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氏家族:酒冠黔人国 盐登赤虺河

 仰止无疆 2020-01-13

  华氏家族清末民初时人称“华百万”,是贵州四大家族之一,至今贵阳流传着“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的顺口溜。

  | 记者 田旻佳

  19世纪末,贵州也吹进了洋务运动之风,有这样一个家族——华氏家族在“自强”运动中兴起。华氏是贵州四大家族之一,它从经营川盐起家,参与盐政改革,又开办酒房树立了贵州茅台的世界名酒地位,并以百万身家和“振兴失业,以济民生”的抱负,在贫穷闭塞的贵州办实业、兴文教,对贵州新式民族工商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富甲三代

  出身于且耕且读之家的华联辉是华家的创始人,他经营盐业,积累白银数万两,常赈济乡邻,后受四川总督丁宝桢的邀请协助改革盐政。而后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在父亲去世后,14岁就主管盐号永隆裕,使盐号所属数百家铺面布满大半个贵州。清末民初,他又创办文通书局、永丰抄纸厂等企业,是华氏家族领军人物。华家的第三代——华之鸿之子华问渠,接替父亲全面主管华氏商务,在火灾及战乱的双重煎熬下,于废墟上重建文通书局、成义酒房,规模比以前更加扩大。
  华家阁楼原为华家私家佛堂,是华之鸿特约湖南高僧天曦大师指导建成。李森 摄

  酒——酒冠全国

  传说中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掷”而摘取金奖的正是当时华家“成义酒房”和王家“荣和烧房”酿制的茅台老窖。
  现如今茅台已发展壮大为“国酒”了。茅台集团酒报

  华联辉创办“成义酒房”时,正值贵州农民战争,战火遍及全省,老茅台的酿酒业基本被毁掉了。华联辉在断壁残垣中买下夷为平地的酿酒作坊,找到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作坊试行酿制。最初华氏的酒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亲友,谁知亲友交口称赞,求酒者接踵而至,于是华联辉决定将酒房扩建,定为“成义酒房”, 酒名定为“回沙茅酒”。随后,华氏祖孙将原先的陶罐装改成陶质筒形瓶装,成为茅酒特有的瓶形,一时茅酒声誉四起。

  1944年,由于战火纷飞,成义酒房被焚,华问渠又迅速筹款重建酒房,扩大规模。1951年,酒房被政府收买,与“赖茅”、“王茅”合并为贵州茅台酒厂。
  “华茅”、“王茅”、“赖茅”合并建成茅台酒厂。图为五十年代茅台酒厂的人工酿酒作坊。李枫 摄

  书——名留青史

  “一艺一能皆可成绩可观,将来出其所学能获利以赡身家,不求于人而足以自立”。华之鸿在创办文通书局时曾这样训导徒生。

  1908年,华之鸿派人远赴日本学习技术、购置机器。1911年,书局正式开工,成为当时西南最大的印刷厂。为满足书局的用纸,1919年起华之鸿又创办了第二个大企业永丰抄纸厂,所造纸张品质优良,还远销川、湘、桂等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继承父业的华问渠趁许多专家、学者云集贵阳之际,迅速设立新的机构——文通编辑所。编辑所聘皆是颇有声望的学者名流,如教育学家马宗荣、历史学家白寿彝,著名诗人臧克家等,而后又聘请了竺可桢、茅以升、冯友兰等112位社会名流为编审委员,产生了强烈的名人效应。

  在这一时期,文通出版编撰各类图书400多种,同时又争得国定中小学课本的印刷发行权,跻身全国七家大书局之列。

  楼——精神财富

  华家对贵州经济贡献斐然,对文化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位于贵阳市东门电台街的华家阁楼,原为华家私家佛堂,名为大觉精舍,是华之鸿特约湖南高僧天曦大师指导建成。

  华家阁楼占地53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层五重檐八角攒尖顶木结构阁楼。整套建筑分佛殿、藏经楼、僧舍斋房和廓庞,各层檐下雕有精美的垂花柱门,雕花斜撑的翼角上也都雕有精美的堆塑,窗花心为万字格和梵文组成。阁楼前有两尊石狮,与阁楼相对有藏经楼及两厢,以曲栏回廊上下连通。原藏经楼上还藏有佛教经典著作《碛砂藏》6362卷,并曾塑上面刻有“心经”全文的铸钟等。1981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华家阁楼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