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色线条里的人物世界|美815结课作品集

 板桥胡同37号 2020-01-13

寄语


  白描人物临摹课程是工笔人物画学习的基础课程,集中于对古代人物画造型规律的研究,树立以线造型的观念,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线描作品的临摹,掌握线型特色和用线规律,理解和研究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方法、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具体工具的表现特性,深化表现力度,从而进入中国画的学习语境。这一次同学们的学习状态非常棒~工作量很饱满~尤其能带着问题意识投入学习~主动自觉~为你们点赞!

课堂评讲

学生作品

1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上了丁荭老师的白描人物之后,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之前就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的线描和连环画,高中的时候临了不少刘继卣的作品,上了这门课,我又接触了更多的临本,通过临摹不同的临本,感受不同的画家对线条不同的掌控方法,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线造型的方法。线是国画之骨,想画好国画,必须打好线条的基础。我觉得在这门课上学到的东西会对我以后非常有帮助。

——宋笑然


2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通过这一课我学习到了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知识,老师给我们选择了几个临本,它们风格各异,我都很喜欢,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最终只选择了《八十七神仙卷》来临摹,这是一个漫长的临摹过程,从一开始线条都发抖,在老师的耐心师范和讲解下,我逐渐掌握了线描的方法,在临摹过程中由一开始的不熟练,到熟练,有很大的收获,当然也还有很多的不足,增长了经验,最后一节课,看了、学习了其他同学的线描作业,也收获很大,自己以后有时间也想尝试那种带有创作性质的,有自己味道的临摹,感谢老师为我们上了这一课,感觉自己在线描的学习之路上有了一个小小的方向,有机会我会把没来得及临摹的其他临本自己补上。

 ——刘佳熙

3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提高了我对国画的认识,也增加了我对国画的喜爱,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再上两节课,两节大课。谢谢老师,老师真好            

——刘凤仪

4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这门课程使我好好地体会到了白描的精妙之处,通过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我从对中国画这个专业从迷惑不解的程度到了开始有点明白了,通过每天的练习和老师的精心指导,我也从握笔不熟练到了基本的线条平稳,感谢老师的教导,我以后也会更加勤于练习。

——贺可意

5


这堂白描临摹课是丰富且有趣的,可以说每天都收获满满,四周的课程四个临本,同是中国画但是四个临本细细品味每个都是新的世界,对于我来说每天都是新的挑战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丁荭老师说“临本都是一样的,可你得画出自己的水浒叶子”,带着我们一笔一笔的品味其中的奥秘,感悟中国画独有的魅力。

——丁嘉欣

6



丁荭老师的白描课是这个学期的第二门专业课,在这个课程中,我们通过临摹经典临本来对白描有个初步的认识。我临摹了陈洪绶的《水浒叶子》《西厢记》吴道子得《八十七神仙卷》《道子墨宝》还有李公麟的《五马图》,每个临本都各有特色,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道子墨宝》,里面的神仙鬼怪充满玄幻色彩造型大胆又很写实,画面极具叙事性。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五马图》,这个作品极具“染”的功底,我本以为这是这几个临本中最简单的,现在看来它是这几个临本里最复杂的,虽然临摹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它让我对于“染”有了初步的了解。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课程很有意义,我不禁对与传统临本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描摹大师的作品中慢慢的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在绘画技法上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让我慢慢的对于我所不熟悉的国画产生兴趣。很感谢丁荭老师热情专业的辅导,我受益匪浅。                                          ——王锦雯

7


白描人物课程仅有短短的四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颇多。各个国画大家的作品,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尽一致,但是都气韵生动,画技高超。如我临摹的这一幅,原作是陈洪绶的插画西厢记,原作构图的巧思,线条运用的自如都令人感慨不已。在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课程中我在临摹中感受和学习,对于白描人物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也对于博大精深的国画有了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林洋

8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经过这次白描课程的临摹,相对的选择了几个不同的临本,收获到的是,对于古代审美的学习,和对于白描的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解读,而并不是简单的被灌输和告知的模式去学习的过程,也结合处了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模式,收获到的观念上的价值对我而言,比物质呈现的价值更宝贵,收获很大,也感谢丁荭老师的耐心和支持。

——伍银

9


在这次临摹课程中,我选择了八十七神仙卷,水浒叶子,道子墨宝和五马图,这四种临本,目的也是想感受一下各大家对白描人物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其中水浒叶子我选择对临,人物造型相对容易掌握。整个过程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开始的手抖到后来很多线条可以做到一气呵成。这种变化我相信班级里的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看到很多同学还可以自如的运用线条组织自己的画面,就像丁荭老师说的那样,临摹,是自己的临摹。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加强,多代入自己的个人感受。总之,很酷的课程,很棒的老师,还有积极努力的十一个人。

——宋星缘

10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我选择了临摹《八十七神仙卷》作为此次白描课的课程作业。“神仙卷”长接近三米,人物密集,虽然是拓临也是用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四周才完成。总会有人问我是不是画着画着就烦了就不想画了?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光是熟练了笔法,也沉稳了心境,在日复一日重复却又多变的动作中逐渐静下心来找到了乐趣。非常感谢丁荭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觉得上白描课是件很快乐的事。唯一遗憾的是由于“神仙卷”篇幅太大,导致没有时间临摹其他摹本,要是以后有机会我想也把其他的优秀摹本学习一下。

——刘泉池

11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