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中的沙鸥意象

 yiyidaodao 2020-01-12

2017-04-12 05:04:18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2期

刘会敏

G633.3

受儒家“天人合一”与道家“天道自然”思想的影响,中国诗人与自然物象有着亲和的关系。物象在诗歌中的使用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它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起兴的引子。而对鸥鸟的讴歌古已有之,南朝江淹在《杂体诗张廷尉杂》中有诗句:“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在稍早杜甫的诗人中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也都有咏鸥的诗句,如李白《古风》云:“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这里的白鸥有一种追求身心自由的品格。杜甫诗歌中的沙鸥意象继承了前人并发扬光大,且赋予沙鸥意象多种内蕴,传达着别于前人的思想内涵,使得沙鸥意象成为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宋代,鸥鸟成为诗人诉求自由闲适人生理想的一个符号和表达恐机心厌争斗价值观的象征。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诗人笔下的鸥鸟多姿多彩,如白鸥、沙鸥、白鸟、鸥鸟、浦鸥等,展示了诗人们博大精深的艺术观照,“寻象以尽意”。每种意象都寄寓了诗人独特的主观情感和丰富意蕴。“沙鸥”亦如此,在它被写进诗里时是具有相对固定的文化含义:

一、“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积极用世、潇洒自在、睥睨天下之鸥。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这样的家世,让杜甫从小就志存高远,胸怀社稷天下。年轻时满怀豪情壮志,高唱自己火热的理想,洋溢着浪漫的青春气息。诗中的鸥鸟意象自然也有一股浩然之气,一副桀骜不驯的姿态。杜甫写的《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此时他对前程充满信心,提出“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明确了自己的最高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见他此时正高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诗中刻画的鸥鸟也是一种潇洒翱翔于万里浩瀚天宇的桀骜不驯之形象,结尾写道:“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个飞翔天宇、举身天外的白鸥正是诗人高洁孤傲的形象,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自信豪情,这时的他“不敢忘本,不敢违仁”,他以致君尧舜拯救苍生为己任,积极用世、蔑视庸俗、鄙弃无所作为,可谓意气豪迈、壮怀激烈。

诗仙李白在《江上吟》中也同样借鸥鸟表达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江上之舟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而这里的“海客”和“白鸥”已经成为一体,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我这个海客,要毫无机心地与白鸥泛舟江上,摇笔赋诗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直凌越沧海”。

二、“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淡泊名利,闲适归隐,远离机心之鸥。较早的《好鸥鸟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海上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鸥鸟无机心,起初人也无机,于是相处甚好;人没有了诚心,有了巧诈之心,鸥鸟也会远之。虽然那时鸥鸟没有什么固定的含义,但鸥鸟的无巧诈之心的美德在这里已初有体现,真正在文学作品中将鸥鸟远离机心的含义发掘出来的是山水诗的开创者南朝谢灵运。其《山居赋》曰:“抚鸥鯈而悦豫,杜机心于林池”后来江淹发展了这种含义,唐代李商隐《樊南文集卷八》中写道:“海翁无机,鸥故不飞”,同时代陆龟蒙《甫里集》“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淡,与世无争。后来有了“鸥鹭忘机”这个成语,即指无巧诈之心,异类亦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鸥鸟就有了稳定的含义。诗人杜甫继承了前人赋予沙鸥意象特定的内涵,在“廷诤守玉床”(《壮游》)惹得肃宗龙颜大怒被迫辞官后,开始有了忧谗畏讥,悲悯自叹,寻求独立之意,于是他浪迹天涯的人生开始。上元元年抵达成都浣花溪畔并营建草堂。此时的他名利之念淡泊了许多,另有好友严武的照顾,生活过得安定惬意,居住地又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使得诗人产生一种与鸥鸟相亲近的闲适感,所以他笔下的鸥鸟飘逸超脱,自由闲适。如“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这里物适其性,人得其乐,鸥鸟意象飘逸超脱,与世无求,是杜甫摆脱拘束后淡泊名利,自适归隐的感情的外露。

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漂泊无依,凄凉孤独之鸥。说到漂泊无依,居无定所,杜甫的一生可谓是这样,因而“沙鸥”蕴含的凄凉孤独的情感和诗人的坎坷命运、人生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去蜀》:“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面对国家局势的动荡,知己严武去世,诗人意识到自己将要在漂泊中度过余生,“残生随白鸥”是多么无奈的人生结局啊?同年,诗人携家离开成都,写下了著名的《旅夜抒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的沙鸥有一种漂泊凄凉的身世之叹,杜甫孤独无依,栖身无所,像沙鸥一样漂泊于茫茫天地之间。人世的坎坷不平,生活的穷愁困苦,境遇的悲凉不幸,藉此我们应该从一颗孤独的心的悲凉历程来理解杜甫这个伟大诗人的无奈,所以他笔下的鸥再不是在成都时的“相亲相近水中鸥”了,漂泊凄凉、孤独困苦,是诗人此时处境的真实再现。于是他笔下出现了“寒鸥”“饥鸥”等意象,孟子云:“士之失位也,犹如诸侯失国家也。”对于贫寒之士,除去失位造成的政治困頓的悲凉外,更直接的是威胁到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杜甫不得不靠别人周济过日子,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仰人供给,他和他的妻子常忍饥挨饿,于是他笔下的鸥也跟着忍饥挨寒,《雨四首》写道:“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正是诗人自身的深刻体验。他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伤怀中挣扎,举目无亲、饥寒交迫的饥鸥形象正是饥寒的诗人自己。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这“沙鸥”同样含有飘零之意,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远离故园,看到秋日萧条之景,虽羡慕“沙鸥”的自由自在,但仍不免有飘泊在外的凄凉和郁闷。

总之,这沙鸥意象虽代表潇洒自在、闲适淡泊,但最终漂泊无定、凄凉悲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