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15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6六月天6 2020-01-12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是新课标推荐背诵的优秀诗词篇目,包含小学课内诗词55首,课外诗词20首。


小学读物特别推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专题,和大家一起学习经典,体会经典之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每天背3首,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代)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点击即可收听音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mp3 来自中小学名著 00:40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地方,苏轼,白居易都在这里留下过著作。


说起西湖,有句谚语说:“晴湖不如雨湖”,下雨天的西湖要比晴天的西湖要更加的有魅力,下过雨之后的西湖,将江南的烟雨蒙蒙展现的淋漓尽致。就算偶尔的一场骤雨,也都可以让诗人领略到另外一番兴致。


我们跟随苏轼大诗人,一起来感受一场骤雨中的西湖,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色吧。
 
赏析:


首句写的是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乌云比作“翻墨,真是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的是雨:雨点落在湖面溅起了水花,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绘声绘色。字,表达天气变化之快;字,字,写出了鱼非常大,雨非常急。


第三句写的是风: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也散了云也飞走了。“用得好,写出了天气变化得快,风也很大。


最后一句写得是天和水:雨过天晴后,风浪也停了,诗人登上楼去,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和天都一样的明净。风和云都不知哪儿去了,刚才的一切好像都没发生过。




《小池》
杨万里(宋代)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点击即可收听音频
小池.mp3 来自中小学名著 03:38
蝉叫声声,初夏到来,更令人兴奋的是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含苞待放了,蜻蜓环绕,夏天真是个郁郁葱葱的季节,即使被写到诗中也毫不逊色。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杨万里的《小池》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抗金,正直敢言。


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字词专解:


  1. 1、: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2. 2、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 3、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4. 4、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创作背景:


有一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后来杨万里感叹:以往写诗一味模仿,思路不畅没有灵气,如今顺其自然,到也意尽诗来。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代)

  • 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点击即可收听音频
四时田园杂兴.mp3 来自中小学名著 00:36




赏析:


第一句: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就是除草。夏天,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女人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坐下来搓麻线,再织成布。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就是男女,整首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有各的事情。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的是孩子们,虽然不会耕织,也不会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热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小年纪也在树底下学种瓜。
来源: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