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格讲坛】王安石择婿依据青苗法——话说嵌名诗之五十五

 闻诗人 2020-01-13

       【格格讲坛】王安石择婿依据青苗法——话说嵌名诗之五十五

宋神宗熙宁三年——即公元1070年,兴化仙游老蔡家出了件天大的喜事,蔡准的两个儿子双双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蔡准的这两个儿子老大叫蔡京,是年二十三岁;老二叫蔡卞,是年二十二岁。这兄弟俩真幸运,获得国家公务员资格之后立即就被分配了工作,老大蔡京做了钱塘尉,就好像现在的县公安局长;老二蔡卞当了江阴县主簿,类似现在的县政府秘书长。这些还都是喜事刚刚开始,好事还在后头哩!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四(1071)年,老二蔡卞因为政绩突出受到宰相王安石的赞赏。老王头这一赞赏不要紧,索性把蔡卞招成了东床快婿,他家正好有一个待字闺阁的女儿呢!

《格格春秋》上有一首《咏蔡卞》,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元度民煎枯叶秋,

问天春风酬。

急寒霜护青苗

安得明月东床休。

从诗中不难看出,这是在为一心为民的好干部蔡卞点赞,称颂他勇于改革,认真贯彻执行《青苗法》。据《格格春秋》记载,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生于宋仁宗庆历八(1048)年,祖籍兴化仙游,具体一点说,就是今天的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赤岭,宋哲宗绍圣四(1097)年拜尚书左丞,宋徽宗政和七(1117)年卒。蔡卞也是著名书法家,就艺术成就而言,在当时能出其右者寥寥无几。

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蔡卞凭什么受到宰相王安石的青睐呢?《格格春秋》上说,宋神宗熙宁四(1071)年,山阴县富豪顾新元等人乘青黄不接之际大放高利贷,利息比平常高出一倍。因为上年歉收,广大贫苦农民到这时已经很难维持生计,吃了上顿没下顿,有的人家甚至几日不见烟火。为了活命,不得不伸出脖子任凭这些为富不仁的黑心富豪宰割。没有别的办法,人总要吃饭哦!借高利贷总比饿死强哟!顾新元等人因此大发国难财,狠赚昧心钱,百姓一天比一天苦,他们一天比一天乐。身为县政府秘书长的蔡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深为贫苦农民的命运担忧。他算了一笔账:按照顾新元等人放贷旳利息计算,有许多农户既是收了新粮也得接着挨饿,因为还贷以后不会再有多少余粮。蔡卞下决心煞一煞顾新元之流的嚣张气焰。他会动用什么手段呢?把顾新元等人抓起来法办?或者说,带人打开他们的粮仓,把粮食都给分了?这都不行!太平年间不能用那些办法。蔡卞要用经济手段和这些损害贫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他的斗争策略有法可依,那就是宰相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

《格格春秋》上说,《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是政府在夏季将粮食或现金借贷给农民和手工业者,当年借款在夏秋两季归还,每期取息二分。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监督;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这项法规的实施,既促进了农业生产,又增加了政府收入,可谓利国利民的好事

蔡卞打开官仓,大张旗鼓地推行起《青苗法》。广大贫民就像见到了大救星,纷纷到政府这边进行借贷。一时间,顾新元等人的买卖冷冷清清,再没人求到他们的门上找着挨宰了。这些人对蔡卞恨得咬牙切齿,对新法更是恨之入骨。而广大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却对此大力叫好,极力点赞,把好干部蔡卞视为自己的贴心人。消息传到京城,王安石对这个蔡卞非常感兴趣,亲自到山阴县进行调研。果然是名不虚传,王安石每到一处,都能听到山阴人民对好干部蔡卞的称颂之声。为了对蔡卞贯彻《青苗法》有个更深人的了解,王安石还找蔡卞单独谈了话。这一谈话使王安石对蔡卞更加刮目相看了,老头子越看越喜欢,终于动了招蔡卞为婿的念头。蔡卞就这样做了王安石的女婿。

《格格春秋》上说,王安石招蔡卞为婿是一举两得,从此以后,蔡京、蔡卞兄弟俩都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照这样下去,新法必将得以更加深入的贯彻执行,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社会的变革只依靠好的法规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政策法规必须由对其怀有崇高信仰的人去执行才会迸发出光芒,否则,结果便不可预测,甚至事与愿违,走向问题的反面。据《格格春秋》记载,王安石变法的最后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变法者自己出了问题,把新法实施得走了样。仅就《青苗法》而言,许多地方把利息从法定的二分增加到三、四分,强行放贷,老百姓不借贷都不行,把以利国利民为宗旨而订立的这项好法规变成了搜刮百姓的苛政。到元祐元(1086)年,也不得不停止执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