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常见的调味料,竟是治疗慢性溃疡的良药!—— 白砂糖外敷治溃疡

 bdcxrh 2020-01-13


导读:白砂糖外敷治疗慢性溃疡,有一定的疗效;清代名医王清任还用白砂糖和木耳制成了一个外敷方剂,名曰木耳散。

对于褥疮所致溃疡,我比较主张用白砂糖外敷法治之。

其方法是:把砂糖铺满溃疡面,并使之稍堆隆起,然后用胶布条叠瓦式封贴好;三五天后,待砂糖溶化,封贴之胶布表面按之出现波动感即可换药,再用砂糖如法敷之,直至溃疡面愈合。

1

广州市编的《科技动态》(1989年22期)曾刊载《国外用砂糖治疗术后感染》的信息:

“手术后的伤口常常发生肿脓和感染,通常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往往产生副作用,例如菌群失调。

法国巴黎比夏医院试用普通砂糖填塞患者创口,已取得明显疗效。......下肢慢性溃疡,长期难以愈合,这是由于下肢血液供给较差所致。有人试用砂糖来覆盖溃疡面,同样也取得很好疗效。”

法国研究人员认为:“砂糖之所以能治好溃疡,是因为糖所造成的高渗压能把创口中细菌的水份吸出,从而使细菌处于脱水状态;糖还可以阻碍细菌接近毗邻的营养物。不过砂糖疗效的这种解释还在争论中。”

信息没有注明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也不知是他们发现的,还是引用别人的经验。

2

其实,用单味砂糖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院一位进修学员已作过经验介绍。

我于70年代初期在广东新会县巡回医疗时,已有试用砂糖治愈慢性溃疡1例的经历。

患者为生产队长,数月前因高热住院,滴注正肾上腺素渗漏以致下肢慢性溃疡,溃疡在右膝内侧之下,面积约2cmx2cm,形如漏斗,已看见大隐静脉,数月未愈。

取砂糖满盖溃疡面,外用叠瓦式胶布贴紧,3日后溃疡已变小变浅,再敷1次白砂糖遂愈,时间不过10天。

用砂糖作药治疗溃疡,就我所知起码有百多年历史。

清代名医王清任生于公元1786~1831年,他的名著《医林改错》就有用砂糖作药的方剂。

方名“木耳散”,本方“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木耳一两(焙干研末),白砂糖一两(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

当然,从现在来看,如果一味砂糖有效,似比加木耳更方便。若能进行对照组试验,则结论会更确切些。

据《中药大辞典》木耳条《临床报导》:用于创面肉芽过剩。

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胀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约3~4天拆开观察1次,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

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大量水分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予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可见木耳还有另一作用。

3

对于白砂糖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缺少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往往半信半疑,他们在使用砂糖外敷溃疡面时,会同时加入抗生素类药,但往往适得其反,愈合过程反而减慢了。

慢性溃疡,局部辨证应为虚损之证,主要矛盾在于正气衰败,气血亏虚,复生不能;抗生素治疗,毕竟是攻伐之法,正气受伐,生机不旺,肌肤怎能复生?

砂糖之作用,重点不在于抑菌,而在于给溃疡面有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法则,故能生效。

4

对于慢性溃疡的清创排脓问题,我亦有不同的看法。

对慢性溃疡面过度地清洗清刮,脓液是给排掉了,但新生的组织亦会被清掉,创口会再次受损,并存在重复感染的可能,所以我认为,过度的清创排脓是不利于慢性溃疡的愈合的。

当然,中医疮疡科有“成脓勿留”之说,这是指当疮疡成熟时,脓液已成,则应让其穿溃,将脓液排出,消除肿胀疼痛,有利于脓腔的缩小,使疮疡转愈。

但对于慢性溃疡,日久不愈之阴疮,亦有“脓能生肌”之说。因为此时病证已不是热毒实证,而已转化为虚损之病,治疗重点亦应从攻邪转移到扶正、内托生肌上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