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老人有很多种形式,而不孝顺老人也有很多种形式。人们通常会把孩子没有尽到自己作为后代的责任,不赡养老人看作是不孝。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不孝”悄然形成,比啃老还伤老人心 小张和妻子小李出身于农村,两个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外出到大城市打工,也是在一家大工厂里面当普工,因为不想让老人太辛苦,所以他们把孩子一直带在身边,由自己抚养。虽然他们的工资收入还比较稳定,但是要养家里的老人和一个儿子,也有点辛苦。尽管生活比较艰辛,但他们从来没有亏待过儿子,儿子的要求他们也会尽可能去满足。当孩子上学时,为了让孩子不落于人后,他们咬咬牙给孩子报了补习班,也买了很多牌子衣服,就是为了让孩子看起来更接近城里的孩子,避免他在学校被嘲笑和孤立。 但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学费和孩子的生活费让小两口肩上的担子更重。而让小张和小李更心痛的是,儿子提出了要买最新款苹果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要求,因为班里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手机。这两样东西,加起来已经近两万人民币了。这对于一个普通的打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小张和小李觉得,没有必要给孩子买那么名贵的手机,但是儿子却不乐意了,和自己的父母闹起了脾气,甚至还威胁自己的父母说不买就不继续上学了。为了让孩子安心上学,小张和小李咬咬牙,给他买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给父母提出超出经济能力的要求,并且强行让父母满足自己要求的做法,也被称为“新型不孝”。这种“新型不孝”,其实比啃老更伤父母的心。更让人心痛的时候,很多年轻人犯了却还不自知,或许我们真的要自我反省了。 其实“新型不孝”的形成,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父母因为疼爱孩子,即便是孩子一些超过自身能力的要求,都会尽力去满足,导致孩子对家庭的经济水平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孩子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那为了避免孩子无节制地向父母索求,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不要隐瞒家庭经济条件 有的家长,不知道是出于面子问题还是其他原因,会对自己的孩子隐瞒家里的条件,让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条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比如明明家里很穷,却不让孩子知道,怕孩子自卑。当孩子对家里的条件没有清晰的认知时,就有可能会做出超出家庭消费能力的举动。 ✔适当地给孩子零花钱 当孩子开始有零花钱意识的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适当地给孩子一点零花钱,让他们可以自由支配。长此以往就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建立一个良好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不要为了孩子过度消费 这是很多家长都会犯的情况,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一万多元的手机,家长可能买不起。但是为么满足孩子的愿望,就算砸锅卖铁都要给孩子,这种过度消费的行为,也会导致孩子建立不好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