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去汝州任职。途中经过高邮,与秦观见面。秦观一路相送到淮河,离别之际,苏轼写下了这首《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 图片于网络 离别后醉卧船中,听到淮水涛声,如拍枕畔。天明之际,从船隙中看见月亮是如此之小。汴水无情,随人东去,小船却满载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你我曾在竹溪的花浦之间,饮酒大醉。当日的畅饮情谊胜过今日离别的愁绪。我在这尘埃俗世中发现了你,与你相知相交,这才酝造今日的这样一场恼人的离别。 ![]() 图片于网络 词的上片写饮别后的场景。秦观自高邮相送,直至淮水。临别畅饮,依依不舍。醉卧船中,听到淮水波声。醒来愁绪满怀,我只随流水东去,你也带着离恨回高邮。 ![]() 图片于网络 下片回忆往事,当年在竹溪花浦间畅饮的欢乐,不想今日要经历离别。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当年苏轼读秦观诗,很赏识秦观的才华,多次举荐他。风鉴在尘埃,当时秦观屡举不第,苏轼很为他惋惜,如此才子却沦落在尘世中,得不到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