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时、不断地写多篇文章的好处

 wenghuaxian 2020-01-11

近日的睡眠不太好。要么从噩梦中惊醒,要么醒来头疼乏力,至于早醒就早已成习惯了。真让人怀念少年时代,那种一觉能睡到太阳晒屁股还不觉够的酣畅。

至于睡眠不好的原因,恐怕跟近来的进展有关。

但今天只谈点高兴的睡不着觉的事情,那就是有两篇文章在同一天分别进入了退修后复审和初审后的外审。尽管最终结果还尚未可知,但从目前的写作状态来看,还是不错的。

这让我体会到了同时、不断地写多篇文章的诸多益处。这一写作方式收获于去年夏天,当时我在阅读美国学者温迪 劳拉 贝尔彻所著的《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必修课》,希望从书中提高自己期刊论文写作的速度和质量。

首先,同时写几篇文章可以让你换换脑子,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

好文章来自不断的写作和修改,这或许已是写作中的一大真理。但对新手来讲,完成一篇像样的文章就已不太容易,势必要多花一些时日。“漫长的”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思路堵塞、技术障碍等令人懈怠丧气的时候。这时或许就改将这篇文章暂时放一放,等过段时间想通了或者找到其他技术路径的时候,再回来继续写作或许更有成效。而就在放下这篇文章的这段时间里,如果有另一篇同时在写的文章,那就可以换换脑子,投入到另一篇文章中去,做到两不耽误。我向来是擅长给自己放松的,但也曾有因为(一篇文章)写不下去便去放松了,却总觉得有什么正事没有做完,让我倍感焦虑的经历。换换脑子写另一篇文章,也是正事,不至于太焦虑。

第二,同时写几篇文章,让你有了Plan B

对新手来讲,坚忍不拔、顽强努力对于论文写作至关重要,但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还需要太多的积累和试错,才可能有一点进展。比如论文选题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出现写了一段时间发现选题失误,不能再进行下去的情况。这时候如果有另一篇文章在同时进行,可能是另一视角或方法对同一问题的研究,那也就为论文写作提供了一个Plan B,而不至于令人感到付出了很多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失落。

另外,有时候两篇论文同时进行,两者之间可能会产生共鸣性的收获。

如果是同一主题的文章,那么在文献资料、论证逻辑上具有共通之处,文章A的资料或观点可能也会支持文章B,立刻就可以补充到文章B中。即便是非相同主题的文章,那么在写作方法和风格上也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在文章A中使用了分级标题令写作更为方便,那么立刻也可以用到文章B中。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好处,就是我现在遇到或一般都会遇到的结果。那就是在你投递出一篇文章,苦苦等待审核结果时,你可以把时间花在另一篇文章上,在期待中,即便是最后结果不好,也还存有另一份希望。最佳的结果就是你在处理头一篇文章的审稿意见时,你的另一篇文章又投出了。

去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想,我什么时候才会到有这种时候呢?我写一篇满意的文章就暂时心满意足了。没想到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这里。

这怎能不让人高兴呢?当然希望自己的两篇文章都能有好的结果。如果被退稿,也不要太灰心,佛系,身心健康最重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孟海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5009-121358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