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在不忍心分享它!光配图就花了5小时

 昵称WR1d9 2020-01-11

01 《职业的选择》

今年有到上海出差,晚上去附近的书店逛,翻开了一本《读库(1902)》。

我喜欢随便打开一页就往下读,觉得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放弃。——靠缘分,很随机。

翻到的那篇叫做《职业的选择》,作者是蒂姆·厄班(Tim Urban),恩,不认识。

但是浏览完两个章节后,马上就决定购置。原因有二:一是书店快关门了;二是这篇文章很对味,以系统性的逻辑,分析了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的选择。

在飞机上看完了全部,一直想要完成一份读书笔记,但被各种事情耽搁。终于,在上周又重读了一遍,下定决心完成本篇文章。

还是老规矩,如果希望马上了解到文章整体脉络,可见下面这张图:

-选择路径图一览-

02 如何理解选择?

我们经常会谈到选择,但什么是选择?它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1.我们有一个框,里面包括了所有可选项。

2.我们有一套标准,从里面拿出最合适的一个。

第一条对应的是「我能够」,第二条对应的是「我愿意」,最后的答案是两者的交集。

在我们择业的路上,这两条经常都表现模糊。比如:

· 我愿意:一般都是什么收入、成长性。

· 我能够:一般都是看自己的专业背景、学校情况。

但是在《职业的选择》里,作者给出了更多的选项。

由于文章是翻译而来,表达上又存在一些比较晦涩的内容,所以后面的文字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但理解不是空穴来风,也有自己基于已有输入上的整合。

03 我愿意:欲望清单

- 我愿意:欲望清单 -

决定我们最终选择什么的,有表面的因素,也有内心深层次的驱动,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意愿」。那包括哪些意愿,或者说是欲望呢?

1.动机。

你会看到有些人无论如何都狼性不起来,而有些人对业绩有天然的渴望。又比如有的人不喜欢抛头露面,而又有些人非常喜欢当众表达。

这背后最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就是动机,它是我们做任何事的源动力。

这么说会有点空。以自己举例,我的影响力动机会远远高于成就和亲和,所以我会在各种平台上写文章、发照片,即使不赚钱,但我会因为别人的点赞和留言感觉很爽。

2.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表现。

比如有的人,跟他说话一啰嗦,他就会不耐烦;又比如有的人,只要提一句「你知道吗」,他马上就会停下所有的工作,洗耳恭听。

不同性格的人,做选择时的状态不一样。强势的人会不愿意听他人的意见,社交属性强的人喜欢多方打听,爱思考的人则会梳理出「1234」。

——这背后,都是性格的差异。

3.社交欲望。

人是社会动物,永远会渴求与他人建立连接。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会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想法,会希望自己被接受、被包容和被喜爱。

举个例子,半年前有个朋友跳槽去了一家五百强企业,但是薪资下降了。我问他原因,答案是:原来的公司亲朋好友都不知道,他觉得自己很难被关心的人接受。

可能你会觉得匪夷所思,但是社交欲望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决策。

4.自尊心。

它和社交欲望有点像,但更强调被崇拜、被需要和被讨好。

比如有的公司会将职位写得很高端,比如「XX总监」,虽然工作内容跟其他公司的业务员一样,但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原因无他,这个称号会让他人的自尊得到满足。

自尊得到满足的人,走路都更挺拔。

5.生活方式。

这是我们希望的一种生活状态。

我每次回老家四川,一旦聊起生活状态,很多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为什么每天只睡 6 个多小时?为什么还不找女朋友?为什么不回四川?

——其实我也想啊,但是这些不是我做选择的首要因素。

当然确实也有一些人,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离开了北上广。

6.道德价值观。

这对应了一个词:应该。

在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有个声音,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神圣不可侵犯。比如我不应该做害人的事,我不应该懒惰,我不应该浪费时间。——它们构成了我们选择的底线。

7.实用主义。

这一般是指对金钱的态度。

比如和朋友吃饭,「社交欲望」让你想要买单,让自己被喜爱;但是「实用主义」让你忍住,还是 AA 吧,因为后天还要交房租。

04 我能够:成功的可能性。

梳理完「我愿意」后,我们再来看「我能够」。

摆在我们面前的职业是一个清单,里面有形形色色的条目,比如:运营、投资、成本、工程、程序员等。前面还有一系列前缀,比如:行业、省份。

这其中,有些是我们大概率能拿到的 offer ,有些则相对较难。如何来筛选出这些可选项呢?有两个指标。

- 我能够:成功的可能性 -

1.起点。

这包括了我们的知识、技能、资源等。有些是我们的求学经历赋予的,有些是我们的家庭带给的,也有一些是自己拼搏而来。

——它们共同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敲门砖」。

2.潜力。

这个代表了我们成长的速度。

这个怎么理解呢?比如一个对外界十分敏感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大概率会比另一个人在艺术创造上走得更远。而一个逻辑性十分强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大概率会比另一个人在咨询行业上走得更远。

这就是个人的潜力。

类比于跑步就更好理解,起点好的人,离终点更近;潜力高的人,则跑得更快。

最后它们与所有职业的交集,即变成了我们的可选项。

05 筛选:欲望的排序题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可选项,接下来就要开始做选择题了。

将可选项放入欲望的漏斗,最后通过的就是我们的最终选项。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七类欲望:① 动机 ② 性格 ③ 社交欲望 ④ 自尊心 ⑤ 生活方式 ⑥ 道德价值观 ⑦ 实用主义。

在开始筛选前,我们必须要对欲望进行排序和剔除。

- 欲望排序 -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欲望的重要性并不相同。

比如一个来自小城市、没什么背景的人想在北京生存下来,首要考虑的欲望肯定是「实用主义(钱)」;而一个身体患病的人,首要考虑的可能是「生活方式」。

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对欲望进行归类和排序:

1.上层欲望,即没有商量余地的欲望。

2.中层欲望,即应该关注,但目前不是最重要的欲望。

3.底层欲望,现在没有那么重要的欲望。

4.垃圾桶,拒绝接受的欲望。

那如何判断哪些欲望更重要呢?

最重要的是看内心。

最近有上映一部电影,叫《半个喜剧》,讲述了一位北漂关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故事。其中有一句台词印象深刻:

你不要管别人,你现在就问问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听起来很玄乎对吧,我们看一个真实案例:

三年前,有个朋友想要离职,但是因为领导对他的恩情还是留了下来。但这只是让纠结的时间拖长,一年以后还是走了。

我问他原因,答案是:外人的影响最终也只会影响一阵,最后听从的还是内心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这份工作让他没有成就感(自尊得不到满足)。

- 欲望排序案例 -

有了以上内容后,我们便可以将选择丢到筛选器内,逐步筛选出最终适合我们的选项。

- 筛选器 -

06 我整理了一套工具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觉得很复杂。确实,关于个人职业的选择,怎么可能轻松?

为了方便大家能更好地实践这套方法论,我画了这套流程,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想说一句:你需要大概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晚安好梦。

- 结构化思维-

- 体验设计思考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