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4岁。2016年1月8日星期五诊 外感咳嗽微发热5天,服人参败毒散加减,咳嗽已转。两天前(1月6日),夜一点左右,家长觉孩子发热,时测体温38.5度。于身柱穴浅刺皮内针一枚,约半小时后大汗热退。1月7日凌晨,热又起,复于身柱埋针(前日所埋针已自脱落),热又退。 今日(1月8日)凌晨一点半,家长发现孩子寒战、手足逆冷、烦躁哭闹、无法入睡,未测体温。察手足凉、胸腹热。于后背及风池风府行梅花针,在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四处埋针后,安睡。 约半小时后测体温,示44度。察手足仍逆冷,头面温度不高。但见手及头部抽搐。亟察脉象,右寸关浮滑数,飘忽不定;左寸独大,滑数实硬有力。是心火炽盛,欲生风象。亟以采血针在左手中指端点刺放血,血出如涌,挤出约50滴后,出血势转缓。复刺左手大指端,出血约10滴。 刺血期间周身大汗淋漓,头部汗出如水洗,扪之滚烫,手足亦然。是热势得宣象。刺血期间,小儿哭闹欲小便。之后欲饮水。之后神安语清。之后安睡。约半小时后测体温示39.1度。再执脉,左寸及右寸关仍嫌滑数,左寸较甚。已能安卧,手足热。晨起体温降至36度,脉象仍如前,喉中痰鸣,微咳,大便干硬。予小陷胸合小承气一剂。 胆星3g 黄连3g 全瓜蒌9g 生大黄5g 枳实3g 厚朴3g 冰糖15g 药后次日脉象转平,热未再起,痊。 无疾按:诊治小儿高热程度至此,实属首次。询问病因,家长诉前日1月5日外出游玩时,受到惊吓;心火之炽,来由当出于此。小儿高热厥逆属危重症,以针刺放血令内热得宣,取效迅捷,业针者颇受鼓舞。不过,期间有2处失误如下: 1 前期发热程度不高,以外感常法应对之,觉效尚可;但每次发热均在子夜1点半左右,时间特征明显,与外感发热不符,却未留心,实属失误。 2 手足逆冷而胸腹热,是真热假寒象。小儿发热见真假象出必是大症,却重视不足;迟至高热骤起,风象生,方细察脉象,未能防微杜渐,实属失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