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两次害贾宝玉,差点要了宝玉的命,贾母和王夫人为何不追究?

 看看了健康 2020-01-13

《三字经》中有云:“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作为哥哥,要对弟弟友爱谦让,作为弟弟,要对哥哥恭敬尊重。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贾府中的少爷们也必定是读过的。但是读过了,学过了,却不一定能做到。按照贾府中的规矩,“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但是贾宝玉却并不要人怕他的,尤其是对于他的庶出弟弟贾环,贾宝玉认为:“弟兄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还有人背后议论,还禁得住辖制他了?”所以,贾环并不怕贾宝玉,只不过看在贾母的份上,才让贾宝玉三分。蜘蛛池出租

贾宝玉不让贾环怕他,却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第二十五回,贾宝玉从舅舅家回来,到王夫人房里,贾环此时正在给王夫人抄《金刚经》。因为王夫人看到贾宝玉吃了酒,就命他在那里躺一会儿,又命彩霞去给贾宝玉拍打。贾宝玉素来是最喜欢和女孩子说笑的,此时便也和彩霞说笑,见彩霞不理他,便拉着彩霞的手笑道:“好姐姐,你也理我一理呢。”

让贾宝玉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个举动,惹恼了贾环。贾环早就对贾宝玉心中怨恨,“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儿相离甚近,便要用蜡灯里的滚油烫他一下,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往宝玉脸上只一推,只听宝玉‘哎哟’了一声”。

等众人忙又拿了几盏灯过来看的时候,只见贾宝玉满头满脸都是蜡油。贾环的这一举动,让贾宝玉“左边脸上烫了一溜燎泡,幸而眼睛没动”。贾宝玉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替贾环遮掩:“有些疼,还不防事,明儿老太太问,我就说是我自己烫的罢了!”

贾宝玉对贾环可以称得上是“兄则友”,但他的善意,并没有让贾环心中产生任何愧疚。不久之后,他又做出来第二件坑害贾宝玉的事。

第三十三回的回目,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手足耽耽,是从“虎视眈眈”变化出来的。“手足”只得是兄弟。这一变化,就可以看出贾环心中满满的恶意和居心叵测。因为听说贾宝玉和忠顺王府的戏子有来往,贾政正在气得火冒三丈,贾环却偏偏又添上了一篇话:“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了……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话没说完,已经把贾政气得面如金纸,不及细想,便大喝:“拿宝玉来!”……“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来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这一打,只打的贾宝玉“面白气弱,底下穿着的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竟无一点好处”。

后来,贾宝玉将息了几个月,才好利索了。贾环的一句话,给贾宝玉带来的灾难直至如此。

贾环对贾宝玉做的这两件事,王夫人心中其实是非常清楚的,第一件事是她在旁边亲眼看着的,第二件事她虽然没看见,却也知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王夫人知道,其实贾母大约也会知道的,毕竟贾母是那么精明的一个人,又事关她最疼爱的孙子,她怎么可能不去了解一下真相?

那么,贾环先后两次坑害贾宝玉,第二次更是差点要了贾宝玉的命,贾母和王夫人为什么都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呢?其实,王夫人说过的一句话,最能说明其中的微妙之处。

贾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叫了袭人去问话,问起袭人这件事的时候,“王夫人看房内无人”,才悄悄问袭人的,还说“告诉我听了,我也不吵出来叫人知道”。可见,王夫人即便心中有数,也并不希望这件事传播开来。为什么?有句话叫“家丑不可外扬”,贾环和贾宝玉是亲兄弟,两个人却这样明争暗斗的(主动方往往是贾环),让外人知道了,总归是不好听,甚至会影响贾府的百年名声。

在古代,一个家族的名誉,往往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对这样的世家大族来说。所以,为了贾家的名誉,王夫人和贾母,都选择了忍耐,却都不免更加不待见贾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