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释义: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机会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 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夬》卦。 夬,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示例:春秋时期,越不敌吴,越王勾践被扣吴国,骗得吴王信任后回国,回国后暗地里采取一系例强国措施,吴王夫差越发骄纵凶残,不把越国放在眼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越王趁吴王北上与中原诸候黄池会盟时,举兵进吴,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就此破灭。越王此举也叫趁虚而入。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释义: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示例:东汉班超攻打莎车国,莎车国王求援于干龟兹国,龟兹国王率兵5万出战,班超联合于阗国兵力只有两万多,深知寡不敌众,心生一计,假装带兵慌乱向东败退,诱使求胜心切的龟兹国王追击。他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则率兵向西撤退至隐蔽处等龟兹国王率兵而过后,班超便联合与事先约定好的东路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国,平定了莎车国。 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释义: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示例:战国末期,秦国欲离间齐楚两国,便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告诉楚怀王,若楚与齐联盟,秦愿以商于之地六百里相送。后来,秦以楚名义,派人至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当楚国与秦国签订条约时,张仪一口否认当时承诺,楚王一怒之下发兵攻秦,但秦已与齐联盟,在两国夹击中,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楚只得割地求和。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释义:故意向敌人的某一方向进行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利用敌人已决定在这一方面固守的时机,悄悄地迂回到另一地方进行偷袭。这就是《易·益》卦中所说的趁虚而入,出奇制胜。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八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示例:这一计的前提是明修栈道,正面佯攻吸引敌人,再悄悄迂回敌后突击。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点相似,声东击西,攻击的是对象。暗流陈仓指的是攻击途径。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释义: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 示例: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捉拿二袁,平定辽东。曹操预料公孙康会杀了二袁,于是搬师回许昌等着公孙康与二袁相斗的结果。不出所料,公孙康因惧怕二袁吞并辽东,设伏杀害了二袁并将首级送给曹操。(此计又有点像“以逸待劳”,隔岸观火不一样的是只等着看结果而不参与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