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选择3D拍摄的相机和器材(2)

 3D光影猎人 2020-01-14

关于3D支架

3D支架是立体拍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两台相机是靠它才组合在一起进行拍摄的,没有它两台相机无法组装在一起进行拍摄。这种3D支架不是一般的摄影用的云台,它有独特的要求,不仅要有安装两台相机的机座,还要有标尺,有水准器,有遮光罩,还要能均匀稳定地水平转动和垂直转动,这些都是必须的,根据立体拍摄的需要,3D支架目前可分为水平3D支架和垂直3D支架,反光式垂直3D支架是很复杂的,那么一大堆复杂沉重的设备其实就是为了一个目的:把两台相机的镜距拉近。这是为了近距离拍摄立体景物的需要,立体拍摄的实践证明,近距离(主题景物约8米以内)拍摄对两机的镜距很敏感,要求不大于7cm,否则没有立体感或者立体效果很差。这是由3D影像的规律所决定的。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轻便好用的3D支架,近距离拍摄只好采用反光式垂直支架,这种支架笨重复杂价格高,3D爱好者根本无法应用,很难想像3D爱好者花几十万元购买极笨重复杂的反光式3D支架。即使财大气粗的影视公司使用它,它的缺点也并未消失。上海有关方面的拍摄费用最低,3D广告片的拍摄费用十分钟内报价3.5万元。

    所以建议初学者先购一台单反或者微单相机,进行单机立体摄影实践,学习有关3D拍摄的知识增加其兴趣,当然如果银子充足同时买两相机最好了,同时买两台同型号的相机的好处是同一批次的产品,性能参数更接近,对3D拍摄更有利。单机立体摄影实践是积累经验和兴趣,为以后用双机拍摄打基础。单机拍摄过渡到双机拍摄是一个飞跃,而用双机拍摄立体照片过渡到拍摄立体视频又是一个飞跃,3D视频的拍摄涉及到3D视频编辑比立体图片编辑复杂多了。

    采用两台微单相机拍摄立体景物当然投资较大,但没办法这是必须的,其中最不易解决的是双机立体支架,国内至今没有合适的使用双机的3D立体支架商品可供采购。数码单反与单电类微单类相机型号很多可供选购,比如佳能的EOSM6索尼的RX10,松下的GH3这些相机性价比都很高,索尼和松下的相机在视频拍摄方面更有独特的优势,更高档的相机在视频拍摄方面如果没有特别可用的优点,对于3D拍摄来说没有更多的意义。相比立体支架就不同了,国内没有此种商品,进口国外的支架至少几十万元,最重要的还不是价格,它使用时极笨重调整复杂使它的适用性很差,致使3D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3D视频至今未能推广的原因。目前最适用的还是倾角式3D支架,可拍3D照片和3D视频,这是一种与反光式垂直立体支架构造不同的一种新式支架,也是国内唯一的一种即能摄影也能摄像的3D支架,但是这种支架现在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未量产供应市场,有需要者只能私人定制

既然反光式垂直3D支架缺点太多,所以有人不用双机来拍摄立体而用专门用于立体拍摄的摄像机(3D一体机)来拍摄立体影像的,不过由于这种摄像机内两镜头的距离是固定不能调节的,它所适应的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目前市售的3D摄像机的两个镜头的距离多在3-4CM,它的适用拍摄距离只有约4-6米也就是说拍远一点如10米以外的景物立体效果就差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这在商业应用中是个重要的缺点,我们要求同一套设备即能拍摄8米内的近景也能拍摄几十米外的远景,显然3D一体机无法达到这种要求。3D摄像机使用时也需要安装在可方便旋转和俯仰操作的云台或支架。

    所以要想在各种条件下都得到好的3D效果还是得设计两机可分别调整距离的方案,没有其它的办法。  立体影像拍摄的实践证明,近距离拍摄的景物(主题目标在8米之内)的立体效果最好,但对两相机的镜距与被摄景物的距离也十分敏感,要求两相机的镜距不超过7cm,而两台相机或者摄像机并排靠在一起,其镜距无疑远远超过了这个距离,导致很多人用单机拍摄两次的3D效果很好改用双机拍就没效果了。而这个近距离拍摄恰恰是我们最常用的,这个两相机的小距离问题真是不好解决,人们想到各种办法,例如“怎样用双机拍摄立体照片”中图7,图8,图9,图10中所示,两机异常组合又导致两图像颠倒或错位,操作也很不方便,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国外流行的方案是把一台相机水平放置,而另一台相机垂直放置,在光线经过的路径上放置一片45度倾斜的半透镜片,这种镜片可透过50%的光线,直达水平放置的相机,另外50%的光线被45度倾角的镜片反射给垂直放置的相机,两台相机可各自调整到使用者所需的水平距离。这也是国外产品常见的一种结构。原理见示意图19

                      怎样选择3D拍摄-图16  图19

这种设计可使两机在各自的轨道上调整距离而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近距离。原理上看来倒不复杂,但是实际制作起来就复杂得多,不仅制造工艺精密调整也很复杂,成本当然也可观了。仅这块特殊的半透明反光镜如果进口的话据说就要每平米一万美元,整体制造下来的 价格就可想而知了。而且每台相机只能得到50%的光线,调整复杂,整体的3D支架很笨重(近20公斤)很难得到3D爱好者的青睐,这也是目前3D影像没有很好推广的一个原因。由于两相机的位置关系,想利用我们使用的简单的同步调焦和简单的帧同步难以实现,需要安装专业的同步装置,从而使整个3D装置更加复杂化了。甚至就连最普通的相机的调整也不容易,例如变动拍摄任务把摄像档更改为摄影档;更改测光模式把平均测光改成局部测光或者点测光;光线太强或光照较弱需要增加或减小曝光补偿或改动ISO感光度等,调整对焦等这些可能随时需要调整的操作由于两相机的安装位置原因而变得操作和观察十分不便,特别是当需要多次转场拍摄时更加不便,致使这种3D支架很难推广应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3D影视业的发展。国内某企业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反光式3D支架如图20,图21,图22和图23:

 威尔帝支架图2--价格图20    威尔帝支架图--全套价格图21

22             怎样选择3D拍摄-图20 23

这种反光式垂直支架配置有偏光监视器是可以当场看到立体效果(要戴偏振眼镜),但监视器使用偏光式严重降低了屏幕的分辨率,当需要检查相机的对焦情况时,需要转动相机的对焦环配合图像放大钮在屏幕上观察对焦情况,屏幕的低分辨率对对焦的判断是有影响的,单独精细转动单个相机对焦环并同时观察对焦情况,这种操作对于这种3D支架是很困难的,实现这种操作需要添加精密的伺服机构(观察图20)这个操作是极重要的,相机虽然有自动对焦的功能,但并不十分可靠,失焦的作品后期很难补救,极易造成废品。反光式3D支架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把两台相机的水平间距调到零。可惜这两个优点都不是特别重要也不是必须有的。两机的水平间距根本不需要调到零,当场能看到3D立体效果固然不错,但它这种特性也是有代价的,所谓的代价就是以上所说的缺点。

在3D拍摄的工作中,摄像师必须在拍摄前对所要拍摄的场景的3D效果作出判断,俗称踩点或勘景,对所要进行拍摄的场地进行观察,对拍摄时间,光线,拍摄对象,机位及其它可能对拍摄有影响的因素进行评估,选择最佳的拍摄机位,最佳时间,这种对所拍摄场景的3D效果的判断可以根据实际的拍摄经验来作出的,对不利于3D表现的背景或者场景,能改变的尽量加以改变。比如目前的流行音乐晚会,绝大部分就不适合表现3D效果:表演现场光线暗淡,几支探照灯来回乱晃,背景是急速变化的投影图案,时不时的喷出几股烟雾。而3D拍摄对背景的要求较高,理想背景必须是实景,这在舞台上很难做到,但至少要用稳定的图案如山川河流,田野村寨,亭台楼阁等来做背景,灯光也应该明亮柔和,不能急剧变化,这样才有利于3D感的表现,急剧变化的背景图案和乱晃的灯光只会造成观看者的眩晕。其实前面所说的音乐会的场景即使是2D的平面拍摄也往往是不可取的。试想,几个女演员在表演民族舞蹈,观众在集中精力欣赏优美的舞蹈和音乐,而背景急剧变化的图案和乱晃的灯光只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起到渲宾夺主的作用,还不如配以稳定的田野草原风光类背景,更能衬托动感的舞蹈美。所以拍摄现场情况的判断主要还是靠人的智慧来判断,才能发挥出设备的功能。另外我们的3D拍摄有些是现场实录不是拍电视剧,你如果对所要拍摄的场景不做预先评估,只等到拍摄开始时才从显示屏上查看3D效果可能为时已晚,设想,你不能等婚礼典礼开始后才从3D显示屏上看到3D效果不佳就急忙喊:“停一下,3D效果不好,我换机位试一下”众人都等着看着你搬动笨重的3D拍摄设备,慌乱地调整一堆复杂设备,这种情形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对拍摄现场的效果评估是对摄像师的基本功的一个考验,一旦出错的损失有时是不可挽回的。

3D立体影视首先要保证观看的舒适度,这个舒适度简单来讲就是不眩晕不胀眼、轻微或者尽可能的没有重影、出入屏合理等等。观看舒适度因人而异,不同的观看者可能有不同的视觉反应,要以大众化的观看能力作为平衡点,不必刻意的去强调立体感。

(内容选自《立体摄影与立体摄像实用技术》2017年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