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大全:草果饮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0-01-11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草果饮

【处方】 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为末。
【功效与作用】 治脾寒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二滓并煎,当发日连进三服,无不效验。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草果饮

【处方】 紫苏叶 草果仁 川芎 白芷 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末。
【功效与作用】 主脾寒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二滓并煎服,当发日连进三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普济方》卷三九六:草果饮

【处方】 厚朴(姜制)半两,青果(煨,去皮)半两,藿香(洗)半两,甘草(炙)半两,丁皮半两,神曲半两,半夏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小儿痢后浮肿,及疟疾脾虚弱。
【用法用量】 本方名草果饮,但方中无草果,疑脱。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六

《医学纲目》卷二十三:草果饮

【处方】 厚朴(姜制)2两,肉豆蔻1个(面裹煨)。
【功效与作用】 妊娠脏气本虚,肝胃少弱,脏腑虚滑,腹脐疼痛,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 本方名草果饮,但方中无草果,疑脱。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三

《伤寒大白》卷二:草果饮

【处方】 草果仁、青皮、白芷、甘草、紫苏白豆蔻山楂莱菔子
【功效与作用】 消痰积。主人胃外邪,但发寒热,不成疟症。肠胃先有食、痰诞,后又外感风寒,则发似疟。
【用法用量】
若发时恶寒身痛,此后感之表邪,急加羌活柴胡升麻口渴唇焦,先感之积热重,加栀、连。
【摘录】 《伤寒大白》卷二

《普济方》卷一九八:草果饮

【处方】 草果、常山槟榔、甘草少许、黑豆各等分。
【功效与作用】 脾寒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盏,煎1盏,去滓,露1宿,空心未发前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八

《赤水玄珠》卷八:草果饮

【处方】 草果、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甘草、乌梅去核)。
【功效与作用】 内伤饮食作疟,胸腹饱闷。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寒多者,加干姜附子热多者,只加柴胡;瘴疟,加槟榔。
【摘录】 《赤水玄珠》卷八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草果饮

【别名】 草果饮子
【处方】 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进食理脾。主脾寒疟疾,瘴疟头疼身痛,脉浮弦寒热;寒热疟疾初愈;产后疟疾,寒热往来,或热胜于寒。
【用法用量】 草果饮子(《丹溪心法》卷二)。《丹溪心法》有陈皮。
【摘录】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普济方》卷三八六:草果饮

【处方】 草果1两,厚朴2两,甘草半两,枣子半两,生姜4两(不去皮,同杵,淹1宿,焙)。
【功效与作用】 小儿寒热,盗汗,不思饮食,面黄腹急。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3岁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六

《医学纲目》卷三十九引汤氏方:草果饮

【别名】 草果散
【处方】 厚朴(姜汁制)、青皮、草果、藿香、甘草(炙)、丁皮、神曲、良姜半夏曲各等分。
【功效与作用】 疟疾,寒多热少,手足厥冷,遍身浮肿,肚腹疼痛。
【用法用量】 草果散(《幼科类萃》卷七)。
【摘录】 《医学纲目》卷三十九引汤氏方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草果饮

【处方】 草果、青皮、陈皮、厚朴、半夏、白茯苓苏叶、柴胡、槟榔、乌梅、常山、黄芩枳实、甘草。
【功效与作用】 产后脾胃虚,发肿者。
【用法用量】
妊娠疟疾,去青皮、厚朴、半夏、茯苓、乌梅、槟榔、枳实、常山,加川芎、白芷、良姜。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朱氏集验方》卷二:草果饮

【处方】 常山1两,柴胡1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白姜7钱,乌梅(随意加减)。
【功效与作用】 实疟。
【用法用量】 本方名草果饮,但方中无草果,疑脱。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二

《普济方》卷三九○:草果饮

【处方】 草果、陈皮、知母三棱、良姜、马梅、莪术、苏叶、人参、川芎、白芷、甘草。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痰疟,寒热往来,脾胃虚疟
【用法用量】 加生姜1钱,水煎服。脾胃虚弱,用平胃散加草果、乌梅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

《传信适用方》卷二:草果饮

【别名】 草果汤
【处方】 草果子、甘草、地榆(炒)、枳壳(去瓤,麸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肠胃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
【用法用量】 草果汤(《普济方》卷二一一)。
【摘录】 《传信适用方》卷二

《医贯》卷六:草果饮

【处方】 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穿山甲
【功效与作用】 疟疾,脾胃有郁痰伏涎者。
【注意】 元气强壮者可用,虚者莫用。
【各家论述】 知母性寒,入足阳明药,用治阳明独盛之火热,使其退就太阴也;草果性温药,治足太阴独盛之阴寒,使其居于阳明也;二经合和,则无阴阳交错之变,是为君;常山主吐胸中痰结,是为臣;甘草和诸药,乌梅去痰,槟榔去痰癖,破滞气,是佐药;穿山甲者,以其穿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阴入阳,穿其经络营分,以破暑结之邪,为之使也。
【摘录】 《医贯》卷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