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6课中设计这个均线系统指标的目的有两个: 1. 预估在一个下跌趋势中个股反弹的位置。因为在一个趋势中,N个中枢对应的压制均线大致都是相同的。 2. 通过衡量板块的强弱来把握板块轮动。 可见,这个均线系统指标是具有衡量一只股票的强弱的作用的。因此,用该指标作为一个因子是合适的。 缠论理性指标的第七个因子: 因子名称:均线强弱 取值范围:股价大于均线的条数; 级别:中长线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提示: 注意了,均线系统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实际的走势来,也就是你设置的均线系统,一定要和实际已有走势相吻合。例如,从6124点下来,我们选择5,13,21,34,55,89,144,233参数构成均线系统,各位可以看看,该系统就完全和走势极端吻合。 也就是说,这个均线的参数选择是需要动态调整的,因为每一波趋势的节奏都不一样,要想具有预估的作用,则参数的设置必须要根据实际的走势来。不过如果只是用来描述强弱,选择一组固定的参数是可以的,因为并不涉及到预估反弹或者调整的位置,这点一定要搞清楚。 另再附带写一个均线强弱系统的公式(通达信、同花顺适用):
公式正文: MD:=CLOSE; (可以改成HIGH) M1:=IF(MD > MA(CLOSE,N1), 1, 0); M2:=IF(MD > MA(CLOSE,N2), 1, 0); M3:=IF(MD > MA(CLOSE,N3), 1, 0); M4:=IF(MD > MA(CLOSE,N4), 1, 0); M5:=IF(MD > MA(CLOSE,N5), 1, 0); M6:=IF(MD > MA(CLOSE,N6), 1, 0); M7:=IF(MD > MA(CLOSE,N7), 1, 0); M8:=IF(MD > MA(CLOSE,N8), 1, 0); M:M1 + M2 + M3 + M4 + M5 + M6 + M7 + M8; 【扫地僧点评】均线系统就是最基本的分类,参数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一个统一的评估强弱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