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村韵事

 苏迷 2020-01-11
《姑苏晚报》
2020-01-05 

  孙中旺

  一

  提起范村,很多人可能认为它只是某一个小村庄,因为这个名字的乡土气息太浓郁了,和那些叫赵庄、张营、李寨的乡村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本文所谈的范村,却并不是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而是南宋时期苏州一个著名的风雅之地,这一切都来源于范成大。在有宋三百年间,苏州人做到参知政事高位的人,一为北宋的范仲淹(谥文正),另一个就是南宋的范成大(谥文穆)。这位范文穆公曾经出使金国而不辱使命,数次出任地方官也不遗余力地兴利除弊,政绩颇著。但范成大后世留下的高名和他的政治影响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他卓越的文学成就,而这些文学成就不少是在他归隐故乡苏州之后取得的。而范村,正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基地之一。

  晚年的范成大,结庐于石湖之畔,号石湖居士,世以范石湖相称,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隐居于石湖的范成大更像一个地道的隐士,放歌于吴山越溪之间,与伫立在上方山之巅的清瘦的枷楞塔为伴,此时,他不再是一个在政坛上声名赫赫的参知政事,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隐士了。在此,他写下了《田园四时杂兴六十首》等名作,也正是这些突出的成就,才使他得以与尤袤、杨万里、陆游一起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隐士之外,他更像一个园丁,因为他把许多精力放在了范村的经营上。

  范村之名,并非因范成大姓范而得,而是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范成大所编的《吴郡志》卷四十《仙事》记载,唐代乾符年间,苏州人胡六子一行航海迷路,漂流到一个风景优美的海岛上,这里不仅鸟语花香,而且人人以礼相待,问之方知此处名为范村,居民都是战国时越大夫范蠡的后代,首领为已经得道长生的范蠡,胡六子一行后在范村人的资助下顺利回到故土。该传说和东晋大隐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如出一辙,范村也可以说是桃花源的代名词,范成大把范村作为自己小园的名字,一方面是追慕自己同姓的先辈范蠡,另一方面也寄托了自己的隐居之思。

  二

  范村的修建,是因为石湖别墅稍远,不能日日往返,所以范成大就在城居之南,买下了王氏旧舍七十楹,拆除后建为范村,从此,范成大就悉心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范村里面花木扶疏,“梅曰凌寒,海棠曰花仙,酴醿洞中曰方壶,众芳杂植云露,其后庐庵曰山长。”在这里,范成大营造出一个四时鲜花不断的锦绣天地。

  梅、兰、菊、竹号称四君子,而范成大好像对梅和菊特别偏爱,也许范成大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所陶醉,在他的范村,种值了大片的菊花,秋风起时,当游人纷纷去吴山登高,去治平寺看重阳庙会的时候,范村的菊花开得金黄,也许范成大此时正在约二三好友,在菊香四溢的秋风里对酒当歌。范成大的《菊谱》里,称菊为君子,并赞叹道:菊于君子“之道,诚有臭味哉!”认为菊花卓尔不群,不以众花为伍,独自傲立秋风中。范成大为自己爱菊找到不少风雅的同道,故名胜之士,未有“不爱菊者,至陶渊明尤其爱之,而菊名益重。”还阐明了自己的爱菊理由:“又其花时,秋暑始退,岁事既登,天气高明,人情舒闲,骚人饮流,亦以菊为时花,移槛列斛,辇至咏觞间,谓之重九节物。”范成大风雅一时,也许这也是他自己的写照。范成大曾经见到东阳人家的菊图,有七十种之多,经过他多年的辛勤访求和种植,到淳熙丙午年(1186),范村已经有三十六种,在他的《菊谱》中,现在记下的只有三十五种,其中黄色十六种,名曰胜金黄、垒金黄、棣棠菊、垒罗黄、麝香黄、千叶小金钱、太直黄、单叶小金钱、垂丝菊、鸳鸯菊、金铃菊、毬子菊、小金铃、藤菊花、十样菊、甘菊,野菊。白色十五种,即五月菊、金杯玉盏、喜容千叶、御衣黄千叶,万铃菊、莲花菊、芙蓉菊、茉莉菊、木香菊、狳糜菊、艾叶举、白麝香、白荔枝、银杏菊。还有杂色五种,即波斯菊、佛顶菊、桃花菊、胭脂菊和紫菊。种类繁多,颜色形状各异,囊括了当时苏州地区几乎所有的品种,但是范成大很不满意,仍然下决心“明年将益访求他品”,抱着种尽天下菊的决心,可见其爱菊之深。

  菊花外,范成大对梅花也特别钟情,《梅谱》自序载其在石湖玉雪坡已经植梅数百本,但是范村修建时,他仍然“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他对高洁雅致的梅花也给予崇高的评价:“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并且对自己喜欢植梅也找到了很好的借口,“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他曾从会稽和武康等地移植品种优良的梅花。在他的《梅谱》中备载范村所植的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腊梅等十二种梅花。在其《梅谱》中,他不仅详细记载了各种梅花的颜色形态,而且也记载了自己对各种梅花的评价,间有相关梅花的考证、逸闻及诗句。单他自己就在钱塘、桂林、会稽、成都、清江等多处赏过梅花,写起来自然娓娓道来,对当时的苏州地区梅花种植记载尤多。在《后序》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审美标准: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并且对画家杨补之和廉宣仲所画墨梅作了比较,可见范成大对梅花研究之深。

  种花之余,范成大也把自己对花的痴迷化为锦绣诗篇,单在其六十八岁时就作有多首咏花之诗,如《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云;枝南枝北玉“初匀,夜半颠风卷作尘。春梦都无三日好,一冬忙杀探梅人。”“玉雪飘零渐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带一枝。”“花开常恐赏花迟,花落何曾报我知。人自多情春不管,强颜尤作送春时。”表达了看到梅花被狂风吹落的无比痛惜心情。

  三

  风雅的范村吸引了无数名士酬唱往返,杨万里和姜夔都造访过范村,周必大也曾经和范成大“同宿石湖,望夜,小舟共载湖心,风露浩然,尝有六十挂冠之约”。尤其是姜夔,淳熙二年(1191)冬曾踏雪而至范村赏梅,逗留经月,此时范村园内梅花怒放,白雪飘落,竹院幽静,而范成大怕冷不愿出去赏景,所以姜夔就作《玉梅令》词“戏之”,词曰:“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拼一日,绕花千转。”可见雪中的范村确实风光无限。姜夔在范村“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两人制曲填词,难舍难分。据元代陆友的《研北杂志》载,范成大有歌女小红,有色艺”。姜夔在“范村赏梅游览后,创制了《暗香》《疏影》两曲献给范。范令小红“肄习之”,音节清婉,范赞赏不已,后来就将小红赠给了姜夔。其夕大雪,姜夔自苏州归棹吴兴,路过吴江垂虹桥时,作《过垂虹》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可见姜夔志得意满的欣喜之情。姜夔喜欢自己作曲,小红“辄歌而和之”,两人可谓是琴瑟和鸣的知音。姜夔死后葬于马塍,正值小红嫁后不久。苏泂挽之云:“幸是小红方嫁了,不然啼损马塍花。”为范村增添了一段风流佳话。

  范成大对范村怀着深深的情感,他记载了范村之名出现的历史,“按周元王五年越入吴,陶朱公于是去国;后千三百五十年,当唐乾符六年,范村之名始闻于是,又三百二十年,实皇宋绍熙初元,岁在庚戌,某遂以范村名其圃,上下垂千七百年,其传远矣!”并希望范村之名能够长留天地间,“后之人倘能常保此居,则村名之传,又不知其几世几年乎!”

  历史的长河冲刷掉了范村的所有遗迹,风雅的范成大和他苦心营造的花香满园的范村也早已掩映于荒烟蔓草之间,但范村的形象至今仍然鲜活地记载在各种典籍里,即使有些记载误以为范村位于石湖,但也说明了范村对后世的广泛影响。历代文人骚客也颇多吟咏范村之句,清人钱载有诗云:治平寺“南湖翠昏,柳枝茭叶见滩痕。楞伽不管无情雨,一夜吹花落范村。”清代文人姚承绪专门有《范村》诗云:“越城桥畔水云屯,两界河山记范村。最忆石湖风雪夕,消寒诗句忏梅魂。”而范成大撰写的记录自己莳花实践经验的《范村梅谱》和《范村菊谱》也历久而不灭,成为世界园艺史上的杰作,范成大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园艺名家,也许这是诗人范成大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