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

 penazy 2020-01-11

导读

早期食管癌的难点不是性质的诊断,而是浸润深度的判断。本文主要通过研读书籍学习浸润深度的诊断。

内镜诊断

由于浸润深度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浸润深度的术前诊断对治疗决策很重要。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主要通过内镜、放大内镜和内镜超声(EUS)进行。本文主要讨论内镜和放大内镜的浸润深度诊断。

白光内镜的浸润深度诊断


由于浸润深度与疾病形态类型密切相关,因此疾病形态分型有助于浸润深度诊断。0-I和0-III型主要是T1b. 0-Ip有时T1a. 0II-b是T1a-EP或T1a-LPM,适合于内镜治疗。另一方面,0-IIa和0-IIc型包括从T1a-EP到T1b的范围广泛的病变,因此有必要仔细评估浸润深度。

病变厚度评估

当病变的浸润深度在T1a-MM或T1b病变时,病变内部形成局部增厚。调整气量来评估厚度是很重要的。T1a-EP~LPM病灶在吸气时可能出现局部厚度,但当充气时,局部增厚消失。因此,适当调整气量对评价病变厚度是必要的。如果充气充足时病变厚度和变形形状保仍然保持,那么T1a-MM的浸润深度可能大于这个深度。

病例是位于胸中段食管从后壁向右壁扩散的0-IIc+IIa病变。在空气量较小的情况下,5点钟时0-IIa部分会出现一定的增厚(图4.1a)。空气量大时,食管腔扩张,同部区域伸展张不良,厚度增加(图4.1b),浸润深度为T1a-MM。动态观察不同气量对评价病变的厚度是很重要的。

图4.1病变的厚度的评估

                   Tatami(草席)征

碘染色染色刺激粘膜肌层收缩,形成类似“榻榻米”的特征外观。当肿瘤浸润深度在T1a-LPM时,可以看到榻榻米征。当肿瘤侵犯到T1a-MM和更深时,黏膜肌变形,导致“榻榻米征”的消失。

病例是0-IIb鳞状细胞癌,显示明确的拒染区(图4.2a 虽然碘染、色后没有立即看到“榻榻米”征,但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非常清晰的“榻榻米”征(图4.2b)。当“榻榻米垫”穿过病灶时,病灶的浸润深度可诊断为T1a-EP~LPM。

图4.2   Tatami(草席征)征

另一方面,一旦病变浸润深度达到T1a-MM或更深,Tatami(草席征)征会消失。 图4.3显示图4.1病变的碘染色,图4.1虽然在病变的后壁侧可以看到 Tatami(草席征)征,但在5点钟方向消失了,在5点钟方向上,病灶显示为局部增厚,如蓝色箭头所示(图4.3).

图4.3   Tatami(草席征)征消失

放大内镜浸润深度诊断

常规内镜下主要观察黏膜表面、固有层及膜下层浅层,放大内镜下主要观察膜表面和固有层浅层。正常鳞状细胞层含有乳头状结构。放大内镜主要观察IPCL(图4.4)。

图4.4 环状血管结构图

放大观察的技巧[1]

放大观察非常接近黏膜表面,距离接近2mm。然而,会导致视野变窄和有限的聚焦区域。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并且与附件也会影响观察,黑帽接触黏膜可能导致出血,使得有时难以进行清楚的观察。重要的是要利用呼吸运动,以避免接触和摩擦黏膜,而放大观察。

日本食管学会关于食管癌的放大内镜的IPCL分类[2-3]

日本食管学会利用食管毛细血管袢(IPCL),利用放大内镜对食管癌的内镜表现进行分类

Type A血管

NBI的褐色区域(BA)食管鳞状细胞癌具有代表性的表现,炎症和黏膜变薄也可以表现为BA。有时,缺少异型上皮内肿瘤也可以表现为BA,在这些病变,可以观察到非常轻微的IPCL延长。这些血管被分类为A型血管(图4.5)。

图4.5  Type A型血管。

  Type B1型血管

浸润深度为T1a-EP鳞状细胞癌,肿瘤沿着基底膜生长,用肿瘤细胞替代正常细胞,乳头状结构留在癌变病灶内(图 4.6 a )。因此,在放大内镜下,可看到在乳头内有环形血管。然而,与通常的IPCL不同的是,不规则的环形血管具有扩张、蛇形、走形不整和形状不均一。分类为B1型血管(图4.6 b)。

图4.6 Type B1血管

另一方面,一旦癌细胞浸润EPM,乳头状结构就会被破坏,血管水平伸展(图4.6c)。自然地,乳头内的血管在乳突内走行,乳突从基部呈斜角延伸,在放大内镜下呈不规则的细长环形血管(图4.6d)。环状结构保持完整,外观拉长的血管被分类为B1型

图4.6 Type B1血管

Type B2 血管

当癌进一步浸润黏膜肌层时,乳头状结构被破坏,出现环状结构消失的肿瘤血管(图 4.7a)。因此,出现的非袢被分类为B2型(图4.7 b)。因此,B2型血管病变被诊断为浸润性癌,乳头状结构破坏,浸润深度为T1a-MM或T1b-SM1。

图4.7  Type B2 血管

Type B2i 血管

癌变病灶内常可见糜烂,有时可见无管径变化的非袢血管。

病例是胸中段食管后壁0-IIc病变(图4.8b)。血管主要由B1型血管组成(图4.8c),但有一个区域有密集聚集的非环状血管。与常见的B2型血管相比,这些血管密度高,口径无差异,诊断为类似B2型血管(图4.8d)。

图4.8 Type B2i 血管

为了比较内镜图像和相应的组织学图像,将两个标记(使用钩刀)该区域(图4.8)。将切除标本固定在两个标记上,组织学图像标记为五角星(图4.8f)。同部位癌细胞伴有浸润性炎性细胞和再生血管伴糜烂改变。

图4.8 Type B2i 血管

由于糜烂不包含乳头结构,非环状血管形成的自然序列。由此形成的与糜烂有关的无环血管具有高密度和无管径变化的特点。这些特征性的非环状血管被称为炎症相关的B2i型血管。

Type B3血管

当肿瘤进一步侵入T1b-SM2时,出现较大口径的肿瘤相关血管(图4.9)。根据日本食道学会的分类,B3型血管是不规则的血管,其口径是普通B2型血管的三倍(约60μm或以上)。

图 4.9 Type B3血管

根据日本食道学会的分类,通过NBI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异常血管分为环形成型B1型、非环形成型B2型和大口径B3型,这些类型被用于评估观察病灶的浸润深度(表4.1)。

日本食管学会Type分类浸润深度判断

AVA(无血管区)

当鳞状细胞癌生长膨胀迫使肿瘤肿块外的血管生长时,肿瘤被血管包围(图4.10a)。当用放大的NBI观察该区域时,被B2型血管包围的无血管区域(图4.10 b)。日本食管学会已将此发现归类为无血管区(AVA)。尽管被描述为“无血管区”,但实际上是小的分散的血管。

图4.10 AVA (无血管区)

表4.2  日本食管学会AVA分类浸润深度判断

按大小对AVA进行亚分类,AVA-S小于0.5mm,AVA-M 0.5 mm到小于3mm ,AVA-L大于3 mm。使用内镜很难精确测量,但在全变焦时,用奥林巴斯H260Z最大放大倍数显示水平宽度约为3mm ,在全变焦观察时可以合理估计AVA的大小。

当观察到B2型血管时,浸润深度可诊断为T1a-MM~SM1。但如果观察到AVA-S,浸润深度可诊断为比T1a-EP~LPM低一个级别,如果观察到AVA-L,浸润深度可诊断为T1b-SM2以上一个级别(表4.2)。

总结点

AVA是由B2型血管包围的无血管或稀疏血管区。

即使在看到B2型血管时,AVA-S也被诊断为低一级,AVA-L高于一级。

例1  T1a-MM

例2  术前T1a-MM,术后 T1a-LPM

例3 B1型血管 浸润深度  T1b-SM2

(本文为本人读书笔记,内容主要来自食管癌术前ESD诊断日文版,图片来自高清版,由于本人语言水平有限,纯属个人理解,难免有错误,欢迎同行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