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和发展思路!!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20-01-12
发表时间:2019-12-06 09:24来源: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快速发展,特别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的龙头带动,使得全省石化产业综合实力由新世纪初的全国第十位一跃到2018年全国第五位,已经形成了全国重要的基础化学品生产基地,其中合成氨,烧碱,纯碱,盐酸,硫酸,硝酸,天然碱,钛白粉,碳酸钙,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复混肥,甲醇,煤基乙二醇,1.4-丁二醇,尼龙六,尼龙六六,己二酸,糠醛糠醇,工程轮胎,醋酸,二甲醚,无机氟化铝,氢氧化铝,电子级氢氟酸,石墨电极,电子级硅烷,过碳酸钠,N甲基吡咯烷酮等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在能源、资源、区位的基础上,河南石油和化学工业形成了具有中部特色的产业基础。

---石油化工
由于河南省油气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品质较差,近年来开采成本持续上升,河南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产量和效益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河南省油气加工业在国内规模较小,全省原油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在国内排名第22位。省内最大的原油加工企业为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为850万吨/年,另外3家企业原油总加工能力仅600万吨/年,与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单系列千万吨级的装置相比,炼化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以石油加工为主导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濮阳、洛阳、南阳,我们习惯称为“三阳”地区。 主要企业有中石化洛阳石化总厂、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中石化中原油田、中石化河南油田、河南丰利石化、洛阳金达石化、濮阳盛源石化等企业。
对应的化工园区有:濮阳石化产业基地,主要构成有: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濮阳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面积18km²,主导产业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濮阳市产业集聚区(含濮阳工业园区),规划环评面积35.95km²,主导产业化工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业;濮阳县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面积7.8km²,主导产业精细化工、盐化工,配套发展生活居住、金融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范县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面积11km²,主导产业化工新材料、石油石化、医用新材料产业为主导,配套发展生活居住、金融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洛阳石化基地包括:洛阳市石化产业聚集区,规划环评面积13.3km²,主导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化纤纺织产业、精细化工以及新能源和化学新材料产业;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面积:11.7km²,主导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汽车零配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基地、服装皮革加工业基地、医药化工业基地;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面积8.1km²,主导产业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面积11.58km²,主导产业新能源、能源和有色金属深加工。
南阳石化基地:唐河县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面积15km²,主导产业:石油石化、机电电子、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面积23.81km²,主导产业生物能源、光电光伏、石化新能源装备。
---煤化工
河南省煤化工产业位于中部地区前列,主要产品包含煤经合成气或焦炉煤气生产甲醇、二甲醚、乙二醇、1、4-丁二醇、醋酸、合成氨、硝铵、化肥、纯碱、煤生化、尼龙、煤基新能源、新材料(PET、PBT、硅烷、聚烯烃、聚酰胺、碳纤维、聚甲醛、聚碳酸酯),煤化工装备等。煤化工主要集中在濮阳、安阳、鹤壁(濮-安-鹤化工产业带),济源、三门峡(豫西化工产业带),平顶山、驻马店(豫南化工产业带)和永城(豫皖苏化工产业圈)
濮阳市产业集聚区(含濮阳工业园区)、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永城市产业集聚区、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渑池县产业集聚区、陕县产业集聚区、获嘉县产业聚集区、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新乡经济开发区)、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平顶山市石龙产业集聚区、汝州市工业集聚区、汝阳县产业聚集区、孟津县华阳产业聚集、安阳县产业集聚区等,煤化工主要企业有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化工集团、河南心连心化工、驻马店昊华骏化、河南晋开化工投资集团、鹤壁宝发(三聚)能源化工集团卫辉豫北化工、济源金马焦化、济源(豫港)焦化、河南利源焦化等安阳焦化集群等企业。
---盐化工
河南省平顶山、漯河等地的矿盐资源和南阳丰富的天然碱资源为我省发展盐化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南省的盐化工产业在全国保持前列。纯碱工业主要以联碱为主,天然碱为辅的产业格局,“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共生产碳酸钠(纯碱)1609.68万吨,年产量由2010年的188.14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350.07万吨,纯碱年产量在五年内增长60.71%。主要企业有河南金山化工集团、河南中源化学、昊华骏化等企业,产能国内排名第2位,中部第1位。由于氧化铝及电解铝工业的带动,河南烧碱行业发展较快,“十二五”五年内,河南省共生产氢氧化钠(烧碱,折纯NaOH)841.83万吨,年产量由2010年的136.01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154.24万吨,在国内排名第5位,中部第1位。
河南省的聚氯乙烯树脂产品主要来自氯碱企业,受市场影响,随着产品结构调整,其产量大幅萎缩。“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共生产聚氯乙烯528.35万吨,年产量由2010年的112.26万吨锐减至2015年的79.99万吨,电石法PVC竞争力逐年下降。河南烧碱企业主要有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昊华宇航、济源联创化工、三门峡方升化工等企业。重点园区有开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叶县产业集聚区、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濮阳经济开发区)、濮阳县产业集聚区、舞阳县产业集聚区、陕县产业集聚区、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桐柏县产业集聚区、焦作工业产业集聚区(包括万方工业区和焦作西部工业区)、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等。
上述产业中,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濮阳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洛阳市石化产业聚集区、焦作工业产业集聚区(包括万方工业区和焦作西部工业区)、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化工产业示范园区。
平煤神马是亚洲最大的帘子布及尼龙工程塑料、电子级硅烷、碳化硅及光伏切片生产企业,中源化学是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生产企业,金山化工是亚洲最大的侯氏制碱法纯碱供应商,河南能源是亚洲最大的煤基乙二醇和PBT生产企业。河南心连心连续五年成为全国氮肥行业能耗领跑者企业和全国单体最大肥料供应商,晋开化工是全国最大的液体肥供应商,昊华骏化是全国最大的醋酸制乙醇的生产企业。鹤壁宝发联手三聚环保开发国际首套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工程示范技术,为我国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具备转型升级的独特条件
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河南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炭,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居前3位的有32种,居前5位的有58种。
我省是传统煤化工产业大省。2017年,全省合成氨产量644.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甲醇产量357.5万吨,居全国第五位。
雄厚的产业基础,众多的知名企业,布局多样性的化工产业集聚区,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河南具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条件。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逐步成熟,“十三五”期间规划的六大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全部在西部集中建设,现代煤化工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切实提升我省煤化工行业竞争力。与现代煤化工的要求相比,我省煤化工行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单厂规模小,产能利用率低。例如全省现有的24家合成氨生产企业中,产能100万吨/年以上的仅有3家,20家产能在30万吨/年及以下、产能利用率不足60%。现有10家甲醇生产企业中,产能均在60万吨/年及以下。
二是装备水平低,环保压力大。例如合成氨生产企业、甲醇生产企业使用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的分别有17家、2家,能耗高、排放量大,与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
三是产业布局分散,安全问题突出。传统煤化工企业分布在14个省辖市,有些位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安全风险隐患较大。
四是成本优势不突出。煤炭、电力等生产成本明显高于西部省区,从外省调入煤炭量占比一半以上,主要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严重。
五是河南域内化工产业缺少大体量、前沿性的现代化装置。
六是省内化工产业整体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与沿海发达地区(例如浙江、江苏)相比,我们在发展起点和发展速度上仍有差距。
七是省内适用于过程产业的技术服务力量有待进一步发展。
我省化工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抓住发展契机,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步伐。
智能制造助力河南化工   行业创新转型升级
强化传统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加快科技进步是未来河南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化工产业是既是传统优势产业,又是新兴产业,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传统产业是基础,要在新形势下强筋健骨,走低碳绿色循环化发展之路,通过智能化、循环化、园区化等手段,实施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的快速提升,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相关工作,巩固和建立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化工企业集团和化工产业集聚区。
新兴产业要结合危化品仓储物流加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省独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利用东西部不同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布特点,顺应国家拉动内需的市场要求,在我省布局一批有市场、效益好的现代化学品加工产业园区,以改变我省化工产业能源消耗偏大的现状。
加快科技进步,谋划建设河南省化工科创基地和产业孵化园区,集中力量开展一批促进我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结合相关产业的发展,实施产学研金一体化新产品技术创新,打造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科创产业基地。
从行业角度来看,河南石化所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是立足于发展去解决问题,所以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把迎接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视为一次重大发展契机,把推进智能制造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抓手。
借助智能制造深入挖掘和释放行业内有效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促进全行业工艺及装备的优化和进步;从技术角度上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降低化工生产成本,促进行业内企业经营模式和产品创新、管理和生产转型、规模和市场升级。
河南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推进智能制造建设的具体举措
1、紧跟政府及相关机关的领导和指导。
2、组建河南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智能制造委员会
作为协会推进智能制造的工作平平台,面向行业提供开放、共享、共赢的优质公共服务,为智能制造的政策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与河南石化企业的合作建立纽带、保障和通道,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市场,用市场动力推进智能制造建设。
3、研究编制行业智能制造3年发展规划
明确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发展阶段和重点任务,引导行业智能制造工作有序开展。
4、制定行业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标准
在行业智能制造重点业务领域和细分行业制定相关技术与应用标准,逐步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以及化工园区等领域制定智能制造应用与成熟度评价标准和指南,并进行推广应用。
5、是建立行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逐步建立起以专题讲座、技术交流,与专题培训、委托培养等方式相结合的行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运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适应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和实操的实用型专业性人才,支撑行业智能制造健康发展。
6、建设行业互联网云端平台
用平台支撑智能园区、智能工厂、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站、智能科研和智能化工程服务等六大解决方案,为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共享服务,从整体上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进而建立全行业的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更好的服务于全省化工行业。
7、建设行业智能制造论坛
面向中小企业决策管理层,定期举办高层技术和经验分享交流,促进中小企业在智能制造建设中创新、发展、壮大。
8、开展行业智能制造试点和示范总结工作
分期、分阶段遴选一批细分行业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同时总结国家和行业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典型经验,提炼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形成行业智能制造建设通用方案,定期向行业内发布和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