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曾经靠它横扫亚欧大陆,蒙古军刀到底有多强?

 袁承志dtau70na 2020-01-12

蒙古军刀多为马上使用,主要形制有环刀、弯刀两种。《多桑蒙古史》记载,成吉思汗曾嘱诸继承人,'兵械最备者,并持一微曲之刀'。可见元代蒙古刀的主流是微曲之刀。

刀柄为环首,短小弯曲。南宋彭大雅撰《黑鞑事略》记蒙古兵'有环刀,效回回样,轻便而犀利,靶小而偏'。宋人称蒙古为黑鞑靼,《黑鞑事略》是一本内容丰富翔实的蒙古见闻录,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环刀刀身的形状既无史载,又无图例和实物,但根据上文,轻便则不会是宽体,犀利则可能为尖锋.供骑兵使用则刀身不能太短,综合分析这种环刀可能是长身狭刃剑锋的弯刀。

宋代,人们把世界各地来华的穆斯林统称为'回回',可见环刀是由中亚引进,具有伊斯兰弯刀的血统。元晚期,环刀更成为王侯随身携带的佩刀,据(元史》卷四十《顺帝本纪》记载,元惠宋志元六年(1340)三月诏:'除知枢密院事脱脱外,诸王侯不得悬带弓箭、环刀辄入内府。'这种环刀尚未见出土实物,但在元代著名的绘画作品《搜山图》上有所体现。

弯刀类似环刀,但刀首无环,刀身狭窄弯曲,刀柄向下倾斜,与刀身弧度相反,护手可能为十字形。这种刀柄的设计广泛为游牧民族所采用,在马战中利于平割挥砍,便于直刺,同时不易脱手。后金、清朝之佩刀,多有此制。弯刀可能源于中国西北游牧民族,并在蒙古西征时受到 西亚伊斯兰诸族制刀工艺的影响。元统治中国后已经被其驻扎在中国的蒙古军队使用。在元代的画家笔下,元世祖忽必烈的随身侍卫所佩带的正是这种款式的弯刀。

部分学者认为,元代短兵中,剑的比例超过刀,但实物极罕,较难取证。少量出土之骑土俑,确有佩剑之像,但长度很短,更似贴身防身之匕首。并不适合战阵格斗。按常理来说,游牧民族精于马战,弯刀更是首选。

元征服中国后,继续东渡,征伐日本。在日本13世纪所绘接战图画中,部分蒙古军渡海进攻日本,马匹携带不多,故携带部分直剑,以利陆地格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