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厌的荨麻疹,让它在中医的春风里消失

 包氏医宗 2020-01-11
包氏医宗
关注

讨厌的荨麻疹,让它在中医的春风里消失

前天 阅读1
荨麻疹就像原野上的小草,总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荨麻疹奇痒难忍,多少人在这小小的疹子面前,不是垂头丧气、愁容满面?为了缓解瘙痒症状,很多人情不自禁地用手挠,但越挠越痒,没完没了啊!怎么办?冬天快走了,讨厌的荨麻疹,就让它在中医的春风里消失吧!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风邪为荨麻疹的主要病因,因风邪善行数变,且为百病之长,易夹寒、热、湿等邪气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壅滞肌肤,发为荨麻疹。《诸病源候论》云:“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其中“风瘙隐疹候”篇云:“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疹。”此外结合西医学研究,传统风邪还应包括多种过敏致病因素,如花粉、烟尘、异味气体、尘螨、动物毛屑等。荨麻疹初起多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01风寒证

寒为阴邪,由于气温骤降、冬季寒冷、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感受风寒之邪,邪入肌肤腠理,卫阳闭郁,发为荨麻疹。其致病特点为:荨麻疹多为受凉后发生,皮疹多为苍白色或皮肤色,可能伴有全身或局部疼痛,肌肉发紧,畏寒,无汗,脉浮或浮紧,苔薄白。治宜疏风散寒止痒。选用麻杏苡甘汤和消风散加减。
02风热证

热为阳邪,春夏多见,风热侵于肌肤,气血相搏,外壅肌肤,发为荨麻疹。其致病特点为:荨麻疹多见于春夏较为炎热的季节,皮疹多发红,可能伴有咽痛、身热、口干等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止痒。选用消风散加减。血热证较重可加牡丹皮、地骨皮、紫草等清热凉血药。
03湿热证

长夏以湿气当令,或素体夹湿,湿热相搏于肌肤腠理,气血凝滞,发为荨麻疹。其致病特点为:皮疹发红,瘙痒,皮疹抓破后有渗出液,可伴有口苦,咽痛,大便黏腻不爽,身重等湿热症,舌苔黄腻,脉滑。治宜清利湿热止痒。湿重于热选用茵石苡甘汤加减(组成:茵陈、滑石、薏苡仁、甘草);热重于湿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四经验用药

审证与经验结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经验用药,审证与经验二者有机结合,临床疗效显著。皂角刺、苦参、白鲜皮,清热利湿、凉血止痒,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荨麻疹,作为止痒的经验用药。无柄灵芝,扶正培本、消炎、抗菌、解毒,据现代药理研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荨麻疹。生地黄、牡丹皮、地骨皮、紫草、当归,凉血润燥止痒,用于皮疹鲜红的血热证。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用于湿热蕴结的荨麻疹。生石决明、珍珠母、生磁石,重镇止痒,用于瘙痒明显、迁延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新发的急性荨麻疹应慎用矿物类药。蜈蚣、全虫、乌蛇、僵蚕,搜风止痒,用于慢性荨麻疹瘙痒疗效明显,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包永辉,系海派中医伤寒名家包识生学术包氏医宗国内传承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医双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医气血精痰饮五字(物质)辨治一体多病(证)和络病学五字(物质)辨证论治及运用。著有《中医气血精痰饮五字(物质)辨证论治学》一书,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包氏医宗经方五字(物质)辨治糖尿病探析》获业界好评。拜学海派中医徐氏儿科、朱氏妇科,擅治糖尿病、痛风、胃病、荨麻疹、失眠、小儿咳嗽、厌食、月经病、不孕不育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包氏医宗塞鼻疗法治疗鼻炎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包氏医宗始于清代同治年间,宗仲景,尚经方,治学严谨,颇享盛誉。
附:
包识生:海派中医伤寒名家,其包氏医宗学术始于清代同治年间,治学严谨,颇享盛誉。
丁甘仁:大名鼎鼎的孟河医派造诣最深的人,海派中医泰斗,丁氏内科创始人。
石筱山:海派中医石氏伤科名家。
秦伯未:海派中医名家,解放后曾任卫生部中医顾问;
章次公:海派中医名家,解放后曾任北中医科主任;
程门雪:海派中医名家,解放后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
颜德馨、何任、朱良春均为国医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