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外滩钟楼,珍藏的老照片, 带你穿越到百年前的上海海关

 关福 2020-01-12

       黄浦江已滔滔数千年,静观两岸世事变迁。上海海关大楼从1857年传统的古庙式建筑,到1893年冬竣工的英国都邑王朝时期的建筑样式,直至1927年完工,已走过百余年历程。站在青灰色的砖墙之下,细抚历史烙下的纹路,我们也很想知道百年前这座楼是如何拔地而起、如何从无到有,如何巍峨雄壮,如何钟鸣云霄。为此,我们遍查历史档案,尽寻当年报道,整理出一条清晰脉络,以详实数据还原出一幅百年之前上海海关大楼之全景。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沧桑岁月引人深思回味。穿越百年时空,历经百年奋斗,人间正道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夺目,海关大楼在世事的变迁中更加淡定从容。(此文于2019年10月28日发表于《中国国门时报》。)

钟声由上海海关第四代守钟人魏云寺提供

大楼变迁

      第一代海关大楼落成于1857年,外观呈清代江南衙门式样,房顶上有老虎窗设计,之后新增左右两翼建筑屋顶上的烟囱和尖劵造型的窗洞,可见建筑又吸收了西洋风格。

第一代海关大楼 

      1891年,第一代海关大楼建筑因显破旧而被拆除重建,新楼于1893年冬竣工。楼高四层,中部为钟楼,高110英尺,楼顶安装了四面钟。这是上海首次引进钟楼建筑。楼内已安装有暖水汀、百叶窗、避雷针等诸多新设施。

第二代海关大楼

       1925年,这栋19世纪末的建筑已显得狭小,海关以200万银两预算再次重建,1927年建成时,造价已达425万银两,超出预算一倍还多。钟楼是当时外滩的中心所在。大楼由公和洋行监制设计,上海新仁记营造厂负责施工。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建造的这栋建筑被誉为中国当年最伟大的建筑成果。

      《远东时报》、《北华捷报》等英文报刊对大楼的落成也有详尽报道。一栋建筑的落成能引起当时媒体的关注,这与海关本身所具有的“国际性”不无关系。三代建筑风格的迥异变化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近代开放城市建筑从传统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历程。

宽敞的楼层布局

      大楼内分三大区域,即东部或外滩前楼区域,中部底楼中庭区域,以及四川路的后楼区域。

      大楼主入口在外滩一面,直通六部载客电梯和青铜扶手的主楼梯。大楼南侧有重型货梯和楼梯,穿过中庭,在大楼的西南角有楼梯和载客电梯。宽而深的采光井分隔了大楼的主要区域。

外面主入口大厅的天花板

      主入口北侧靠近头等总巡办公室的是信箱室和等候室,与之相对的南侧是运输人员办公室、保险库和仓库。底楼大厅右侧,主电梯后侧是头等总巡及其职员办公室。中庭四周设有木匠店、车库、仓库、人力车店,西北角是中国银行办公房,西南角是宿舍区。

      二楼至四楼均为海关办公所属区域。宽敞的海关办公场所设在二楼。副税务司和他下属办公室安排在敞亮的二楼,看上去就像两个巨大的羽翼平展伸开,连接着大楼前部。办公场所放置有号称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柜台(610英尺长),从一端穿过大楼前部延伸至另一侧。穿过两边的走廊通道可通达大楼的任何地方。

二楼办公场所

      三楼是税课司(1929年后部门称谓改为税务科)办公室。税课司办公室正对外滩。南侧是实验室和保险库以及验货办公室。与这些办公室紧密相连的是隔音验货室,用于存放邻近码头的货样。

       四楼东北角是税务司及其职员办公室。401室是整栋大楼中最精致的一间,和二楼以上所有房间一样,这间也全部用柚木装修,工艺一流,横梁天花板堪称艺术精品。大理石壁炉上方挂着一幅由俄罗斯艺术家绘制的有上海第一座古庙式海关大楼的外滩图景(现已是复制品)。东南角是一间华人税务司办公室,办公室装饰图案借鉴了汇丰银行买办的房间,墙上点缀着金箔和液态黄金,背景是鲜红的龙纹图案。天花板上点缀深色柚木,天花板上悬挂的是富丽堂皇的中式吊灯。这两套房之间是会议室,也是间宽敞的备用办公室。会计室、文员室和保险库在四楼北面,贸易统计科在南面。北面紧挨会计室的地方是档案存储区。

税务司办公室

      五层主要是海政局和工程局办公室(1929年后全部划归海务部门,时称海务科),主要包括巡工科、理船科、灯塔科、运输科、营造科、工务科、图画科等办公室。六层属于上海浚浦局(航道局前身)。

上海最为新颖突出的地标-钟楼

      外滩海关大钟被誉为是当时苏伊士运河以东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大钟之一,顶上的旗杆是这座城市的最高点。塔钟框架长93英尺,宽36.25英尺,高39英尺。钟面设计漂亮,钟面罗马数字之间空间是釉面白色玻璃,中心部分是闪烁的琥铂色玻璃,这些玻璃金属箍带加固,可承受台风压力。金属制罗马数字本身也能经受风吹雨打。钟面直径18英尺6英寸,钟面上罗马数字长度8英尺,即便在远处时间也清晰可见。时针长2.5米,钟摆长15英尺。

      钟的机芯装置安装在钟楼中间的托架上,高出钟楼底座两层楼。这是一个由齿轮、杠杆和电缆绳组成的复杂装置,靠重力势能(砝码),而不是弹簧运转。四根粗轴从机芯装置径直指向四个钟面的中心。五口巨大的青铜钟合奏出钟声,四口小钟报刻,奏出乐曲,最大的一口重达6.25吨的“大清钟”(Big Ching)专门用来敲响整点钟声,“大清钟”之名仿自英国大笨钟(Big Ben)。钟锤安装在时钟机芯装置上方,每当时机芯装置发出指令时,会通过传动、砝码和钢丝绳来敲出铜质音调。每天清晨8点开始敲响钟声,报时和报刻至晚上9:45,报时24小时不停歇。报时“大清钟”重6.25吨,五口大钟经科学调音,音色优美、凝重而深沉。

      除了时钟、报时装置和所有必要的齿轮外,钟楼还包括有一个港口信号室和无线电报设备。有人员昼夜看守值班,观察江面上交通并负责报告。螺旋形的铁楼梯从钟楼底部一直延伸到旗杆底座的护栏,站在护栏处,可以看到整座城市像地图一样在脚下延展开来。

海关的特殊人群-建筑工程师

      近代中国海关史上,有这么一群特殊人群—建筑师,主要负责设计、建造和维护包括灯塔及附属建筑以及海关办公及附属建筑事务。1869年总税务司署设立灯塔处,管理浮椿、号船、塔表、望楼等事务,同年首任灯塔工程师英国土木工程师D.M. Henderson到任,标志着海关建筑工程师的出现。1912年成立营造处。从1869年到1936年,海关先后有四任总工程师,主要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至少有14位。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大陆沿海、沿江灯塔数量和质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成立之初的不足20座,发展到1928年时最多达275座。

你知道吗---惊人的数字

      大楼主楼高度120英尺,钟楼高度140英尺,临外滩楼面宽131英尺,临汉口路楼面宽450英尺,临四川路楼面宽162英尺。总容积594.3万立方英尺,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英尺。

      楼内铺设水管总长超过11.5英里;电线电缆系统长65英里;钢管长8.9万英尺;灯、风扇、暖气、钟、时钟和电机连接起来的接点数累计有2731个;散热器500至600个;电梯12部电梯;电话线路50门,并设计可扩容至100门线路;楼内抽水马桶136个、便池74个、盥洗室121间、水槽34个,浴缸30只;37个内部消火栓和3个外部消火栓。

你知道吗---花岗岩、图案、瓷砖、青铜与防水油毡

      正对外滩的大楼两层整体为巨大的花岗岩石块,上建有八层以花岗岩石镶贴的红砖楼层,西面正对四川路方向的是三层红砖楼层。宽大的主入口处立有帕台农神殿柱子,入口上方檐口绘有船只与海神图案,里里外外大部分装饰都是象征海洋的图案。大楼四至八层以垂直线条为主,同与之毗邻的汇丰银行大楼的水平线条形成鲜明对比。

底层大厅顶部之马赛克帆船图

      瓷砖和青铜作品尤为精美。大楼外部主要是红铜与青铜相间的浮雕花纹。钟楼端部用红铜包裹。入口走廊的马赛克天花板,主楼梯有精致铁艺栏杆和黑色大理石基座,都是室内建筑的杰作。楼梯和走廊护墙裙由特制的一种饰有深棕色条纹的浅绿色暗釉面瓷砖做成,总面积1.9万平方英尺。走廊的地板和楼梯口铺有简洁图案的黑白陶瓷马赛克,总面积62,000平方英尺。采光井和卫生间用的白色釉面砖总面积达88, 000平方英尺。这栋大楼地面瓷砖总面积不到4英亩。楼内有1550扇青铜和钢窗,外滩立面的铸铜面板采用古色古香的绿色,与外部的整体装饰风格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防水油毡做成的大楼防潮层表面面积达90,000平方英尺。屋顶也使用防水油毡,总面积为57,000平方英尺。

你知道吗---现代化设施-供水、供暖、消防系统

      全部供水来自上海中国深井泵公司的一口自流井。从这里,钻孔泵送入地下室10000加仑的吸水池。从地下室10,000加仑吸水池泵压送到九楼5,000加仑的储水罐。该储水罐冷水供应三个热水储水罐、八只锅炉、整幢大楼的卫生设施以及七层的三个储水罐。热水的供应来自三个科克伦立式热水多管热水锅炉,与三个总容量为1,700加仑的热水储水罐配合使用。

      大楼有三套不同的供暖系统:热风、热水和低压蒸汽。热风系统与大楼上部的热水装置(散热器)一起工作,只有低压蒸汽系统为底楼大厅和一楼西北角的中国银行供热。暖气通过不同容量的寄存器输送到各房间,寄存器放置于高出地板线7英尺高的地面,出口安装在靠近地板线的外墙里,便于空气循环。热风加热系统与通风设备有效组合让清洁空气顺畅流通。

      消防装置与其他供水装置分开。水从深井中泵压入一个10,000加仑容量的吸水池,并通过消防泵送入消防系统。管道系统除了包括内部消火栓和外部消火栓外,还安装了三个水泵连接器,便于工部局消防车辆在必要时从各消防栓中抽水。

三个热水锅炉,带回流加热器和主加热器,以及旁通阀的加速器

结束语

      作为人类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的物质载体,海关大楼具有典型的国际性,反映了当时设计、施工和审美的一流水准,即便用今天的眼光看,其文化价值已远远超过使用价值,是上海这座国际性城市中一份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

作者:办公室  丁晔  黄薇  黄浦海关  徐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