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华侨文化的缩影:“骑在路上的楼”

 瓦尔登的船夫 2020-01-11

骑楼的前世今生

见过骑马,骑骆驼,骑楼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一定是个新鲜事物。

其实骑楼是东南沿海城市的一种特色建筑,多见于街道两侧,在一层房间外还会额外修出一道回廊,覆盖住门前的人行道,在很多南方人眼里,多修出来的回廊,就好像“骑”在了人行道上,故而由此得名。

骑楼并非传统的中式建筑,而是典型的西式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神庙,当时的人们放弃了砖石结构,而是大胆的采用圆柱支撑,建立起了宏伟的神庙殿堂。与砖石结构相比,圆柱间的空隙不仅增加的神庙的内部空间,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将光线引入进来,使神庙内部的殿堂显得更加神圣庄严。

古希腊文明虽然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消失,但这种回廊式的建筑特色却被欧洲人沿用了下来,在此后的发展中,又逐渐融入到了哥特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的特色,变得更加多样。紧接着大航海时代到来,英国人不仅将大炮的硝烟带到了世界各国,同时还将各种欧式建筑风格引入当地,自然也就包括我们刚刚提到的骑楼。

对于东南亚炎热的气候环境,初来乍到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于是为了解决日晒的问题,当时的殖民者便鼓励人们沿街建造骑楼,通过回廊将沿街的人行道覆盖住,起到遮阳避雨的效果。从此,骑楼建筑便开始东南亚流行起来。

19世纪末中国南方沿海的很多百姓,迫于生计的压力,开始不断下南洋打工。因此便将这种独具特色的骑楼建筑引入国内,同时伴随国内通商口岸的开放以及租借的建立,骑楼开始出现在各大沿海城市,并成为城市建筑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骑楼的建筑特色

骑楼一般为两至三层,一层为商铺,二层供居住使用。从建筑结构上看,骑楼的二层较一层要突出一部分,下面以柱子承载压力,起到稳定的效果。骑楼多为沿街建筑,为数众多的一层回廊依次联通,形成了造福行人的“避风港”和“遮阳伞”。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优势,要知道在多雨且日晒的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影响人们出行逛街的主要因素便是天气!

这样以联排骑楼为主的商业步行街便更加吸引人们前来购物,商业机遇迎面扑来。

骑楼的柱子虽然看起来较为多样,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不少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罗马柱,这里既包含矩形柱也包括更为明显的圆形柱。骑楼的窗户也并非定式,其中不少都融入了哥特式式建筑的风格,比如多条平行的垂直线,以及优雅的拱形窗体。

通过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初步判断骑楼初代主人的国籍身份。如果是垂直线+拱形窗体的骑楼,它最初的主人应该是位侨居中国的欧洲人。而如果骑楼的窗户依然采用传统的中式设计,则说明这坐骑楼最早的主人是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除了柱子和窗户,位于楼顶的女儿墙(见注释1)也是骑楼的一大特色。传统的欧式骑楼往往会加入罗马漩涡式的装饰以及典雅细致的希腊雕塑,而由中国人建造的骑楼则往往会在女儿墙的雕塑上融入中式建筑的元素,如常见于中式木雕中的蝙蝠(象征五福)、石榴(寓意多子),梅花与喜鹊(预示喜上眉梢),此外还会雕刻象征五谷丰登的大花篮,这类多见于中国乡村间的骑楼建筑中。

此外,与中国传统的女儿墙不同,骑楼的女儿墙镂空较多,其间点缀了花纹雕塑,以及多个圆形空洞,这样做不但增加了美观,还减少了台风来袭时对建筑物的破坏,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

中国著名的骑楼

十九世纪末,伴随洋务运动的推行,西式工厂和建筑群开始在各地兴建,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1884年-1889年)参考当时已成为英国殖民地的中国香港街面上的骑楼,开始在广州兴建骑楼。因为骑楼的功用非常适合发展街边商铺,于是此后几十年,骑楼便开始大量修建,直到后来成为广州的一大特色,所以一想看中国的骑楼建筑,最佳的旅游地点便是广州。

不过由于上世纪90年代广州修建地铁一号线,引入的开发商出于商业目的考虑开始大量拆迁老旧的骑楼,对广州的骑楼文化造成了极大破坏。幸好没过多久《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出,广州骑楼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受到了应有的保护。

除了大城市的沿街建筑多位骑楼,很多兴建于20世纪初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居,也多能找到骑楼的特色,如上图中这座位于中山市翠亨村的红色二层小楼,从最外围的回廊与立柱就可以判断出这是做西式的骑楼,而他的设计者则是革命伟人孙中山,当年二十出头的他经常往来于广州澳门之间,在目睹了新颖的骑楼建筑后,便趁着老家翻修住宅的机会,大胆的将西式建筑元素融入了进来。

我们仔细观察回廊内部的窗户,会发现这座建筑外围虽然是典型的骑楼,但内部却依然是中式起居室,原来孙中山先生是用了骑楼作为“西洋衣”,来包着里面的“中国心”。

而这一点也恰好符合骑楼等西洋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中扮演的角色,1898年,在张之洞力主在广州修建骑楼十年后,由其所作的《劝学篇》刊印发行,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骑楼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是今人回顾历史时最好的“航标灯”。

注释1:女儿墙又称压檐墙,是对建筑物上的一组围住屋顶的矮墙统称,因不同建筑都有相适应的女儿墙,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