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看看了健康 2020-01-11

乾隆皇帝,算是历史上毁誉参半的皇帝。和大多数“超长待机”的“明君”(如唐玄宗)一样,前期是励精图治,一心想名垂青史,到了中后期就开始沉醉在过去的辉煌中不可自拔。最后,国家千疮百孔,乾隆皇帝还在歌颂自己是个“十全老人”,说他昏庸一点也不为过。晴天外链代发平台

01

大兴文字狱

其实在乾隆早期,精确点说是乾隆十六年,他就开始了他的“文字战争”。如果说刚开始他的文字狱在前期还只是开端的话,在他的晚年完全就是高潮。

随着乾隆的专治统治强化到了极点,只要是文章里头有点反清的意思,作者都会被其打入大牢,视作谋反。

由于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免不了有许多人私下议论,而乾隆到了晚年更是听不得。为此,他开始了严厉地清查行动,但凡有点苗头,立马扔进大牢。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搜捕后,人们都只敢怒不敢言了,乾隆还是疑神疑鬼。既然现在没人说,不代表之前没人说。于是乎,他开始搜查明末清初揭露清朝罪行的书,甚至是隐晦地说到也不行。写书或诗者,掘墓鞭尸,藏书者难逃一死。

对于当今官员上书呈见,若是乾隆哪天理解力不好,他就“误”以为是谋反,这就比如说,“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壶儿”在乾隆眼里就是“胡儿”,好大的胆子!

《康熙字典》是康熙钦定的书,自然是神圣而不可侵犯,至少在乾隆那里,这本书就是真理。然而,《康熙字典》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错误。恰巧,这个错误被学究王锡侯看到了,就私自删删改改。

这件事传到乾隆的耳朵里后,他立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在审理中,他又发现王锡侯竟然又犯了庙讳,简直罪不容诛,于是按照谋反的罪名处决了他。

到了再后面,乾隆老了,却又不想看到“老”字与“死”字,所以奏章里凡是有这两字出现的,都难逃一劫。

02

朕既已有武功,自当求文治辉煌

所谓武功

缅甸之战

借着雍正留下的算是丰厚的家底,乾隆皇帝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以立“不世之功”。当年的汉武帝不是如此吗?乾隆皇帝也想留下一个“精彩”的履历。

乾隆三十一年,缅甸内乱,而且还不断骚扰云南边境。乾隆一听到消息,瞬间觉得机会来了。他派陕甘总督杨应琚任云贵总督,全面处理缅甸事宜。

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杨应琚知道乾隆想要“武功”,所以就上奏乾隆说拿下缅甸不在话下。然而第一次作战却以失败告终,云南人民还受到极大的损失。

乾隆皇帝哪是个甘愿失败的主,听到失败的消息后,他立马撤去杨应琚所有官职,派明瑞接替。然而,由于缅甸恶劣的天气以及复杂的地形,再加上指挥者本人不冷静,第二次征缅之战还是以失败告终。

不过也不是没有成效,至少缅甸被打怕了,派人来求和。目的达到了,乾隆总该收手了吧,可乾隆脾气倔,他受不了一点“屈辱”,拒不接受和谈,非要打。于是,第三次征缅战争开始了。

然而,这一次,征缅战争还是失败了。当地的气候实在是不适合清军作战,许多清军产生厌战情绪。主帅阿里衮病死,统帅傅恒也一病不起。最后,缅甸方再次求和,乾隆无可奈何才接受了和谈。

2.大小金川之战

三次征缅战争,都是以失败告终,而且损失了数万士兵。“天朝上国”怎能接受这样的失败?“千古一帝”怎甘接受这样的屈辱。恰逢此时,乾隆的“六十大寿”又要来临。他又怎会接受这样的“礼物”?

乾隆不服,也不愿,他必须进行一场完美的战争,用碾压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武功”。于是,在大小金川不守规矩,并骚扰四处土司后,乾隆发动了大小金川之战。

不过清军的战斗力着实低下,虽然初期收获了不少胜利,然而又因内部不团结,刚得来的胜利又以三千士兵被全歼的失败告终。

接着小金川勉强被收复,在攻打大金川之时又被敌人偷袭,清军几乎全军覆没。三千人战死,万余人溃逃。小金川还没占热乎,就被敌人夺去。

这次失败之后,乾隆怒了,他派阿桂接替为定西将军,重新作战。并且,他在金川前线继续扩充兵力,一直增到七万余人。

在长期的消耗下,大金川土司终于坚持不住(小金川五日而复,算是一振雄风),乞求投降,然而阿桂不同意。在四十一年二月,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然而死伤士兵多达万人。

所谓文治在“武功”方面初有“成效”后,追求“完美”的乾隆又寻思“文治”。

为此,他开始了一场浩大的征书活动。不过在此之前,乾隆正进行着“文字狱”,藏书者都害怕因献书获罪。为此,乾隆特意颁布谕旨——“朕办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于天下,岂有下诏访求遗籍,顾于书中寻摘瑕庇罪及藏书之人乎?”

收这么多书干什么?当然是编纂《四库全书》了。客观来讲,乾隆的“文治”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然而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错误百出”,后期纪晓岚等人校订,就发现了千余个错误和空白。还有就是“焚书”,乾隆皇帝话说的好听,不计较什么的,但还是把那些有进步意义思想的书给烧了。为什么?妨碍自己的专治统治啊!

挥霍无度,重用奸臣

要说之前几项,还不足以提现乾隆的昏庸的话,那么“挥霍无度,重用奸臣”则足以暴露他的“昏君”本质。

挥霍无度乾隆本来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主,尤其是在取得一系列“文治武功”后,乾隆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自我陶醉。

而且,他还特别爱和古代历史上的帝王进行比较。这就比如说辽阔的疆土、丰盈的国库、众多的人口、以及自己的“文治武功”了。

在活到七十岁后,乾隆越感自己的长寿无人能敌,什么汉武帝、梁武帝都不在话下。尤其是在自己的曾孙得子,五世同堂以后,乾隆又让人查阅历史上有多少人能如此,结果显示历史上可考的帝王之中独乾隆一人,这又把他高兴坏了。

于是乎,他就开始大肆封赏,只要曾孙结婚,他就大肆挥霍,赏赐礼品无数。民间若有五世同堂者,上报查验后皆重赏。

在乾隆的七十大寿以及八十大寿时,他更是把挥霍尽到了极致。由于皇帝好面子,各位官员、皇子皇孙更是极尽谄媚之能,争相进献礼品,仅“无量圣佛”就有一万七千九百六十三尊之巨。各国藩属更是争相祝贺乾隆大寿,乾隆得意得不行,高兴的同时又赏赐了他们数倍的财物。

除此之外,乾隆还举了两次“千叟宴”,“凡内外文武官员年在六十以上者,皆与赐宴之列”。两次大宴,乾隆共耗资百万余两。

挥霍无度,由此可见。但是,乾隆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为此,他还曾狡辩,“天地生财止有此数,不散于下则聚于上。”意思就是,朕这哪是挥霍啊,完全是对百姓的“恩施”。

重用和珅

和珅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从影视剧里,还是从各类小说中,都可以看到这个大名鼎鼎的“贪官”。

不是还有那句话吗?“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和珅简直富可敌国。用个详细的数据来说明,和珅被抄时查得家产八亿两,清朝年财政收入也不过七千万两。

乾隆为什么会重要和珅?一来和珅会拍马屁,二来晚年的乾隆本就是个昏君,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乾隆想加强中央集权。

在乾隆的默许,以及和珅的操作下,忠直之士几乎被批斗(贬官、下狱甚至是处死)了个遍。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而乾隆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就又可以和和珅一起过无比奢华糜烂的生活了。

乾隆晚年的挥霍无度、好大喜功,又在末年早到了报应。渐渐不理朝政,渐渐昏庸而且愈发专制的他,把官场搞得乌烟瘴气,国库也愈发空虚。由此,全国各地都是难民,什么乾隆盛世,在后期完全就是人吃人的世界。如此“乱世”,百姓怎能不怨声载道?怎能不反?

参考资料:

《乾隆皇帝》、《乾隆六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