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益峰:中国古代是如何确定方位的?

 陈益峰地理 2020-10-22

  文/陈益峰

  方位吉凶学说,是华夏民族总结的生活经验,不是一个迷信的帽子就可以否定的,是无数代人营造、盖房的经验总结,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但是如何精准测定方向,华夏先民经历了无数曲折,总结了无数办法。

  1、日影确定地理子午

  中国是文明古国,很早就会测定方位方面。


土圭如何测定地理方位

  (1)、土圭法

  诗经的有关章节反映了当时人们就会利用日影确定地理子午方向,即日影法(土圭法)。

  纵观历史文献,古代的建筑工程定向,从古到宋代,基本上都是用土圭法求地理子午。

  (2)、《葬书》介绍土圭法

  郭璞《葬书》就明确记载:

  土圭(guī)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xiá ěr])。

  意思就是用土圭测定其方位,用玉做的尺子,度量其地理的远近。遐原意为远,迩原意为近。

  (3)、土圭的用法

  土圭,先秦时期的计时、定方位的仪器,其原理是:直立的地上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以表为圆心画出一个圆圈,并将日出和日落时表影与四周相交的两点记录下来,便可以通过连接两点的直线得到正东西的方向;线的中点,作垂线,就是正南和正北。

  (4)、《诗经》记载的土圭定向

  夏商周三代时期,人们通过占卜选择宫室基址,选定后,需要确定右心,当时大概是依靠揆日瞻星来测定的。

  《诗·国风·定之方中》有云:

  定之于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据解释,定即定星,又叫营星,当丰历十月的时候,此星在黄昏时分出现在天之正中,古人认为这时可以营建宫室。揆之于日,就是依靠日影测定东西南北方位,这实际上就是"土圭法"。

  (4)、周朝时期的土圭定向

  至周代,日影测方位应用更广,《周礼》一书中多次提到土圭,如《夏官·司马》说: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影,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

  土圭究竟如何使用,从《冬官·考工记下》的记载可以推知:

  匠人建国,水地以悬,置槷以悬,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阳。

  水地以悬,就是观察木杆的影子。

  为规,就是以柱长为半径、柱立处为圆心画圆。

  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就是测量日出、日入的影子。

  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就是白天依据太阳的影子,晚上依据极星,以则定方位的正确性。可见,所谓土圭法,就是在水平的地中央竖柱,并通过悬绳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观察太阳在日出与日落时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这两个影子以柱为圆心、柱长为半径所画的圆的两交点线即正东西方向,再参考正午时的柱影或夜晚极星的方位来校正。


地球表面处处被厚厚的磁场所包围

  2、地球磁场的存在

  地球表面任何地方不论山地、平原、海洋、森林都存在着磁场,磁力线方向很稳定、很有规律。在距离地球表面十万公里的高空都有明显的磁力线(磁场)存在,阻止了大量的各种射线,保护地球生物的正常繁衍。

  中国先民很早就发现了磁铁可以吸铁的时期,也发现磁物有南北特征,的后来一直试图探索利用磁针指南。


指南车模型,应该是人为机械装置,不具备自动指南的特征

  3、指南车

  据传说,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

  当时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当时风后看到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建议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然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指南车一说为传说,没有太大的现实可能,后世也没有流传开来,。黄帝战蚩尤所用指南车及周公所作指南车,并非利用磁场指南,而是一套齿轮系统,通过人工操作,无论车子怎么转向,车上木人所指方向保持不变。其实人的思维辨别后,操控指南车指南,这可能是装神弄鬼的嫌疑。


司南模型,实际上司南的实物没有出土过,现在的司南是1940年王振铎,

依据明嘉靖通津草堂本流传下来的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所记载: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制造的

  4、司南

  在汉代,人们将当时用磁石做成勺状,放于固定的方盘上,勺柄所指即南方,故称司南。

  司南除了刻有后天八卦符号以外,还刻有天干地支及二十八宿。八干、四卦、十二支就构成了后来罗盘中的二十四山。司南是罗盘的雏形,外形是方正的,周围没有360度刻度。由于磁针是个勺子,携带肯定不是很方便。

  东汉王充在他的《论衡.是应篇》中曾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里的“地”,就是上图中的底盘。从战国、秦汉、六朝以至隋唐的古籍中,都有不少关于司南的记载。

  但是现实中,勺状司南与托盘的摩擦很大,在现实中也不大可能。建国后我国科学家试图恢复一个真正的司南,一直没有成功指向,就是因为摩擦太大,磁力不能克复摩擦力。


指南鱼的模型,北宋仁宗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说:行军的时候,如果遇到阴天黑夜,

无法辨明方向,就应当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方向。

  5、指南鱼与指南龟

  (1)指南鱼——北宋

  后来,民间老百姓常用薄铁片剪成鱼形,鱼的腹部略下凹一点,像只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上,鱼片就能指南北。东晋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这种“指南鱼”。当时人们把它当做游戏。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2)指南龟——明朝之前

  在明朝之前,人们把铁片磁化后做成乌龟形,乌龟腹中有支点。

  6、指南针

  (1)、早期简易指南针——北宋

  指南针的出现,文献可查是在宋代,用水中浮针法、悬线法、碗边法等,方法虽然简陋,但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离记载了四种指南针装置方法。

  第一、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第二、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第三、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第四、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还对四种方法做了比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点,水面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转动很灵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较推崇的是缕悬法,他认为这是比较理想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

  沈括指出的四种方法已经归纳了迄今为止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

  (2)、指南针——南宋

  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的《萍洲可谈》中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关于使用指南针最早的记载。文中指出,当时只在日月星辰见不到的时候才使用指南针,可见当时刚开始使用指南针,使用还不熟练。二十几年后,许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有类似的记载:“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南宋时,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文献中所说的“地螺”,就是地罗,也就是罗经盘。文献中已经把磁偏角的知识应用到罗盘上。这种罗盘不仅有子午针(确定地磁场南北极方向的磁针),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用日影确定的地理南北极方向)这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就是磁偏角。

  到了元代,指南针成了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仪器。不论昼夜晴阴都用指南针导航了。


明代的航海罗盘,直径8.5厘米,高3.5厘米

  (3)、罗盘的出现

  以后人们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出了罗盘针。当时的罗盘还是水罗盘,即将磁针横贯着灯芯浮在水面上。水罗盘在南宋时已得到普遍使用。

  现在常见的旱罗经,是指南针传到西方后,西方人又改造制作出来的。宋以后,在工程建筑活动中由于指南针的方便,不受天气影响,而大大流行推广开来,其中风水师的参与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笔者推测指南针出现以前,罗盘就已经存在,只是没有中间的指南针,外圈的24山已经早就出现了。古代的地理师傅,每到一低地,用日影定向法,确定了地理的子午,然后直接套进罗盘的子午线,可以格龙、立向、消砂纳水了。


宋执罗盘俑(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陈益峰)

  1985年5月,在江西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朱济南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陶俑,其中有一件题名“张仙人”的俑,高22.2厘米,手捧一件大罗盘,是古代风水先生的形象。此罗盘模型磁针装置方法与宋代水浮针不同,其菱形针的中央有一明显的圆孔,形象地表现出采用轴支承的结构。这说明指南针和旱罗盘出现之前,罗盘的24山圈层已经出现了。

  后来西方的指南针技术传入中国,地理师傅将磁针加入到罗盘中,形成的精今天的罗盘结构。


磁场南北极与地球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7、磁场与地球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地球磁场的南北两极与地球地理南北极(自转轴极点),大致接近,又不完全重合。地磁轴与自转轴存在11.5°的夹角。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地磁极位置一直在变动,有资料认为目前是以19公里/年在移动。下面是不同时期所测的磁极位置数据:

  1961年 ,磁北极在:74°54′N 101′,磁南极在:W 70°S 148°E。

  1970年:磁北极在: 76°N 101°,磁南极在:W 66°S 14°E。

  1996年 :磁北极在:79°N 105°,磁南极在:W 647°S 138.6E。

  伦敦 1580年磁北方向偏东11°度,1819年磁北方向偏西24°度,240年间移动了36°平均每年0.15°。

  8、磁偏角

  罗盘上所指的南北与地理南北略有差异。地球的北半球有磁南极,南半球有磁北极。磁场矢量大体上是由南方指向北方。磁子午面和地理子午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磁偏角是北极与地理的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一般规矩是,如果磁北的指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西偏。我国大面积的区域,是磁北西偏。

  我国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沈括的《梦溪笔谈》提到: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说明指南针所指的南方,比地理南极稍微偏东。

  磁偏角因不同的经度而有差异,风水上一般只讨论磁北极,不使用地理北极,所以看地图寻找磁北极,需要将地理北极需要换算成磁北极。一般来说纬度越高,也就是接近地球两极,偏差越大。地球赤道一带,磁偏角较小。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偏西,也就是磁北在地理北极之西,偏差范围在一般是0~15度之间,东北地区略大,一般是大于6度,华北次之,一般是4~6度,,华中又次之,一般是2~4度,华南、西北、西南较小,一般是1~2度,新疆、西藏改为偏东。

  9、我国部分地区磁偏角数据


我国部分地区的磁偏角度数

  10、天地人三盘的历史

  罗盘24山分地盘、天盘和人盘三个圈层。地盘主要用于立向和格龙,天盘主要用于量度来水和去水,人盘主要用于拨砂。

  天盘和人盘相对于地盘左右各错开7.5度,以地盘为参照,顺时针错7.5度是天盘,逆时针错7.5度是人盘。中针、正针、缝针彼此相差7.5度(半个字),相应地,中针和缝针正好相错一个字(15度)。


天地人三盘

  从风水学说方面分析,地理师傅发现了磁偏角的问题,所以创立了罗盘的外圈,也就是天盘缝针,据传是晚唐风水大师杨筠松(jūn sōng)所定。但是这也可能是后世的风水师发明的,托名杨筠松。毕竟现在还没有任何文字资料显示唐朝就发现了磁偏角。

  地盘正针反映磁极子午;天盘缝针,为杨公所创,反映的是日影子午,也就是地理子午;人盘中针,为赖公所创,这个中针是根据开禧宿度之天星二十八宿所创,人盘中针五行与开禧宿度一一对应,作为消砂之用。

  也有人认为,人盘中针反映的是北极子午,也是天文子午,也就是以北极星为地球自转轴所指位置,实际上北极子午,与地理子午仅差1度左右,并非中针。

  11、三盘三针之应用

  从古代的典籍和书籍来看,格龙多用地盘正针,消砂用人盘中针,纳水用天盘缝针。大多典籍和风水师,立向多用地盘正针,明代十三陵,廖均卿使用三元理论为长陵立向,立癸山丁向,也是地盘正针立向。

  但《地理五诀》、《地理原真》,则认为强调阳宅立向用内盘正针,阴宅立向用外盘缝针。笔者赞同地盘正针立向。


  博白王氏虾公坟的墓碑立向记录(道光年间重修墓地正面)

  很多墓碑会刻上所立坐向,也有会刻上风水师的名字。若仅仅标明是廿四山的哪个字及哪个分金,如“子山午向丙子丙午分金”、“癸山丁向庚子庚午分金”,还是不够的,必须标明是天地人哪个盘,若加上廿八宿度数就更准确了。标准刻度记录举例如下,所立山向为:

  内盘正针壬山丙向兼子午,辛亥辛巳分金,坐危宿十三度向张宿十五度。

  内盘正针子山午向兼癸丁,庚子庚午分金,坐虚宿六度向星宿六度。

  外盘缝针癸山定向兼子午,丙子丙午分金,坐女宿一度向柳宿三度。


  12、借助奥维卫星地图,精准测量坐向

  在现代城市风水实践中,对已经建成的房子,因为房子的钢筋太多,铁器太多,精准测出坐向的很难的。罗盘在城市中使用,量出的坐向与真实坐向偏差非常大,少则十几度,多则三四十度都有。

  下罗盘的时候,即使远离建筑物,在楼房的大门外侧向,城市中有大量的汽车,地下车库等等,其中有大量的铁器,磁针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磁北了。

  现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助奥维卫星地图,这个软件,自带量角器,先查看房子的方向是南偏东或者偏西多少度,奥维地图计算出的是地理的方向。因为磁偏角的存在,需要换算成罗盘的方向,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磁北西偏,所以都是顺时针加上磁偏角度数即可。

  关于如何具体操作,请详细查看陈益峰师傅的文章:《城市风水实践中,如何精准测量坐向》。

  13、明代的长陵举例

  理解磁偏角的意义,在于使用GOOGLE地图或者普通寻找地磁方向。比如地图所显示的的正南正北时候,实际上用罗盘测出来的方向会有所偏差,风水以罗盘指针方向为立向依据。

  比如北京地区看地图很多房子是正南正北,因为北京地区的磁偏角大约是5.84度,所以实际上罗盘测出来的方向是,子山午向兼癸丁,坐虚宿四度向星宿四度。

  以十三陵的长陵为例,风水师奏折说“长陵是艮亥脉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

  实际地图上测量出来是南偏西5.75度,正南为180度,180+5.75=185.75度,这是地理的向。北京地区的磁偏角大约是5.84度,则顺时针加5.84度,185.75+5.84=191.59度,正好是罗盘测出来的癸山丁向,南偏西11.59度。

  同理北京紫禁城在地图上测量是北偏西2.25度,而磁偏角是北偏东5.84度,实际北京紫荆城的坐方是北偏东3.59度,向方是南偏西3.59度。

  磁偏角与地理北极如何计算,请看陈益峰师傅的文章:《地理坐向与罗盘坐向如何换算》。

  陈益峰,戊戌年秋天北京。

  陈益峰简介:当代著名风水学大师,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技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先后投拜多位著名风水前辈,精通寻龙点穴、八宅风水、金锁玉关、三元、玄空大卦风水、天星、三合风水等理论,其风水技术解决了各个风水门派之间的冲突,是综合性的技术型风水学大师。所编著的《地理实用六法》、《罗盘二十八层注解》是风水界最专业的风水地理教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