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如风雅过生活

 真友书屋 2020-01-13


「书屋前,列曲槛栽花,凿方池浸月,引活水养鱼;小窗下,焚清香读书,设净几鼓琴,卷疏帘看鹤,登高楼饮酒」。晚明文人陈继儒的一席话,道出当今多少人的心声。生活有雅趣,日常有闲情,人生才独立且完整。在这样的日子里,茶事、瓶花、器物、园林、赏石,诸般生活细节,时时、事事与处处透露闲适雅致的意趣,蕴涵深刻睿智的洞见。生命的丰饶与深厚,正是奠定在风雅生活的基础上。


风雅,是一种极情尽致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水穷云起的生命境界。中国文人最擅以生活滋养性灵,自儒释道三教思想伊始,从陶渊明的桃花梦境,到文徵明的城市山林,从张岱的陶庵梦忆,到文震亨长物情志,无不提出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传达出另一种格局的审美体验,这些文人将身外余事过成风雅诗章,慰勉世人去追寻他们的生命境界。


风雅过生活,离不开环境的濡染。古人云:「贞庐闲园,可以养幽」,正应其理。人之住所,无论闹市,抑或深林,但需屋宇精洁,雅物清疏;衡门之下,有画有书;晨起汲泉烹水,午后莳花弄草。一个人在与自然相融,长物为邻的境地中,起卧行居,娱目赏心,经此天长,其学养、才情、见识与阅历日益深厚,滋生的趣舍情衷,审美格局自有所长。


《长物志》曰:「亭台有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风雅所追求的,不是富贵显达的附庸,而是细微末节处美的耀目。正如斋室中常见的「窗」,本用于通风采光,但在文人风致下,却成了室中风华的点睛之处。李渔说开窗借景,时时有新,一幅天然画卷,纳入四时之景,春夏交荫,院草丛生,秋冬负暄,花影迁移……一窗之景,可谓对风雅最大的赞颂。


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政治、科技,而是审美的自由。当代的科技、经济发展使得生活审美愈加物质化,多元的审美格局下,消费观念却愈加趋向普世与媚俗。古人插瓶花、爇炉香、洗片、唯闲度日,赖茶为年的风雅生活,可谓时人之奢望。反观李渔竟早于百年前的《闲情偶寄》中,一语道破机要,人生之大美,只需「一段闲情」和「一双慧眼」。


愿你我不负韶华,归去亦是闲人,以慧眼看万物,闲适情待世事,即使在生活的泥淖中,仍能对一张琴,一壶茶,一溪云,风雅度浮生。

| 本期空间:几品精舍 |
| 图:文人空间 梁诏贮 |
| 文:文人空间 韩苏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