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年轻湖泊:山体滑坡、河流被堵,中巴要道被淹21公里

 行走在陌路 2020-01-13

喀喇昆仑公路,从中国红其拉甫直达巴基斯坦塔科特,全长1032公里、最高海拔达4733米,是中巴两国唯一连接的公路,不仅战略意义非凡,沿途喀喇昆仑、兴都库什、帕米尔及喜马拉雅山脉之景亦是绝美异常,因而有全球最美公路的美誉,也有世界上最危险公路的称号。

喀喇昆仑公路对沿线百万高原居民而言,是生活与经济的双重命脉,也是高原农牧产品的唯一外销通道,可以说承载着两国军事与民生的双重意义。每年的4-6月和8-10月,公路两岸要么花开朵朵、要么金秋硕果,自驾缓行别有一番风味。

罕萨河沿岸土地肥沃、景色优美,兰花娇艳、香气扑鼻;种有大量高原苹果、桃子和杏,也是巴基斯坦玉米的大产区之一。一年四季树叶摇曳,从春夏的百种绿到秋冬的千种红,竞,路过者无不醉心。

然而,这片美好景象却已消失不见。

2010年1月,巴基斯坦洪扎山谷突然出现大规模山体滑坡,翻滚而下的山体碎石只用了5分钟就将阿塔巴德村完全覆盖,紧接着又把罕萨河拦腰截断,以致水位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上涨了一百多米,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湖泊:阿塔巴德湖。

河流被堵后淹没了沿途19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村镇、果园和耕地,6000多人流离失所,下游18个村镇2.5万人被迫紧急撤离。迅速上涨的水位在之后3个月内淹没了喀喇昆仑公路21公里长的路段,在公路沿湖岸改道前,两岸只能依靠摆渡船来往。

灾难过后后,巴基斯坦迅速派遣军队开挖堰塞湖泄洪道,原本计划清理24米深度的泄洪口,最终只挖到15米就宣告放弃,因为大型机械无法运抵。但喀喇昆仑公路对两国贸易与军事又十分重要,最终放弃泄洪、耗资2.75亿美元将公路改道。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地震学家对阿塔巴德地区表示担忧,2002年谷地6.3级地震导致山体出现裂缝、2005年7.6级地震再度撕裂缝隙,结合雨水、融雪蓄积和地震等多重因素后,摇摇欲坠的坡体变得更加脆弱,最终于2010年大面积垮塌。

从地理学角度出发,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形成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及兴都库什山脉等地球上最复杂的地貌,地质学家们至今仍在探索这片区域的岩石类型和构造,尤其是山脉与丘陵间的的缝隙和断裂带。

淹没后改道的新路段之所以等了5年才完工,是因为涉及到5条加起来7公里长的隧道和悬崖架桥的原因。毕竟在地震高发区修建交通要道本就困难,更何况阿塔巴德地下还有一条跨河由南向北的断层裂带,稍有不慎一番辛苦又付诸东流。

在这5年里,中巴所有贸易车辆都只能依靠简陋的摆渡船往返,两岸之间最适合登陆的地点相隔2300米,载重的简易渡船要40分钟才能抵达对岸。看过梁红、张昕宇节目的人都知道,他们夫妻自驾游至此也只能冒险把车开到船上再渡湖。

然而,阿塔巴德湖并不是一直的风平浪静,由于山脉错综复杂以致高原风向莫测,雪山又因气候变暖出现反复性雪崩,湖岸两面的罕萨山谷村民经常因为起风回不了家。当然有冒险渡船的,才有了向导所说“湖底葬身20位村民”的故事。

当天气好时,阿塔巴德湖仿如镜面般波澜不惊,狭长的湖身在群山间蜿蜒不止,湖水呈现罕见的绿松石色,村民们说湖水是眼泪汇聚而成,述说着那段悲伤的往事。曾经被淹没的村庄已有部分露出水面,残垣断壁也似乎在讲诉着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因山体滑坡而形成的永久堰塞湖--阿塔巴德湖,如今已成为巴基斯坦对外旅行的一张名片,湖面上有一艘艘彩色的小木舟随时供游客使用,两岸还开了一些湖景民宿。在绿松石色的湖景中醒来,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