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生命在时光中消长。唯有读历史的人,活得达观通透,不易迷失。 读史明鉴,必少不了《资治通鉴》,中国上下几千年,都历经了哪些朝代兴衰,出现过哪些历史事件,书中全都有讲解。所以它也被称为最权威的史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有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更是讲做人、处世智慧。涵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记述了古代各大帝王的治国之略,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 所以这本书也被称为:帝王术。 朱元璋就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清朝康熙、乾隆等帝王也都阅读通鉴学习治国之道,并作“御批”(读书笔记)传世。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资治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除了《资治通鉴》,其实在民间还广为流传这样一本书,它就是冯梦龙所撰写的《智囊》,集合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字字犹如三尺利剑,将种种智慧收揽无遗。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智囊》这本书也被称为小资治通鉴,因为其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所以也被称之为:“平民术” 这套书有多厉害,看看其中的故事,和读过的人就知道了: 辛弃疾被好友勒索辛弃疾在江南居住的时候,路上偶遇一件奇事:一位男子叫陈同甫,他有一天骑着自己的马过桥的时候,马儿说什么也不敢往前走。陈同甫大怒,直接将马头砍下,大步上桥。
有一次喝酒期间,辛弃疾更是说了北方外族的形式:“钱塘一带非常危险,根本不适合建为国都。北人只要占领牛头山,就能阻断四方来援的勤王之师,如果再引西湖水灌城,京城军民必将成鱼鳖,朝廷恐要遭覆灭之灾。” 结果陈同甫听见这话,害怕辛弃疾醒来之后,意识到自己听了不该听的话,杀自己灭口。于是陈同甫半夜骑着马逃走了。 辛弃疾醒来得知这件事沉默良久,他不敢相信陈同甫会把自己想成这样的人。辛弃疾知道辛弃疾知道,有惧之人多有邪念。 这个事儿没过多久,辛弃疾就收到了陈同甫的信,要求辛弃疾拿出10万封口费。辛弃疾无奈之下,只好拿出这10万,来回答昔日好友的勒索。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将《智囊全集》称为“国之利器”,倍加珍爱,下令不能外传,只准内部传阅;一代名臣纪晓岚将它倒背如流,遂练就铁齿铜牙,妙语连珠 正如王健林所说,《智囊全集》不仅适用于过去政权纷争,更适用于现实职场和生活。 如政略政务智囊 政治角度教你如何教你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工作管理、协调合作中灵活多变,高效处理日常事务。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天下应本着公正、仁德之心,不该随意施舍不当的恩惠。 告诉你管理不是小恩小惠,而是以公正赢得人心。 如言辩智囊 说话是一门艺术,善用语言,教你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怎么说。学会会审时度势,在复杂关系中进退自如。 “宁为铅刀,毋为楮叶。错节盘根,利器斯别。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宁可做拙钝的刀子,不要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玩物。碰到盘根错节时,才能分辨工具的利钝。识时务的人,才是俊杰。 如军事智囊 职场如战场,兵法也能用于生活。教你如何运用智慧,在谈判、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日百战,成败如丝。三年造车,覆于临时。” 一天之中上百次会战,胜和负往往只是在一线之间。花三年时间所制造的一辆马车,往往由于刹那间的疏忽而翻覆。 告诉你做事要注意细节,胜负往往一线之间…… 都说“为官必学曾国藩,千古智谋一奇人”。汲取官场智慧,习得为人处世都绕不过他。 但曾国藩这一身文韬武略,很大一部分正是学习于《智囊全集》。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便会反复品读,从中汲取入仕处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云,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称号。 为政、为商,都可从《智囊全集》中汲取智慧。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版本,是带着白话文翻译以及冯梦龙点评的版本,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书里面的故事,可以将故事用在自己的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