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洒河西走廊

 倩红 2020-01-14

      出了“扁都口”,就离开了祁连山,来到了河西走廊,这里是来自黑河河水滋润的土地,也养育着一座美丽的城市,张掖。

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断的黑河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其东为石羊河流域,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向北流入内蒙古高原额济纳旗,并在那里汇聚成洇波浩渺的湖泊居延海。

黑河古称“弱水”,弱水一词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据《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记载: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常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意思是对爱情专一。现在甘肃金塔县东北部鼎新镇,处黑河中下游东岸,是金塔县第二大绿洲,黑河流经其境时称弱水。

黑河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其流域 也是河西走廊最富庶的地方。

离开张掖,穿过黑河,沿着黑河水,向西、再向西。随着张掖绿洲的渐渐隐去,迎面而来的是越来越炽热的空气,仿佛大地在燃烧的一般。渐渐地,戈壁又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离嘉峪关越近,这样的感觉也就越加地深刻了。“天苍苍、野芒芒”,空旷的大地和苍凉的群山,在冷峻与炙热的日光下更加炽白。

坐着奔驰在连霍高

图片

速路上的汽车上,在湛蓝的天空下,透过窗外能看得很远很远,极目无边的戈壁。死寂一般的旷野笼罩着无尽的大地。日光照着戈壁,晴空碧云,天高云静。时而,遥远的天边,一列长长的火车行驶在戈壁的尽头。

我梦幻般依稀听到戈壁路上的驼铃声、眼前幻梦般浮现出金红的沙丘。

面对旷野戈壁,满目是苍凉与悲怆中却又蕴含着北方雄浑之美,是那样的悠久而深邃。

车如狂野的骏马,飞速的前行,路也无限的向前延伸,没有尽头,远方的山峦层层叠叠,徐徐向后飘动,无尽无止。

面对无垠的土地,我手拿相机,不断的拍片、摄影,我的思绪却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战马嘶鸣、金戈铁马。

霍去病,一个19岁的青年,因汉代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春天的那场战役,成就了他伟大军事家的美名。

那一年,他率军从陇西郡(兰州),巩昌(定西)、秦州(天水)诸地出发,在今兰州以西清远一带越乌戾山(今屈吴山)渡黄河,沿乌鞘岭北坡西行,涉狐奴水(武威市石羊河),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部落。

在我经过张掖时,仿佛又看到了千军万马厮杀于焉支山下。

是年夏,汉匈第二次河西大战。此战以收复河西结束。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李广等帅为他的策应部队,配合正面进攻的是公孙敖部,此役,霍去病再次孤军深入,采取大的迂回包抄,从宁夏银川之南的灵武渡河,向北越过贺兰山,向西北而上穿越腾格里沙漠,绕道居延海,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黑河南进,经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在祁连山合黎山之间的弱水地区,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起猛攻,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5王及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此匈奴哀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至此汉增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虽经千年苍桑岁月、人世的悲欢离合,都没有改变过。雄魂、豪放而酣畅的北方气质至此深深的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河西走廊是一条浸染着鲜血、埋葬着战袍的大地。他也是诗人的大地。

辽阔、苍茫的河西走廊这片造就了唐代“边塞诗”的沃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想到了王维、“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我想到了高适、“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我想到了岑参。在他们的笔下,是边疆大漠中恶劣环境,并由此衬托出英雄无谓的悲壮情怀的壮观景色,从奇伟美景中表达那种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雄浑悲壮”、“雄奇瑰丽”。

在他们的诗中,大漠、枯草、孤城、落日构筑出一幅幅壮丽的图景,不加雕琢地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

这是西北,也是河西走廊,车急速的驶向嘉峪关。此时,我又想到了王昌龄那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人未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分不度玉门关。”

不知何时,车内没有喧啸,如同黄沙戈壁那样的寂静,我静静的注视着那接着天边的戈壁,默默的诵唱着千百年可歌可泣的史诗。

阳光洒满的戈壁旷野里,极富生命力的骆驼刺、红柳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用特有的色彩尽染着这寂静的戈壁。映入眼帘的又是一幅令人窒息的图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