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响民谣里的山河故乡

 周原樵翁 2020-01-11

交响音乐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 “和音” 和 “和谐” 两个词的总称,后来经过不断演变,最终形成完备的交响乐队编制。


中国民谣虽然不是一个乐理学上的定义,但却是一种在民间广泛传播、内容丰富的音乐作品,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情感与习俗风尚,带给人们十分美好的体验。


当交响乐遇上中国民谣,会生成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交响民谣

Listening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也叫双条鼓,最初是由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只会唱个凤阳歌。”


交响乐《凤阳花鼓》


交响乐改编的这版《凤阳花鼓》,层次更为多变。在极其热闹的开场段落,人们能够听到小提琴、小号、铙钹等乐器一同奏响,欢腾喧闹的氛围好似《春节序曲》。在欢乐的开场之后,音乐转入悠扬舒缓的叙述:“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仿佛在追忆曾经美好幸福的生活,充满对凤阳故乡的依恋。这样的演奏方式,虽然以交响乐为主,却具有浓浓的中国民乐的特色。



《康定情歌》




离开凤阳,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脚步,去往四川康定,欣赏一首《康定情歌》。


这首情歌的曲调简单、易于传唱,歌词多采用方言土语叠词,如 “端端的” “溜溜的”,描绘了青山掩映的康定城,游走于云间的明月和月下悄悄说着情话的男女,是一首适合告白的歌曲。


康定情歌 (Live) 浙江交响乐团 - 2017-2018乐季浙江交响乐团音乐会(四)


交响乐版的《康定情歌》在保持民族调式的同时,融合了西方抒情音乐的表达。整段音乐先是通过绵长的起调将听众的思绪拉远,让安静伫立的康定城与跑马溜溜的山等美景,犹如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慢慢呈现在人们面前。然后,作品通过新增的乐章,让原本一直重复的民间小调有了更为丰富的旋律变化,并在终章处再次回到之前的民间小调主旋律,使得整体构成首尾呼应,回环不绝。



《兰花花》


离开世外桃源般的康定城,下一站我们去聆听来自陕北的声音。


陕北民歌与孕育它的土地和谱写它的人民一样宽厚、朴实,就像这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兰花花》一样。我们一般听到的这首作品,多用二胡进行表演,由引子、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组成,缓缓讲述出少女兰花花的爱情悲剧。


兰花花 刘德海 - 中国民乐300首-17-天华流韵


交响乐版也是这样,先是通过大提琴与小提琴的配合将兰花花的主题简单引入。之后,单簧管的加入,让歌词里描绘的活泼可爱的兰花花一下子出现在人们眼前,尤其是少女跟心上人在一起时的娇羞,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交响乐版《兰花花》


在重点的再现部,兰花花被迫与心上人分开,要嫁入她所憎恶的周家。这段如泣如诉的音乐,因为有了打击乐的加入,变得气势厚重,催人泪下。最后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各种乐器的合奏展现出兰花花决定与命运反抗,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勇敢坚定。



除了上面这些作品,交响乐与中国民谣的融合还创造出《达坂城的姑娘》等许多经典。



这些交响民谣将东方韵味,经由西方交响乐的配器手法呈现出来,更显得层次丰富、饱满深邃,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编辑:迟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