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夺红蓝宝石话语权,地球人已经阻挡不了国宝帮丢人现眼了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1-11

    在《至厚至薄脸皮,至贵至贱翡翠》一文中,老江开玩笑说:下一步,国宝帮可能就该制定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尖晶石、金绿宝石、帕拉伊巴的“山寨”鉴定标准了。回过头一看,朱作家公号居然还真发了一篇《我们任重,夺回红蓝宝石话语权》的搞笑文章。说实话,这个任务还真是挺重的。再结合他们关于宇宙、陨石、外星人、埃及的“研究成果”,我赶脚,地球人已经阻挡不了朱作家和国宝帮们丢人现眼了。


    说实话,对朱作家大胆研究的精神,我还是挺钦佩的。人家研究瓷器、研究玉器、研究陨石、研究宇宙、研究红蓝宝石、研究史前文化,研究世界文明,还写了辣么多文章,不易啊。我只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大成熟的建议:研究这些东西之前,能不能先读一读中学历史课本,稍微了解一下相关门类的基础知识?光靠瞎猜怎么能行呢?一点常识都没有,就跨这么宽的界,真会扯着蛋的。

    这一pa,朱作家石破天惊地拿出来两条手镯,一条是“红宝(bō)石(li)”的,一条是“蓝宝(bō)石(li)”的。注意哟,不是你们看到过的那种金镶红蓝宝石哈,是用整块的“红蓝宝石”打磨成的哦,看图看图:

“红宝(bo)石(li)”手镯(图片来自朱奎公众号)

“蓝宝(bo)石(li)”手镯(图片来自朱奎公众号)

    尽管朱作家在文章里百度了一些文字来介绍红蓝宝石的相关知识,但我还是坚信,他压根儿就没见过真正的红蓝宝石。因为,用红蓝宝石磨手镯的荒谬程度,大约相当于用豆腐修长城,或者用二踢脚发射卫星。

    先说红蓝宝石化学和物理学特性。红蓝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氧化铝,至色元素为铬的呈红色,称为红宝石。除此之外的其它颜色,都统称为蓝宝石。红蓝宝石都属三方晶系,硬度大(仅次于钻石),韧性差,易碎裂。这个特性有点像玻璃,虽然硬,但稍微碰撞一下就嘎嘣碎了。更何况,因为地质作用,天然红蓝宝石裂纹、杂质极多,想得到一颗无杂无裂的高品质鸽子蛋都非易事。要磨一个朱作家这么大个儿的手镯,怎么的也得有鸵鸟蛋那么大一块原石吧。可惜,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过那么大个儿的“蛋”呐。

    世界上最大的红宝石是产自缅甸抹谷产区的泉佳美星光红宝石(含有密集平等排列的针状、管状或片状包体,有星光效应,呈半透明状),6.19x4.32x6.48cm,重1700.01克拉。即便是它,也远不够一支手镯的料,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


1700.01克拉泉佳美星光红宝石


    清代红宝石佛手重667.69克拉,长5.92厘米、宽3.648厘米、高5.98厘米。以整块红宝石雕琢成佛手形,状如拳指,形态自然。色深红,晶莹光润,当时为清宫相当珍贵的陈设品。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196.10克拉的希克森红宝石晶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大颗红宝石晶体之一,现收藏于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

    卡门▪露西娅红宝石是公认最大的优质刻面红宝石(无杂无裂无包裹体),重23.1克拉,现收藏于美国史密森博物馆。

   蓝宝石的情况似乎要稍微好一点,有一些大块头。比如:产自缅甸抹谷产区的、史上最大的宝石原石--2868克拉泉佳美蓝宝石。从图片看,杂质和裂纹都还挺明显的,恐怕很难切割出高品质的切面宝石。所以藏家打算请雕刻大师对其进行雕琢。要是朱作家去动员徐廉福先生切一个手镯出来,肯定会被骂作神经病,搞不好还得挨上几个大耳刮子。

2868克拉泉佳美蓝宝石原石

    世界第二大的蓝宝石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2606.2克拉清代蓝宝石佛手,长7.436厘米,宽4.966厘米,高9.674厘米,以整块蓝宝石雕琢型,色泽灰蓝。这件佛手的原石体量可能还大于泉佳美蓝宝石,但通过雕刻剔除瑕疵、避开裂纹后,剩余部分好像也做不成手镯了哈。就算做出来,也没朱作家那支匀称不是。

2606.2克拉清代蓝宝石佛手

    世界第三大蓝宝石就是著名的蓝宝石林肯头像,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史密斯博物馆。原石重2302克拉,产自澳大利亚昆士兰,颜色为黑色带深蓝色斑点。雕琢完成后高4厘米,重1318克拉。看这个尺寸比例,好像也不够一个手镯的料哦。

蓝宝石林肯头像

    2016年,人们在斯里兰卡南部矿区发现一颗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星光蓝宝石!命名为The Star of Adam(亚当之星),重1404.49克拉,某土豪最终斥资三亿美元购藏了这件稀世珍宝。亚当之星大约相当于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直径跟一支正常手镯的镯芯差不多吧,也做不出朱作家那样的手镯。更何况,这还是含有密集包裹体的。不透明呀!

亚当之星

    就算朱作家祖上积德,自己前世还敲烂过十七八个大木鱼,老天爷从天上给扔了一红一蓝两块史上无双的大原石下来,碰巧落在朱作家身边,刚好又够磨俩镯子。可是,你也不参照一下前面的价格,这俩原石得值多少个亿呀?得有多缺心眼儿才会用这种又贵又脆的东西去磨手镯呢?戴上还没多大会儿呢,稍微碰撞一下就完蛋姨妈死了。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上面这两只“红蓝宝石”手镯是个例外哈,因为玻璃便宜,工费也低,碎个十个八个的也无所谓。

    再换个思路,假如这俩手镯真是拿老天爷赏给的红蓝宝石磨的,再加上几千个鸡缸杯和各种国宝,那朱作家的身价可就不是“富可敌国”能够形容的了。他不但能敌中国,还能敌美国,敌欧洲,敌全世界。这么大一个福布斯都装不下的超级富翁,还经常在外面抛头露面,亲自到各地小学校签售,也不带上十个八个保镖啥的,我真的是有些担心朱作家的安全问题呀。

 清代翡翠对镯

    这位看官要问了:为毛翡翠跟和田玉可以做手镯捏?

    很简单,因为,它们的韧性比红蓝宝大得多呀!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晶体交织而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不仅硬度大,而且韧性好,耐雕琢,有的是可供制作 手镯的大料。别说手镯了,你就是要个呼啦圈,只要银子足够,又不是那么挑剔种水色,都能给你找到可供加工的原石。

肉眼可见的翡翠纤维交织结构

显微镜下的翡翠纤维交织结构

    和田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都属单斜晶系。这两种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纤维状、叶片状,和田玉是这些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所以韧性也好,不易碎裂。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上百年、上千年的和田玉手镯流传下来呢。

显微镜下的和田玉的毛毡状、棉絮状、纤维状、细粒状、粗粒状结构

清代和田玉手镯

    朱文中还扯了一番红蓝宝石的历史,说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早使用红蓝宝石,而且在元明清三代600年时间里,中国人早就把缅甸抹谷矿区的红蓝宝石都挖得差不多了,后来“欧洲人开发的红蓝宝石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开采了六百年玩剩下的牙慧(朱奎语)”


来自朱奎公众号

    朱作家说:因为中国人把大块儿的,质量好的红蓝宝石都挖走了。所以,欧洲人压根儿就没见过什么好东西,他们的鉴定标准也都是参照那些“牙慧”制定出来的,根本无法用来鉴定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贝”。所以,朱作家要用他们“传承的高品级的红蓝宝石”,用他们的研究来“说明英国标准的荒唐,打破世界红蓝宝石鉴定的金科玉律。”

    可惜,打破金科玉律得靠真正实力和事实,不能靠无知和不要脸。

   歌中唱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朱作家的历史和宝石学知识可能都是从童话里学来的,又或者,这篇抢夺话语权的文章,本身就是朱作家的创作的一篇童话?

    推荐给朱作家几本书,希望能抽时间认真看一看。《系统宝石学》我有一本,已经看完了,朱作家需要的话,可以免费奉送。初中历史课本网上应该可以买到,我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抹谷红宝石矿脉发现于15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明代早期),之后便一直归缅甸王室所有。直到1885年英国殖民者入侵缅甸,占领抹谷,把这里变成英王室的殖民地。1948年缅甸独立后,抹谷矿脉被收归国有。

    朱作家说从元朝到清朝,中国人在抹谷开矿600年,不知道是哪本历史书上记载的。尽管在公元1298年(那时候抹谷还木有发现红宝石),缅甸曾向当时的元朝称过臣,但是历史上它从来都没有被中国占领过。难道是中国包工头先后从缅甸王室和英国殖民者手里承包了抹谷600年的开采权吗?

    在中国古代,宝石一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一切美丽而珍贵的石头都可能被称为宝石,包括松石、玛瑙、珊瑚、琥珀等等。而占据统治地位的,则一直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各种玉石。宝石通常以配角的身份出现,用来点缀器物和饰品。比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掐丝镶宝金羊、辟邪和金龙,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累丝镶宝项链、手钏等等。

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掐丝镶宝金羊

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掐丝镶嵌宝金辟邪

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掐丝镶宝金龙

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累丝镶宝项链

隋代李静训墓出土金镶宝手钏

    中国大量使用红蓝宝石应该是始于明代,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取其天然形状,随形打磨抛光之后,用于饰品镶嵌。看一看明定陵和梁庄王墓出土的各种镶宝石器皿和饰品,基本上就知道明代最顶级的红蓝宝石长什么样儿了。


    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合葬墓。1956年由郭沫若、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它是建国以来唯一一座被主动发掘的皇陵,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条件限制,定陵文物损毁非常严重,但仍留给后人数不胜数的稀世珍宝。

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乌纱翼善冠(镶红蓝宝石和珍珠)

明定陵出土十二龙九凤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小红宝石18块

明孝靖皇太后三龙二凤冠,镶嵌了红蓝宝石一共95块,珍珠3426颗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镶嵌红蓝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

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镶嵌红蓝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

明定陵出土大碌带,镶祖母绿红宝石及珍珠

明定陵出土累丝镶宝金腰带

明定陵出土银鎏金嵌宝石玉杯

明定陵出土金托嵌宝玉爵杯

明定陵出土金镶宝石发簪

明定陵出土金镶宝石发簪


明定陵出土镶金团龙纹玉带饰

明定陵出土嵌玉镶宝发簪

明定陵出土嵌玉镶宝发簪

明定陵出土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钩

明定陵出土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

明定陵出土镶玉嵌宝金簪

定陵出土白玉镶宝石龙头形带钩

明定陵出土嵌珠宝云头形金带饰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5300余件,出土文物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是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的一次,随葬物品的丰富与精美仅次于明定陵。

明代梁庄王累丝嵌宝金腰带

明代梁庄王嵌宝金手镯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金镶宝石臂钏


明代梁庄王累丝嵌宝金腰带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嵌玉镶宝金簪


梁庄王墓出土累丝镶宝石帽顶

梁庄王墓出土金镶宝石白玉镂空龙穿牡丹纹帽顶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嵌宝金冠顶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嵌宝金冠顶


梁庄王墓出土嵌200克拉蓝宝石金冠顶


    再来看看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红蓝宝石镶嵌器物和饰品吧:


    金瓯永固杯是清宫礼制用器,“金瓯”初为盛酒器皿,后比喻疆土、政权。在清代被视为镇国之宝,世代相传。此杯周身嵌满珍珠、宝石,是清代皇帝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

    清代金嵌珠宝帽顶上端为一朵花形顶托镶嵌大红宝石一,中部东珠之下是累丝四龙戏珠,再下端东珠之下圆形底座之上亦为四龙戏珠,底有螺旋圆托。

    清代金嵌珠宝圆花,金质底托上镶嵌珠宝。中心为大块的祖母绿宝石,外围嵌两圈小颗的祖母绿与红宝石,每圈各15粒,宝石皆随形。最外嵌一圈珍珠,共16粒

    清代金累丝嵌珠宝凤钿,称为钿或钿子。镶嵌大珍珠约50颗,二、三等珍珠数百颗,宝石200余块。

    清光绪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清孝定景皇后穿吉服时所戴。用藤片做骨架,以青色丝线缠绕编结成网状。钿上部圈以点翠镂空古钱纹头面,下衬红色丝绒。钿口饰金凤凰六,钿尾饰金凤五,下饰金翟鸟七,均口衔各种串珠宝石缨络。

金嵌珠宝双龙纹栅口

    金嵌宝石镂空花卉八方盒,以镂雕、累丝及镶嵌三种工艺组成不同的纹饰,共镶翠、蓝宝、红宝、碧玺等上好的各色宝石318粒

金累丝嵌珍珠宝石覆钵式塔


清代金镶宝石蜻蜓簪


银点翠嵌蓝宝石簪


清代金丝镶镶珍珠宝石蛛网形别针


清代累丝镶宝石绿松石香炉


    朱作家所代表的“中国民藏”(国宝帮),张口中华文明,闭口祖宗先人。动辄仰天长啸,成天壮怀激烈。其实,他们是最数典忘祖、最糟践文化的那一拨人。

    他们谈历史却不看历史书,还见天儿地篡改历史;他们谈祖先却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祖先,只能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地乱认;他们谈文化却偏偏自己没文化,最最低劣的赝品在他们眼里也都变成了文化......

    朱文说:是鬼使神差,让我们拥有,让我们收藏!

    老江说:是鬼迷心窍,让你们丢人,让你们现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