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狂野西部”到美式国家安全观:对美国枪械文化的再思考

 屠龙圣骑士 2020-01-13

【上期内容:中国首次中段反导成功十周年,“合格的对手”已经急着出现

值此歼-20首飞九周年之际,我们在观察者网的观察员栏目更新了一篇:


▲听施佬的,咱们推广时候都整上一段导语

订阅观察员,搜索【帧到位】,就能看到这些我们不会发布在其他地方的独家内容,如果您想订阅,请注册并登录观察者网账号,之后在首页左上方观察员页面(https://member.guancha.cn/)支付时,输入我们的专属邀请码【yksm】(不区分大小写,可获得10元优惠),点击支付即可,有效期1年。


几乎一个星期没写东西,因为一直在努力思考新的选题。在“一如既往、离经叛道”的探究方式下,我也终于初步厘清了自己对美国枪械文化的理解。

都知道美国有着繁盛的枪械文化,但对其成因最常见的描述是——源自于北美独立战争里的民兵。最初我是从实体书上读到这样的解释,这番说辞总让小时候的我皱眉,直觉这种描述似乎对,但应该不全对。而进入电子时代以后,这种本身就隐隐存在溢美倾向的说法,几乎被发挥到了极致。

对美国强烈的敌意,不仅加速塑造了我的三观一论,也让我在自觉、不自觉间总在花时间寻思,美国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成为如今的样子。本文,也将努力用恰当或者不甚恰当的对位概念,来解释自己对美国枪械文化的理解。

美国的枪械,相当于中国的......菜刀?

前文所述离经叛道的探究方式,其实指的就是耗费大量时间在互动式电子文化产品上——玩游戏。所谓一如既往,就是我日常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在电子游戏上,比起一般玩家获得乐趣之外,总会“想太多”:比如在我的英语学习中,词汇、语法、口音的一切基础,完全来自于游戏。

▲柯尔特SAA转轮手枪真香

总之,在我的看法之中,所谓美国枪械文化源自“一分钟男”(Minuteman,指北美独立战争中的响应征兆对抗英国殖民地武装的人员,正规翻译就是民兵),就是一种“对也不对”的描述。

所谓对,就是的确解释了源流;所谓不对,纵观历史,以非正规武装、全民战争方式从强权手中夺取自主权的国家与民族如此众多,为什么只有北美大陆养成了如此枪械文化,而别的区域远不如其显著?

如今对此汗牛充栋的描述,不管是汉语还是外语,都在明里暗里含有相同的倾向、讲着类似的故事,有着趋同的包装与矫饰。这个解释,不仅是被人以相当大的力度持续建构,同时也在刻意消解另一种思路。

▲重复了成千上万遍的话,看起来似乎确凿如板上钉钉,就像这种拿着AR-15步枪的“独立战争民兵”的搞事儿图

英国殖民地军队虽然规模不算大,但依然是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打赢北美独立战争的缘由,不仅仅依靠各反对保皇派(指英国王室)势力里普通人的个体情绪,或者说这种浪漫而热血的个体热忱是远远不够的,最终依靠的是北美大陆军的组织化与正规化。

枪械,说到底仍是人类的一种工具。工具被发扬光大,和学说、理论一样,靠四个字——“经世致用”。而这种经世致用,主要发生在美国西部的杀戮中。这种杀戮不仅仅是针对与美国对立的英国、西班牙等势力,也包括美国人(特指当时白人)。

刨除各种各样后世对各事件意义的评述,在美国西部动用枪械的许多事件背后,都有各方利益的激烈碰撞。比如奴隶主和反对蓄奴者的冲突,反对蓄奴者既有高大上的认为奴隶制反动落后的表述,同样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担心大农场蓄奴后以更高效率挤占自己生存空间。

▲在美国内战开打以前,就有支持蓄奴者抓捕并枪杀反对蓄奴者

图为发生在1858年5月19日的Marais des Cygnes枪杀事件,造成5死5伤,1人幸免

其主使者与大约30人的团伙仅1人被起诉,主使者活到1880年善终

在经世致用层面,中美文化千差万别,美国的枪械文化,在中国能与之对位的文化意象,就是菜刀——具体来说,是“好几把菜刀”。不信看下面的暴论:

美国人家里往往有枪,不管枪法的好坏;

中国人家里往往有好几把菜刀,不管做菜好不好吃。

地广人稀的美国,人民需要用枪看家护院、狩猎裹腹;即使配不齐长枪短炮,也要多少有一把能打得响的东西;

人口稠密的中国,有着深入细致的饮食文化,要切生的、切熟的;切荤的、切素的,或者即使没有多把菜刀,也会有一把样样都能凑合干一点的菜刀。

复杂起来,美国人的枪械可以“解决”邻里纠纷,对晚辈进行家庭“教育”;

中国人的菜刀,当然也经常被用来干这样那样与做饭无关的事儿。

提升高度来讲,美国人的枪械用来对抗过殖民者;

中国的近现代史中,也有著名的“两把菜刀闹革命”。

回到出发点找反例,即使在美国,也有不少确实没枪的家庭;

在中国,很多独自在外工作租房的年轻人,不怎么用菜刀,甚至干脆没有菜刀的也不在少数。

喧嚣的“狂野西部”与至今未变的本质

之前说过几次,美国的“狂野西部”文化,对我非常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发源于小时候的玩具,对一个喜欢轻武器的少年来说,一个满街人物挎着枪晃荡,到处是射术精纯的角儿,一言不合拔枪就射、快意恩仇的传奇年代(可能还要包括金发碧眼束腰大裙摆的女子),简直是浪漫无比。

这也是唯一让我觉得短枪比长枪有意思的时代,“狂野西部”有着太多装填缓慢的单发步枪,对于火力投射量爱好者而言并不让人欣喜。

▲雷明顿滚轮闭锁步枪

▲斯普林菲尔德活门步枪

被太多文艺作品美好化、浪漫化的西部时代,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也经历了袪魅的过程。

射术精湛?也许吧;

金发碧眼束腰大裙摆的女性?如果能忍得了常见的皮肤斑点,缺水导致洗澡较少且用香水压抑体味的话;

枪械泛滥,倒是真的;

一言不合就掏枪,也不少见;

快意恩仇……若要对横行的盗匪问题进行如此春秋笔法,也许吧。

▲营养条件和卫生条件远不如现代的时期里,人是好看不到哪里去的,图为1862年内战中逃离战争的美国妇孺

美国枪械文化的发源是独立战争,高大上到可以精装裱糊起来。但是美国枪械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之所以能真正渗入骨髓,过程就在于所谓“狂野西部”时代里的“经世致用”。

而随后的美国内战,不仅带来了轻武器技术的巨大发展,随着战争结束,还有大量军队剩余物资被有意识地贩卖到民间。这让当时美国平民有相对廉价的枪械可用,也让轻武器技术与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以美国内战制服为背景拍摄的亨利M1860连发步枪

在狂野西部时代里,轻武器是一种想要活命必需的工具,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可以在电影里看个乐呵,可以在游戏里玩个乐呵,但是具体到苦哈哈的实际生活,我并没有任何意愿想要去体验。

也包括让我非常感兴趣的西部时代枪械——

供弹机制是落后的;装填是缓慢而冗长的;发射药是黑火药,意味着经常要清理维护;铅制大口径慢速弹丸,意味着挨了一枪就算没死,创伤也非常可怕;而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意味着许多伤者要经历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西部时代大量运用的老式火帽与弹丸转轮,没有金属药筒的定装弹药,需要往弹轮后方安装火帽发火,弹轮中填充黑火药、弹托与弹丸,还要拿油脂填料盖住弹丸,防止火星引燃弹轮里的其他弹药,可以说非常复杂

图为下挂20号霰弹枪管的LeMat转轮手枪

依照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狂野西部时代对应的知识点,是讲述美国的版图如何扩充到濒临两大洋的“西进运动”。而实际上这个相对文艺的“狂野西部”概念,时间比西进运动开始更早,也有一个更加正式的名字,即美国人所说的“美国边界”(American Frontier)。

▲身手了得?射术高明?但确实总是携带枪械,经常卷入枪战的群体——牛仔

以美国的观点,所谓“美国边界”始于1607年,终于1912年。而在美国“昭昭天命”派的视角里,其终结时间一直延续到1959年夏威夷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

▲按照美国“昭昭天命论”者观点所制作的,从1789、1846、1889、1959年的美国疆域图

“西进运动”也好,“美国边界”也罢,其实际目的就是开疆拓土,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武装侵略吞并、赎买、系统性种族灭绝原住民(印第安人),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如今成为美式英语文化梗的概念“阿拉斯加交易”,就是沙俄以极低价格把俄属美洲(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这个决策固然给沙俄政府捞了一些钱(720万美元,大小为美国原始13州的2倍),但是对后来有着全球争霸志向苏联而言,必然追悔莫及。

这些举措,扩大了美国的疆域,通过夺占、兼并,也吸引了大量移民成为美国人口,开辟了庞大的国内市场,为美国成为如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大约1850到1910年代),美国文化里开始出现“老西部”或“狂野西部”概念,专注以浪漫主义的笔调描述西部疆域拓展的努力。

▲经典的银屏牛仔形象,扮演者为伊斯特伍德

大而化之的描述里,有着美国枪械文化的“精彩”细节。即使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描述美国为“地广人稀”,在当年更是如此。对于那个年代,各种体制都粗糙且不发达的美国而言,广大美国人的确面对着一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局面——这不仅包括诚实地吃苦耐劳打造家业,也包括横行不法、杀人越货。

相较于中国历代的基层管治领域,常常面对着“皇权不下县”的情形;美国的狂野西部时代,有着某种程度上类似的困局,即“法律不出镇”。虽然这两个描述都不是绝对精准,但大体形式类似。即使是西部城镇,也难说“法律”或“执法者”有多么公正,但至少有着基础的秩序可言。

那么,那些当年正在因为勉力拓荒等种种原因,没有住在城镇聚落里的美国人呢?秩序保护不了他们的时候,一家老小的生命安全,就得靠自己,靠自己手中的枪械。积极响应号召对抗殖民军?这的确是美国枪械文化的源流;但是美国枪械文化的发展壮大,还得是普遍的、广泛的美国人,在最普通的、不管是做好人还是当坏人的日常生活里,有被洗劫和杀害的危险——他们始终需要持械自保。

现代人自然可以恶搞,但狂野西部里的“严禁擅闯”标记后面,真的有人拿着枪械随时准备射击

正因为这样的“经世致用”,才会像如今“深入骨髓”,甚至被我描述成“重要如同中国家庭的菜刀”。

有意思的是,狂野西部的时代早已远去,而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国内行政力量与所掌握资源即使没有叠床架屋,也堪称庞大而充裕。当代的美国枪械文化,依然宣称有“自我防卫”的需求。让人怀疑,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国家,有各主要强国里高的惊人的警民比例,他们的执法力量都去哪里了?

前文所列的,枪械文化盛行的往日因有了今日果,成为了美国特色国情——

比如美国警察不会进行鸣枪示警,因为正在受到盘查的人员极有可能持有枪械,贸然示警可能导致执法人员失去交火先机而遭受伤亡;

依照判例,美国执法人员不必“以命换命”保护受害者,这是泛滥的枪械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如果法律要求警察不惜代价保护民众,哪怕再高的薪资条件,也必然无法养住如此庞大的美国警察队伍。

▲XXPD,Stop your car!

这种情形是广大中国人常识里必然不能被接受的,但似乎在汉语环境里鲜少有人提及。深究下去,就会涉及到东西方行政文化的基础定位与自我期许的巨大差别,就很容易说到撰写本文时,依然在熊熊燃烧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但这不是本文的主旨。

既然下文还要忍不住发散一段,性急的朋友如果等不及,我先把结论摆出来:

美国枪械文化之所以繁盛至今,究其原因,是因为21世纪的美国枪械环境与“狂野西部”相比,仅有量变,而无质变。

这套逻辑甚至可以用来解释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带头大哥”,其所秉持的美式“绝对安全观念”(比如前些天动手之后,声称苏莱曼尼的存在就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是那样“有毒”——因为不管普通美国人是否意识到,或愿意承认还是强烈反对,这种安全观念,源自“狂野西部”时代,严重缺乏安全感,认为有必要射杀/至少以枪械驱离任何“只要自己怀疑有不良意图”者的历史传承有关。灵魂里被注入与铭刻如此思维的普通人,自然会深刻影响到该国的具体国策。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

发散开始了,本文既然从游戏中来,自然会回到游戏中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一个很高的道理,但是“发展”二字,不仅仅可以是眼光,也可以是手段。

这一小标题,说的就是游戏故事剧情给我的最终感悟。

曾几何时,我还把Bethesda(拥有辐射系列作品)与RockStar(拥有GTA系列作品)视为开放世界游戏双璧。而自从Bethesda因为《辐射76》这个游戏的巨大失败完全跌下神探。RockStar成为了开放世界游戏里最大也是最后的明灯。

▲游戏的环境符合史实,就是“枪,很多枪”

狂野西部的文化描摹,都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依然源于生活。狂野西部时代传奇性的枪手(牛仔)并没有那样多,毕竟当年美国国家机器再粗糙,依然是国家机器。

但盗抢问题的确是非常严重的,西部牛仔们可是干得出抢劫联邦邮政列车的事情,需要当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去押镖。

▲如此枪械文化影响下,自然会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以往的狂野西部的文化作品,强调的是传奇枪手(牛仔)们快意恩仇的故事,但是在当代环境下,这样简单直白的故事显然不会满足受众的胃口。

《荒野大镖客》两部游戏之所以能触发我的思考,因为作品设定卡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间点上——“狂野西部”的终结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故事融入了美国崛起成为世界主要强国的时代大背景里,不仅大幅度添加了故事的传奇性,也有着更加深厚的可信度。

▲西进运动中的美国人迁徙大篷车

常规的说法是,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没有什么历史包袱。这句话和把美国枪械文化渊源当做决定性原因,认为美国枪械文化自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开始必然发扬光大一样片面,存在“对也不对”的问题。我所看到的,是美国采取的若干步骤,以发展的手段,在恰当的时间节点,解决了诸多问题。

昔年读书时,曾经通宵达旦的研习各发达国家既有的体制机制经验,能否为我国所借鉴。某一日面对着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我曾颇为无奈地把手中的笔往屏幕上一甩——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也许在细部能够借鉴一些先进做法,美国有着一个根本性优势,资源充沛、地广人稀,本来就产生不了我们这么多、这么复杂的问题啊!

西进运动正是如此,在发展程度较高的美东地区人类聚落里混不下去的普通人,开始向西进发,不仅解决了相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还开疆拓土、扩充人口,挖掘出潜在的国内市场。

而西进运动本身,少不了侵占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土地,印第安人的被迫迁徙,被称作“血泪之路”,此间被美国人奉为建国先贤(Founding Fathers)的杰出领袖诸如华盛顿的表现,足以被今人时为不齿。游戏里就有印第安人已经被驱赶到了保留地,被美国陆军一个团看管,又因为保留地内发现石油,几经抗争,被迫再次迁徙。

▲游戏里的印第安人部落酋长

而游戏里故事走向悲剧,也是因为当年的美国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春风,整个国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个快车道上,“狂野西部”的“狂野”两字被解决,美国整个国家建立了普遍的正常秩序,横行不法的牛仔们即使想着洗心革面,也依然因为往日的所作所为被清算,被各种各样的执法力量最终捕歼——一如《荒野大镖客》初代里主角的结局那样。

而《荒野大镖客2》能够在PC平台发售,也让我这个“西部控”得以体验,作为初代的前传,让整个故事里的人物与剧情更加饱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障碍被南北战争扫除,而主角所在的大篷车开拓团(美式英语里有个独特的词posse描述这种西部团伙),依然秉承了狂野西部原来的老办法:干一票,然后开着大篷车,往“广阔天地”的西部荒野里一逃,继续逍遥。

在漫长的“美国边界”拓展期里,早先时代的西部牛仔们,要么有远见一些,以凭借血腥手段赚取的第一桶金洗白上岸,依托自身变成一个城镇之类的情况——但是这样的窗口机遇期并不长。

▲左二是一代主角,右二是二代主角,居中坐的人是其开拓团头目

其团伙头目,那个荷兰佬(名字就很荷兰,Dutch van der Linden)被玩家吐槽为“西部计划王”,但其始终缺乏对时代背景的远见,始终应用着西部牛仔的传统智慧。对其人物分析或剖白可能会剧透,但是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满口“盗亦有道”的人物。

但即使“有道”,在美国这个国家看来,依然是“盗”。曾经读到过一种描述,称美国的西部牛仔,是西方文化中最接近中国文化里“侠”的概念。游戏里玩家可以广做好事,选择“行侠仗义”,但改变不了的是在美国当局眼里,这群人依然是不法分子(Outlaws),和最终悲剧性的结局。

毕竟“儒以文乱法”之后那句“侠以武犯禁”,是中美共通的道理。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美国大发展,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当然也包括国家机器威力与精度的大幅度跃升。哪怕是荷枪实弹、身手了得的牛仔,一样只是时代里的小人物而已。对于主角所在的大篷车团队而言,西部的时代已经变了,城镇化、电气化不可避,执法力量不仅在武力上越来越强,更有电报等手段进行通信,哪有什么“广阔天地”可以躲藏逃跑?

逃?能逃到哪里去?游戏里主角所在团伙,最终死的死,散的散

发展,不仅仅可以是看问题的眼光,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特定群体会付出代价,甚至相当惨痛深重。

但是,发展最终能解决问题。

西进运动中的印第安人一路反抗,一路败退,就是因为美国的发展带来了更先进的体系,更强大的武力,始终能压制住印第安人。同样如今印第安人问题不能成为问题,也是因为发展带来更加富裕且强而有力的美国政府,足够支付相应的补偿,安抚这个族群。

“狂野西部”时代,最终在完结前能拔除“狂野”两字,而成为一个文化上的概念,也是因为发展。普通人的生活相对安定,就断绝了不法分子团伙的人力来源;而更加强而有力的国家机器,也足够扫除在美国当局眼中“冥顽不灵”的牛仔们,即使他们身手再了得,也无济于事。

作为外人,我们都可以剖析、思考美国的枪械文化,乃至美国本身。但无论我们褒扬或者贬低,都改变不了其状态,包括更广泛层面的、有着自身历史依据所形成的美国特色国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