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的婆婆

 若悟369 2020-01-11

婆婆80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多年的操劳加上年迈,走路都变得颤颤巍巍。多年来,婆婆一直跟小儿子住,大儿子结婚后,就搬到了村东头的新房子里,分家生活了。

乡下的婆婆

如今,婆婆老了,需要人照顾了。小儿媳抱怨只有自己一家伺候婆婆不公平,要求跟大儿媳一家轮流着来。大儿媳不答应,说婆婆没有给自己带孩子,如今养老休想找她。两对夫妻就闹到村委,村委给说定了方案:一家一个月,婆婆轮换着在两个儿子家养老。

婆婆静静地看着两个儿子家里为这事闹得不可开交,她说不出什么话,说了也没人听。如今老了,干不动活了,老头子也早走了,剩下她孤孤单单这一把老骨头,连选择住哪的资格也没有。婆婆习惯了隐忍,也不抱怨,由着儿子们去安排。

乡下的婆婆

很快就到了月底,轮流养老的模式开始了。那天下午天都已经擦黑了,大儿子过来,把婆婆接到了他家。大儿媳冷着脸,瞥了一眼,算是打了个招呼就走开了。

婆婆被安排在西边的小屋子里,里面靠窗安了一张小床,半旧的薄被褥胡乱堆在上面。房子有一大半放着各种各样的杂物,所剩无几的空间里,有一张矮小的方桌,油漆已经斑驳。

乡下的婆婆

婆婆颤颤巍巍脱下身上的外衣,躺进床上的被窝。一扇开得很高的小窗户,透进来清冷的月光。

婆婆当年给大儿子盖新房子时,每天累得腰都快断了,但心里美呀,儿子长大成人要娶媳妇了,作为母亲,她尽力了。新房落成后,婆婆又张罗着置办了一屋子新家具,大儿子兴奋地摸摸这摸摸那,郑重地跟母亲承诺:“妈,我以后一定好好孝敬你!”

乡下的婆婆

婆婆给大儿子盖的房子在村里,显眼得漂亮。一年后,大儿子就娶了媳妇,是他的高中同学,人长得白净高挑,跟大儿子都在镇上的工厂上班。婆婆心里满意,整日笑得眉眼弯弯。

婆婆年幼丧母,在继母手里讨生活,有过多少辛酸她从来不提。她18岁就结了婚,进门后,里里外外一把手,又聪明又勤快,孝顺公婆照顾家人,村里没人不竖大拇指。婆婆长得也美,身量苗条,肌肤胜雪,一双眼睛一笑就弯成好看的月牙儿。

受过苦的婆婆对孩子好,仿佛要把自己受过的苦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似的好。前面仨女儿,后面俩儿子,婆婆对每一个都好。

乡下的婆婆

女儿们出嫁后,婆婆给大儿子盖了房娶了妻,又开始忙小儿子。把家里住的老房子翻盖一新,托人给小儿子说媒相亲。后来小儿子娶了邻村的姑娘,大高个大眼睛,长得伶伶俐俐。

给儿子们盖上房娶了妻,婆婆的一大桩心事算落了地。这时,大儿媳怀孕了。婆婆更加喜笑颜开,隔三差五做了好吃的,颠颠地跑上20来分钟,从村西头跑到村东头,为了大儿媳能吃上一口可心的饭菜。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大儿媳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婆婆忙前忙后地照顾伺候,一个月子下来,孙子和媳妇娘俩都又白又胖,婆婆却看着更加瘦小了,眼窝也往里凹陷着。

乡下的婆婆

婆婆这样的人,不会考虑该不该给媳妇看孩子,她根深蒂固觉得带孙子是奶奶责无旁贷的事。但是,那一年,婆婆的丈夫病了,开始没当回事,随便吃点药也没见好,后来突然就开始吐血。送到医院去检查,已经是晚期了。

医生很快安排了手术,婆婆不愿耽误孩子们的事,把医院陪床的活全部揽下来,白天晚上都住在医院里。在医院呆了几个月,出院回了家。婆婆每天悉心照料,但是丈夫的病情还是越来越重,后来又再次吐血,又跑去住院,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趟,半年多后,人还是走了。

婆婆那段时间,憔悴了很多,本就不爱多言的她,更加沉默了。每天只是机械地干活,眼神黯淡着,脸上挂着看不出悲喜的神情。

乡下的婆婆

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大儿媳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婆婆错过了看孙子的最初那段日子。等一切料理停当,小儿媳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婆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忙着看孙子,还要忙着一家人的饭,大儿媳那边离得稍远,实在无暇顾及了。

大儿媳因为这,跟婆婆结了怨。人前人后地数落婆婆的不是,乡里人多嘴杂,那些话经常添油加醋传到婆婆耳朵里,婆婆总是轻声呵斥:“不要乱传这些话,没有的事。”

逢年过节,大儿媳也坚决不来婆婆这边,只派儿子过来领压岁钱。婆婆总是悄悄多装一份给大孙子,然后再把他口袋塞满糖果,牵着他的手,送回家门口,婆婆也不进去,看着大孙子跨进了门槛,婆婆再独自一人往回走。

乡下的婆婆

婆婆一辈子,宁愿委屈自己,也绝不肯亏待别人。即使左邻右舍,遇上个急事或者生活困难的,婆婆也总会不计报酬的帮上一把。婆婆心里有一把火,经历了多少磨难也没熄灭过,这把火叫做善良。

婆婆如今住在大儿媳家里,大儿子一大早就出门上班,孙子已经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婆媳二人。婆婆早上醒来,想喝一口水。颤巍巍爬起来,拎拎暖壶是空的,她摸出自己带的搪瓷缸子,颤巍巍推开门,看见大儿媳正在院子里拿着个手机眉开眼笑地讲话,余光一瞥见婆婆,脸上立刻起了冰霜,一转身回屋去了。

乡下的婆婆

婆婆走进院子东面的厨房,房子重新装修过,已经不是当年盖起来时候的样子,灶台上各种小家电,旁边立着双开门大冰箱。“大儿子两口子日子过得真不错。”婆婆心里欣慰地想到。婆婆颤颤巍巍倒了一缸子热水,看见一只盆里放着半根油条,婆婆拿过来,泡在缸子里,慢慢走回自己的小屋子去。

要在这里呆一个月呢,婆婆不想讨人嫌,什么要求也不提,可大儿媳却越来越看她不顺眼。家里总共三口人,吃饭却从来不在一个桌上。大儿子在家时,大儿媳会拿一只碗,把碟子里的菜胡乱扒拉几筷子,再扣上一个硬馒头,给婆婆端到小屋,撂下就走。

乡下的婆婆

婆婆牙齿不剩几颗了,馒头咬不动,就泡在搪瓷缸子里,倒上热水,泡烂了再吃。那些支棱的烧菜也咬不动,就夹一块在嘴里含着,慢慢砸吧点盐滋味。

大儿子不在家时,大儿媳饭也不再端,婆婆只能要么去厨房灶台上找点剩饭,要么就饿着。大儿媳不让婆婆出门,她自己出去时,就把大门啪叽锁上。有时候,她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婆婆自己在家,一口一口咽白水,再饿也不去动厨房冰箱里的食物。

乡下的婆婆

婆婆一天一天数着日子,眼看就要到月末了,却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大儿子急急慌慌的去找弟弟,说老母亲摔地上了。小儿子赶紧跟着跑到哥哥家,一进门就看见老母亲躺在院子里。已经是冬天了,棉袄上蹭了一片白灰,前襟的扣子也脱了线,领子往下耷拉着,露出一截苍白枯瘦的脖子。

小儿子问站在一边的大儿媳,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跌倒的?大儿媳说:“咱妈也不知道要干啥?非自己出来,我这一个月,每天三顿饭,你问问你大哥,哪一顿不是端屋里,恨不能喂嘴上噢?”

小儿子瞪着大儿媳,又问:“那我妈衣服咋扯坏的?”大儿媳一听白了脸,叉着腰翻着白眼嚷道:“你啥意思啊小叔子?你啥意思啊?你给我说清楚!”

乡下的婆婆

躺在地上的婆婆,张着手想去拉小儿子,使劲地从喉咙里发出焦巴巴的声音:“你不要冲嫂子喊,就是我自己跌倒的。是我!”

婆婆住了院,三个远嫁到外地的闺女都赶回来了。看到这情形,几个姐姐立刻起了疑心,七嘴八舌猜测着,越推敲越生气,说着就要去找大儿媳算账。婆婆拍着床板,拼命让她们别去闹。

乡下的婆婆

女儿们被安抚下,先给老娘治病要紧。婆婆摔断了大胯,因为年纪太大不能手术,只能保守静养。婆婆被小儿子接回家,三个姐姐,开始分班,每个月来一个人照顾老母亲。

苍天眷顾,婆婆在遭了许多罪后,竟然奇迹般的好转了,可以在轮椅上斜靠着坐坐,甚至可以拄着拐棍站一会儿。这段时间,大儿媳一次也没有来过,也许是害怕面对婆婆也未可知。

乡下的婆婆

一年以后的一个冬日,小儿媳急匆匆进门来,凑近婆婆的耳边说:“妈,知道不?我嫂子长病了。”婆婆问啥病?小儿媳支吾了一会儿说:“听说浑身疼,是不好的病。”

第二天,就有乡邻们来看婆婆,七嘴八舌说着大儿媳的事。有个奶奶恨恨的跺着脚说:“报应啊报应!这一个村里的老人,谁不知道你那媳妇不是个好东西!”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跟着附和:“就是就是,还说啥没给她看孩子,她忘了那房子谁给她盖的?那月子谁给她伺候的?没良心的娘们,该!”

婆婆面色冷下来,坚决阻止道:“别乱掺和我们家的事!不要胡说!”众人看婆婆一脸严肃,就都知趣的散开了。

乡下的婆婆

婆婆想去看看大儿媳,让小儿子推着轮椅,去到村东头的大儿子家。

大儿媳虚弱的躺在床上,已经瘦得皮包骨头,惨白的脸透着乌青的颜色。令人绝望的病痛,让大儿媳对过去做过的事感到恐惧。见到婆婆,她先是恍惚了一会儿,然后颤巍巍伸出手,使劲抓着了婆婆的手,颤动着嘴唇不住地说:“妈,对不起……妈,我错了……”

婆婆用手帮大儿媳梳理着头发,喃喃说着:“不提了,不提了,莫怕,妈在这!”大儿媳哭不出声,眼角大颗的泪缓缓渗出来。

乡下的婆婆

第二天,大儿媳就走了。听说最后的时刻,一直在喊着妈,喊着儿子。

婆婆那以后一直住在小儿子家,小儿媳对婆婆的态度好了许多。天气好的日子,婆婆喜欢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她的头发全白了,年轻时的标致已经被时光打磨得模糊不清,但婆婆的眼睛依然清亮,安静祥和的面容,让婆婆看起来更加慈眉善目。

乡下的婆婆

婆婆如今快90岁了,近一个世纪的悠悠岁月,山一重水一重的走过。多少坎坷和悲凉,都没有磨灭掉婆婆心里的爱,眼里的光。这爱与光,给人希望,她们一直在,永远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