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倔强的小贝塔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章丘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进士,任礼部员外郎,曾拜于苏东坡门下,母亲王氏,亦能诗善文,是位才女。 李清照被封为一代词宗,作品收集在《漱玉词》。 她的早期作品多为少女的天真烂漫,歌颂美好的韶华。 如梦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爱情。她与丈夫赵明诚情趣相投,志同道合,非常甜蜜。由于赵明诚要在太学读书,两人聚少离多。此间李清照独守家中,相思甚浓。创作出许多婉约柔美的佳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所以,爱情的样子,定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思之苦,难于下咽的,唯有相聚的甜蜜才能化解。 单身的人不要介意相亲。相亲只是你和你的他相遇的方式,相遇以后才可能产生爱情。拥有爱情,携手一生,夫复何求。唯有去相遇,才有机会做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赵明诚非常喜欢收集古玩,字画,奇珍异石。李清照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爱好,并千方百计的省下家财用于支持丈夫的金石研究。久而久之,自己也对金石考据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对古文奇字的探究中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学评论《词论》。 全力以赴支持理解丈夫的理想的女同学多不多呢?可能比较少。首先,有理想的丈夫本身就挺少,支持的女同学们,多半沦为家庭主妇,或者糟糠之妻。支持对方,并不是要你完全的牺牲自己,放弃自我,更应该是建立独立的自我,不依附于对方。最好的婚姻是做两棵并排成长的大树,相互扶持,共担风雨。 人的一生,世事难料。中年的李清照,遭遇了家国破裂,丧偶流亡的命运。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迅速灰暗,先是家族遭遇了由于王安石变法引起的党争的政治不幸,两位父亲先后死去。而后“靖康之变”,金兵入主中原,被迫南迁,丈夫在出任湖州太守的途中病故。李清照从此孑然一身,只有无限的愁苦萦绕身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国仇家恨,颠沛流离,路过乌江,心生感慨:“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虽为一名中年柔弱女子,面对国破山河,仍是一腔热血,“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晚年的李清照,一边写词,一边完成丈夫的遗志,倾注毕生心血完成了《金石录》。此时的李清照已经73岁有余。心愿终了,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回顾一生,欲语泪先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细细品读,催人泪下。曾几何时,只记得在校园里晨读起来,朗朗上口,却不知,最有才华的女词人,倾其一身,满腹才华,半生的孤苦,竟无语凝噎。把飞过的雁群,当成毕生深交过的旧相识,能够再回望一眼,亦是惦念,亦是不再惦念。唯有孤苦无依的自己,与愁为伍,与苦相伴。 众人皆识李清照的才华卓著,我更佩服她后半生的坚强。她没有被自己的命运打败,乱世之中,纵使生活带给她的苦难再艰难,再难熬,她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她并没有迷茫,也不曾放弃,才终得把自己修炼成为能够流传千古的苍天大树,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女性大文豪。 现代人,身处盛世,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理想,就是享受生活。是啊,生活如此美好,你不享受,难道天天哀愁吗? 只是,是否我们永远再无外敌来犯?乱世不再?未雨绸缪,希望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能够尊道重业,希望许多的行业理想可以坚持下去,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团结的人们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