君,谁要敢和吴国这样的诸侯国交往,那无疑就是引火烧身,与虎谋皮。阖闾让吴国成了一个春秋时期的“毒瘤”,也把吴国带到了一个万劫不复之地。

伍子胥

抛弃父兄,卖国求荣

《史记·伍子胥传》中记载:“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於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

吴国攻破楚国郢都,楚平王病逝,正是在伍子胥的请求下,阖闾才兴兵伐楚。而和楚军这一开战,吴国军队连连取胜,最后竟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城,就连楚昭王都不得不赶紧逃走。而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吴国军队攻入郢都之后,几乎就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不仅是楚国的军队败亡,就连楚国的百姓也遭殃,而这一切始作俑者,除了吴王阖闾,就是相国伍子胥。伍子胥本来是楚人,只因父亲和哥哥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这才逃离楚国,去了吴国。自然,在很多朋友看来,伍子胥率领吴军攻打楚国,是为了报仇,似乎可以原谅。但是,笔者却不这么看。

伍子胥鞭打楚平王

与伍子胥有仇的是楚平王,而不是楚国,更不是楚国百姓。伍子胥本来就是楚人,却投靠吴国,并反过来勾结吴国攻打生他养他的楚国,杀戮与他同样为楚人的楚国百姓,这是伍子胥对楚国不忠,他生自楚国,长自楚国,却反过来攻打楚国,这明显就是“念完经打和尚——恩将仇报”,是为不忠。

当初他父兄遭难之时,却只身逃走,是为不孝。率吴军屠戮楚国百姓,是为不义。伍子胥,如此一个不忠不孝不义之徒统率吴军,还当了吴国相国,吴国又怎能不为人鄙视,霸业又怎能长久?

掘坟挖墓鞭尸,行径令人发指

《三家注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记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三家注》部分

这段史料记载的就是伍子胥鞭挞楚平王尸首的事。在勾结吴军攻破楚国郢都后,楚平王其实早就病逝了。伍子胥想找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报仇,可是楚昭王也早就逃走了。于是,无法泄愤的伍子胥,居然命人挖出了楚平王的尸首,直接鞭尸。先不说伍子胥这样做对不对,就是伍子胥这种行为,已然令人发指。

此时的伍子胥岂止是“疯狂”二字能形容,已然是戾气缠身了。多年积攒的仇恨,已然让伍子胥失去理智。伍子胥此时只想着报仇,已经不再考虑自己所作所为带来的恶劣影响。如果楚平王活着,伍子胥一定会杀楚平王,为父兄报仇。可楚平王早就已经死了,伍子胥还鞭尸,如此对待一个死人,也可看出仇恨已然冲昏了伍子胥的头脑。

可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伍子胥为了报仇不择手段。虽然伍子胥在楚国的遭遇值得同情,他在吴国隐忍复仇,也值得理解,但是毕竟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再挖坟鞭尸,这就不是正常人能做的事了。春秋诸侯列国又会怎样看伍子胥呢?而偏偏伍子胥还是吴国的相国,如此恶劣的影响,其实已然波及吴国,使吴国在春秋诸侯国中更加孤立。

吴国领土区域图

总结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阖闾和伍子胥的所作所为。阖闾弑君自立,乘丧伐越。伍子胥为报私仇,勾结吴国,屠戮生他养他的楚国,更做出鞭挞楚平王尸首这样令人发指的事。这两个人本就是暴虐、穷兵黩武的独夫,他们表面上令吴国称霸于诸侯,实际已让吴国走上孤立无援的道路。

因为阖闾、伍子胥,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之人,诸侯在惧怕吴国的同时,自然也要防着他们,自然也就不会亲近吴国。因为有阖闾、伍子胥统治的吴国,给诸侯的感觉已然是霸道,蛮不讲理。那谁还敢亲近吴国呢?这也就是,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却没有诸侯国愿意救援吴国的原因。

因为夫差、伍子胥早就把各诸侯国都得罪光了,也早就让各诸侯国防吴、惧吴,当然,也就乐于见到吴国灭亡。毕竟吴国一亡,悬在各诸侯国头顶的一把刀也就没有了,大家乐见其成,谁若是救援吴国,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更难道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所以,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吴国霸业早亡,就是源于吴王阖闾和相国伍子胥所作所为,已令吴国万劫不复,您说,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伍子胥传》、《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三家注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三家注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