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手握三十万大军兵权,明知皇帝会赐死,为何却没有起兵造反呢?

 共同成长888 2020-01-14

要说清朝的时候有一位难得的奇才,他就是年羹尧。在20多岁的时候就考举了进士,后来更是受到康熙皇帝的欣赏做了四川的巡抚。他可是清朝的封疆大使,要知道像他那个年纪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绩也是十分的少见。那么大家都这个人物的一些了解,可能在影片中得知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并且他才学渊博,既是文人出身却能在用兵上大获战功。那么多年来令皇帝头疼的一件要事,被他摆平了。可见此人高深之处。

其实早在雍正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年羹尧还有一位大臣隆科多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们也正是看准了雍正的潜力,所以在他登基之前年羹尧就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雍正,他对雍正也是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当然年羹尧也是有着一定的实力和智慧的,更为他的江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雍正登基,年羹尧势必做出一番大的作为,于是平定了青海臧丹津的叛乱,此时的年羹尧变得气势凌人,一时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目中无人。

雍正得知年羹尧大获全胜心中甚是喜悦,自称年羹尧就好比是自己的大恩人,还说年羹尧立下如此大功,这一生都将受到嘉奖得以厚待他及他的家人。年羹尧平定了叛乱为雍正立下大功后便回朝领赏。皇帝带着王公大臣们前去迎接,然而没有想到,这些人的职位都在年羹尧之上,可他却对这个大臣不理不睬,只是微微的点头并没有行叩拜之礼,这样的举动令在场的皇叔国戚们很不舒服,而且大家对他的做法都很看不惯,并惹来不少的议论。

虽然说年羹尧立了大功,皇帝也待他不薄,屡屡的嘉奖。对他可谓是谦卑有礼。一般人皇帝可不会放在眼里。而年羹尧却一心的培养忠于他的部下,一再的拉拢人心,只要他看得上的能得以重用的人都要拉拢过去,成为他的部下,听他使唤。当时大臣们私底下议论纷纷,这皇帝自然是看在眼里,于是就亲手写了一封懿旨,意思就是提醒他年羹尧不要做得太过分。

可年羹尧不但没有收敛,依然做着他心中想要完成的大业。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现在连皇帝的命令都敢不听。终于他惹恼了皇帝,雍正整理出了90多条上奏他的罪状,并念及曾经的功劳从轻发落,把他关进了大牢让他自行了断。那么我们说年羹尧的势力强大,而且他一直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亲信,那么为何他知道皇帝要刺死他之前,为什么没有起兵造反呢?

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年羹尧确实为皇帝立下不少丰功伟绩,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雍正,所以于公于私他都认为皇帝不会处置他。也就吓唬吓唬罢了。而且皇帝在朝政的大事上多与他商讨,认为自己是个可用之人,皇帝怎会杀了对他有功之人呢。第二点就是年羹尧虽然内心高傲且目中无人,但是他并非不是忠于皇帝之人。所以他笃定自己并无二心,皇帝自然也是知道的。在他登基的时候就陪伴在皇帝的身边,自然是忠心耿耿的。第三点就是雍正的为人和手段也是极其高明的。他对年羹尧既然起了疑心,必定会先铲除他的亲信,然后在对年羹尧下手,不给他机会起兵造反,所以说即使年羹尧知道皇帝对他的戒心,已是为时已晚了。

总体分析看来,年羹尧的确是个有功之人,但是功不抵过,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心狠手辣之人。所以说他手握兵权却对皇帝忠心之举,还是很令小编佩服的。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