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正表达

 FyssqzhOk 2020-01-14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法
(1)精神病:合温胆汤
(2)月经不调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3)腰部沉重 干姜舌:合甘姜苓术汤
(4)其人消瘦(加大枣、甘草)、食欲不旺(加桂枝、生姜):加大枣、甘草、桂枝、 生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5)浮肿、贫血貌:加黄芪
(6)大便稀溏:加白术 茯苓。 

阳虚兼外感风寒者,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但要考虑夹杂的主次,是阳虚为主稍感风寒呢,还是外感为主稍兼阳虚。前者附子多用,麻黄用量宜少;后者,则按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比例用之。如病情稍久,可改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必要时还须加入人参。所以临床必须细心体会分析,方能用之妥当。

麻细附使心肾此两极振荡激发活力

麻细附中加桂,可利小便。因桂可上,可下,可散其下可直通肾系。

多用麻细附,夜间小便会少。夜尿多者,用山药。

附子辛温通十二经,麻黄、细辛有兴奋作用。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
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
方论: 钱潢《伤寒溯源集》卷9:“以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微发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也。”

《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细辛附子汤 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6g 附子6g 细辛6g(肺阳)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方义体会】

    《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是里虚寒证发热属表证
​    素日阳虚,又感受风寒,里阳不能协应,故有脉沉发热之症。仅从表治之,阳气随汗外泄,必至亡阳,若仅从里治之,恐使表邪郁内,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温阳而解表。
​    方中麻黄辛散解表,使表邪由汗而解;
​    附子兴阳温经,既助麻黄辛温之力,又解里寒之乘;
​    细辛辛温走窜,爲少阴表药,内助附子以兴阳,外助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于温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不伤阳气。
​    临症者若不解其理,“发热”之症,投治于寒凉,误人不浅。此方此症,正是“阳症阴脉”之范例,若用之得当,党可救治危难。

    【临床应用】

    1、感冒重症例:杨某,男,40岁,于秋季五更下田劳动,上午十时余,阴雨大作,全身淋漓。返家後,寒戦、发热,身痛腹胀,午饭未食。邀余诊之,见其发烧,静而不动,卧床轻吟,舌苔正常,其脉沉细,不迟不数。余踌躇数刻,确认爲此症爲少阴表证(或太少两感证),遂开具麻黄细辛附子汤一剂,并令其午夜前服药。家属照嘱而作,次日余自往复诊,患者宛若无病,余严令其勿过劳作,待三日後再炒操劳,否则劳复难医矣!

​    2、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例:王**,女,2岁。患儿高热、咳喘,时而抽搐,已十余日,住某医院诊断爲小儿病毒性肺炎,曾大量用抗生素,并输血输氧,体温一直在39。5~41℃,病情危重,邀余会诊。

    诊见:患儿高热,面色苍白,面微肿,印堂色青,口唇发绀,神识朦胧,咳喘急促,呼吸困难,身无汗,腹胀大,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指纹青紫。此爲寒邪闭郁于表而发热寒邪闭肺而咳喘,入里而伤于阳。治以兴阳解表,温经发汗。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处方:麻黄3g,细辛1g,附子3g,一剂,水煎服。二诊,药後手足转温,头身微汗出,热势退却,体温降至37℃,喘促渐平。此阳气已复,表邪已解,但肺气未复,再服以生脉散加芦根、黄耆、玉竹一剂,继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一剂,病癒出院。

    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感受外邪,传变较快,寒邪由表及里,最易损伤真阳,故以兴阳趋寒,放胆治之,取效于倾刻。


被冤枉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感冒了,尺脉比正常人沉或浮,大致都是少阴,常常是麻附辛或真武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体质面黄暗,动作比较迟缓,对寒冷不敏感,皮肤粗糙,无汗。

阳萎,“东方伟哥”。

变态反应性鼻炎,清涕滂沱;

冠心病患者忌用,会引发心绞痛

心动过缓

坐骨神经痛:本方合芍药甘草汤;

失眠、嗜睡:晚上不眠,白天瞌睡

看以前的医学文稿和数据说:感冒都是三阳,三阴病都很少遇到……
这些年,人类的确是堕落了,感冒后阴证的人多了。
我想,有些老医生,过去有一些治病的习惯,可能会一直保持到今天,
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就不会治现在的感冒了。

在以往的概念中,三阴证似乎都是危急重病,会死人的。
比如少阴病,病在心肾,理论上,是随时会心衰或肾衰的,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一个人,或者正在往这条路上走的一个人,
怎么用药呢?
是快速截断,赶紧回头,别再继续往前走了?
还是慢慢来,慢点走,走不动了再掉头呢?
两种做法可能都对,都有道理,仲圣选择的是果断下手,截断停留马上回头
所以,就有了麻附辛结构的一路药方。
所以,如果刚开始麻附辛证,拖一拖缓一缓,麻附辛就不再那么好效了

【桂11-21/宋300】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药方】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刚得少阴病,理论上是烧不起来的,
话说,这个人现在刚得上反而发起烧来了,

只是,【始得之,反发热这个辨证点在临床上不好用。
有发烧的例外,如真武汤、四逆汤,也是会发烧的
【脉沉者】,脉比正常情况更沉一些、更弱一些。(会欲绝吗?)
不过,也没有什么确定的脉象,有尺脉大浮的,也有尺脉大沉大弱的

如果感冒了,尺脉比正常人沉或浮,大致都是少阴,常常是麻附辛或真武汤

  • 【方剂结构】

  • 麻黄是外发的,附子是补阳的,细辛是通经驱寒的

  • 哪里有水,水里还有寒气,细辛就可以逼散这寒气。

  • 与水气相关的经,一个是少阴经,一个是太阳经

  • 通常
  • 用细辛作少阴经引经药
  • ,不会用细辛作太阳经引经药,

  • 细辛为往里的附子与往外的麻黄搭建一个桥梁。

  • 在里面时,要用附子补阳,

  • 附子补了阳气之后,邪气、寒气还没有办法到外面,

  • 就交给细辛,细辛负责把邪气、寒气逼到表面,

  • 走到最表面时,麻黄就可以把邪气推出去。


  • 按仲圣意思,
  • 发热且脉沉,身体亢奋、紧张,血压也掉下来了,心肾都衰弱了

  • 附子
  • 是一个可以
  • 强心强肾但会降血压
  • 的药,

  • 这种情况下,只给附子不一定行,血压不能再低下去了。

  • 麻黄发邪气,对心肾不太好,但可以升血压

  • 这两正好是一个翘翘板,
  • 针对反发热.脉沉这个脉证状态

  • 麻黄附子同用就很有意义了。


  • 有人说太阳篇麻黄汤,是一个能寒到你出汗的大寒药

  • 从药性方面,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 咳嗽气喘之类的,也有给麻附辛的可能

  • 因为
  • 可以调血压
  • ,虽然高血压往往不会用麻附辛,但
  • 低血压常用麻附辛

  • 低血压也可能会牵涉到嗜睡症(少阴病但欲寐),通常也是用麻附辛

麻黄二,附子一枚,细辛二,汉代度量的一枚附子大概有3-4两重。
所以,麻附辛的用量比例是1: 1.5-2:1,附子比麻黄、细辛多。
2:1:2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没有用呢?
也有用,但它没有效时,加大附子量后,又有效了。
麻黄细辛都是可能会伤元气的,附子少了,吃麻附辛,人反而会虚掉
2:1:2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爱困、小便尿不出来等是可以的,小便尿不出来,麻黄就可以发动

但2:1:2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喉咙痛,就不能保证效果了。喉咙、扁桃腺烂掉,是少阴区块能量不足,附子一定要出头才行。可以加黄芩、黄连反佐,甚至只要是清热的药片就行,反正只需要加一点点,
半个钟头一个钟头的吃一次,像打点滴样,
如果扁桃腺还没真的烂掉、死透,差不多在四个钟头里,喉咙痛就会缓解消失。
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4小时内)修复的话,扁桃腺烂开了,就比较难了。
少阴篇有好多方子是可以治疗喉咙痛的,
但无论再怎么好用,都要先治好少阴病,才能够用这些方子。
不然,少阴病本身还没有好,单治一个喉咙痛、扁桃腺,效果不会好到哪儿。

  • 本经里,
  • 细辛通九窍
  • ,所以,
  • 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于是通九窍的专病专方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是一个临床可以“滥用”的方子

  • 成都某位医生,几乎不管什么病人都给麻附辛,吃了都好。

  • 他以脉定,只要觉得这个人尺脉虚,就开麻附辛,就这么简单。

  • 这有没有道理?

  • 现在的人感冒,乍看是太阳病其实也可以麻附辛。

  • 有两种状况的感冒,可以直接用麻附辛:
  • 1、感冒了什么症状都没有,
  • 只是流清鼻涕
  • ,这时候马上吃麻附辛,
  • 阳气通上来了就不一定要用桂枝汤或麻黄汤了。
  • 2、
  • 一感冒立刻就腰酸腰痛,貌似腰也直不起来了,这也是直攻少阴了
  • 麻附辛与扁桃腺发炎
  • 喉咙痛
  • 有实热的,像麻杏甘石汤证、银翘散证
  • ……

  • 右寸上焦脉跳得比平常有力、凶猛,就是有实热
  • ,这不属少阴算温病也行。

  • 阴证尤其少阴病,扁桃腺常常烂掉,
  • 阴证脉是沉细的,但喉咙痛得不得了

  • 三阴经都走喉咙,肝、脾、肾经在支撑人的喉咙

  • 最关系到扁桃腺的,就是少阴肾经

  • 所以,当少阴肾经受邪,扁桃腺的生命能就会被切断;

  • 扁桃腺失去抵抗力了,细菌就会乱繁殖
  • ,扁桃腺就会痛得要死,甚至烂掉,

  • 看似实热、发炎,其实是少阴经断电,当然要用疏通少阴的药。

  • 所以,如果
  • 扁桃腺痛得不得了,脉又偏沉细,就要想到从少阴治

  • 当然,这种情况下,
  • 可以用一点寒凉药反佐

  • 如,喉咙刚开始痛的时候,

  • 附子细辛加点黄芩、黄连
  • 附辛芩连汤
  • 】,没麻黄也不要紧,至少治到扁桃腺。

  • 效果好不好呢?一开始痛就马上把脉确认立刻吃药,通常很有效。

  • 一感冒就扁桃腺发炎,这是麻附辛的主要用途

    麻黄附子甘草汤【桂11-22/宋301】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汤方】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炙甘草二两,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麻附甘,在《金匮要略》里叫作麻黄附子汤
    如果要治感冒,有没有机会用到麻附甘呢?
    通常顺手就是麻附辛,麻附甘治感冒似乎没什么效力

    细辛这味药很奇怪,如果冠心病用了麻附辛,会引发心绞痛,
    用了细辛,心会更虚一点

    所以,如果已经拖了一个病程,仍旧用细辛,可能会伤心阳,
    如此,当然要去掉细辛了。
    此条是【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附辛条文是【始得之】,
    好些麻附辛是刚得的那一瞬间,觉得不对劲的时候用的方子。
    已经得了,拖着拖着,可能都2-3天了,
    身体可能会更虚弱一点了
    ,体力已经比刚得病的时候更差了,
    这时,应该去掉细辛、换上甘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会温和一些;
    仲圣说了,2-3天而已,就算是少阴病,也没那么深入,可以用一点点汗法把邪推出去
    所以,吃了麻附甘,反而更容易出汗;【能发汗吗?】
    按理说,如果是汗解,会伤阳,人会更虚
    尿解不会让人虚,因为尿解的气化比较完整,不会伤及阳气
    吃了麻附辛反而不太出汗,大概是麻附辛尿解了
    所以,为什么比较虚的人要用麻附甘?细辛跟甘草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只能这样理解:

    有心脏病、气虚的,用麻附甘,其他就用麻附辛

    • 【桂14-60】

    • 水之为病
      其脉沉小者
    • ,属少阴为石水;
      沉迟者
    • ,属少阴为正水;
      浮而恶风者
    • ,为风水,属太阳;
      浮而不恶风者
    • ,为皮水,属太阳。
      虚肿者
    • ,属气分,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
    • ,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
    • 脉浮者
    • ,麻黄加术汤主之。

    • 麻黄二两 炮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金匮.水气病14-26】

    • 水之为病
    • ,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 【汤方】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炮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 一个人开始水肿的时候
    • ……如西医的
    • 急性肾脏炎
    • 什么的,

    • 那种急性的忽然来的水肿,
    • 可以算到感冒里

    • 有邪气干扰肾脏了,那就
    • 把肾脏里的寒邪发出去的同时补肾阳

    • 如果脉比较
    • ,那是属于
    • 太阳病

    • 如果脉比较
    • ,那就是
    • 少阴病
    • ,把少阴区块的邪气发出,肾脏炎、水肿就可以治好。

    • 桂本的麻附甘与《伤寒》麻附甘是一样的,

    • 但《金匮》麻黄附子汤不一样了,金匮麻黄附子汤里,
    • 麻黄用到三两,
    • 所以,
    • 如果用金匮麻附甘退水肿,最好再加1-2个辨证点:
      1、脉沉。2、上焦水肿
    • 会发汗而好的水肿,是从脸开始的

    • 吃了麻附甘后,先出一点点的汗后就一直小便,是那种
    • 一半汗解、一半尿解
    • 的表现。


    • 肾阳虚受风邪,造成肾脏泌尿机能病变
    • 的医案,

    • 吴鞠通有一个医案:

    • 一个医生治水肿,麻黄放八分,附子放一钱,

    • 因为怕病人虚,所以附子放得比麻黄多

    • 又怕药太猛,所以甘草放一钱两分,又比这麻附都多,结果吃了后一点效果都没有。


    • 我想,这个病案的药量加重十倍大概会有效。

    • 在温病流行的时代,他们都觉得伤寒里的药太过量。
    • 吴鞠通怎么开?

    • 麻黄二两,让麻黄出头比附子多;附子比麻黄少四钱,开一两六;
      甘草比附子少开一两二。
      分十次喝(其实他开的量也不重),
      喝了一次,水就退了

    • 他就说:看,这个药,你得把汗发出来才行。

    • 汗发不出来的话,邪气没有出路,反而不好。

    • 如果以他的医案做界定的话,既然用麻黄剂治水肿,

    • 发一点汗反而有效,不一定要要求完全从尿解。

    • 当然,这个人急性肾炎,

    • 如果水肿,脉浮紧、无汗、人怕冷、裹棉被,那应该用麻黄汤,
      如果有汗,就用桂枝附子汤(主证也挂到了小便不利)。
    • 通经与通窍的麻附辛
    • 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还是有相当暧昧的地方。

    • 比如说:家里
    • 没有麻附辛,要不然吃点真武汤
    • 看看。结果也好了。

    • 那这个方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不可替代的地方是?

    • 扁桃腺开始刺痛,立刻吃麻附辛,那肯定是麻附辛快速有效,真武汤有效但慢

    • 医家注解
    • 麻附辛汤
    • 时,说这个汤
    • 治少阴经病,或是治太少两感
    • ,就是太阳刚陷进少阴,一半在表一半在里。 

    • 一个
    • 太阳病感冒,把到脉浮,要去买桂枝汤时,再确认一下,
      可能脉已经沉下去了,这时候,麻附辛很有用

    • 感冒了,别的症状都没有,就是尿不出来。

    • 小便难(并不一定会很清楚地感觉小便淋涩),如因尿道发炎,那是另外的医法,

    • 这里是会让你莫名其妙地:
    • 怎么比平时上厕所少甚至不用去厕所了

    • 这种表现的少阴病,如果到西医那,
    • 可能就会是急性肾炎
    • 什么的。

    • 中医这里,就是少阴初感,立刻发生,马上医好。

    • 麻附辛关系到邪气伤了肾的泌尿机能

    • 标准的少阴病是处理肾脏的内分泌部分;
      关系到肾脏泌尿部分,往往是太阳病,或所谓太阳少阴之间的太少两感。
      肾脏忽然发生绞痛,也可以用麻附辛治疗

    • 麻附辛的尿不通,可以是肾炎小便涩感,但通常是没有尿液


    • 少阴病刚开始时,身体症状都不怎么明显的。

    • 如真武汤证刚开始,只是觉得没什么干劲。
      麻附辛刚开始,可能就是鼻子一整天都不太通了或一整天都没小便了

    • 又没水肿,但吃了麻附辛后,小便来了,突然就一直跑厕所。


    • 麻附辛或麻附甘
    • ,条文与临床,
    • 都不牵涉到下利。
      如果有下利,可能要想到真武汤

    • 若有下利清谷,那就要用到四逆汤,或可能是白通汤

    • 一旦有肚子痛,拉肚子时,那就更不是麻附辛结构的范围了。

      细辛是通九窍药,凡窍不通就可以用
      通鼻涕,通尿,男子不射精,女子经闭,也是麻黄附子两味调自律神经;
      细辛有钻通与驱寒效果,临床上没明显辨证点的,
      比如,坐骨神经痛,也常用麻附辛合芍药甘草汤
      坐骨神经痛了,到底要用麻附辛?阳和汤?还是当归四逆?
      先抓一下主证,如果没有主证可抓,那凭直觉给麻附辛。

      带状疱疹的疹可能已经好了,但后遗在神经上的痛点,要用麻附辛把它推出去

      皮肤颜色比较晦暗,人钝钝的,感觉行动不太平衡,
      皮肤有些粗糙麻木,好像没什么知觉;
      这种皮肤钝钝、人钝钝的,也是用麻附辛通窍

      当然,各种鼻病,都挂上麻附辛,效果比较好。

      受寒后,忽然瞎掉、忽然聋掉、忽然哑掉,或是吹了冷风牙痛,
      这一类九窍受风寒塞住
      的,都是麻附辛。

      九窍一起受风或七窍一起受风呢?
      有人是眼睛鼻子耳朵全部一起在发痒,七窍一齐发痒也是用麻附辛
      这些,都是参考辨证点,仲圣给的辨证点就是感冒

      牙龈出血,甚至牙痛,有时也可以用麻附辛驱寒

      麻附辛的头痛跟吴茱萸汤的头痛不一样,
      吴茱萸汤头痛是痛到烦、痛到恶心、痛到想撞墙,有可能并不是很痛,只是受不了而已。
      麻附辛的头痛,是冷气钻到脑子里,脑冷,头痛如劈,不会烦,但剧痛时痛到吓你一跳

      脑也好,肾也好,腰也好,在某种程度是连属的。
      所以,如果腰痛是不能转身的那种,可以用麻附辛把寒气逼出去
      若要加味,就加点川乌、干姜、延胡索之类。
      当然,这不是很标准的麻附辛汤证,是推扩使用。

      如果不是腰,而是手脚、肩膀有扯痛感,那是当归四逆汤。
      因为麻附辛是一个比较偏“急性“肾病的汤证
      身体常发冷的人,皮肤都是微微浮肿的,也可以用麻附辛,还可以加点知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