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晋中龙白金墓发掘简报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1-14
2018年5月,为配合太原东二环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晋中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龙白村抢救性发掘了13座墓葬(图一),其中有4座为金元时期墓葬,其余为明清时期小型土洞墓。金元时期墓葬中有一座砖雕壁画墓(编号M7),保存状况良好,墓壁有墨书题诗,较为罕见。现将此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   墓葬形制
 
M7位于龙白村西,所在区域为典型的黄土冲积台地,周边地势平坦。墓葬开口距现地表约0.4米,发现时保存基本完整,墓室内有大量淤土,壁画保存较好。此墓为一座八边形仿木构单室砖雕壁画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方向170°(图二、三)。

图二  M7平、剖面图 1. 黑釉盖钵

图三  墓葬全景
 
墓道  位于墓室南部,竖穴土坑式,平面呈窄长条形,直壁,平底,长1.9、宽0.7、深3.8米,东西两壁南端各有4个半圆形脚窝,上下交错分布,宽约0.2、高约0.15、进深约0.15米。墓道内填浅黄色五花土,土质较松软,南端近底处杂乱堆放青砖若干。
 
墓门  券洞式,宽0.7、高1.3米,顶端距墓葬开口2.3米,北接砖券甬道与墓室相通。墓门以青砖斜插封门,其外侧再用青石板封堵(图四)。

图四  封门
 
甬道  平面为长方形,券顶,宽、高与墓门相同,长0.35米,底部铺平砖。
 
墓室  系土圹内砌筑砖室。土圹平面呈圆形,直壁,平底,直径约2.8米。砖室平面呈八边形,对边长2.3~2.54米,每个壁面均为长方形,宽0.9~1.08、高约0.8米。墓室底部自东西壁南端向北砌筑棺床,表面以方砖错缝平铺,南北长1.77米,与墓室同宽,前立面为须弥座式,高0.4米。墓室南壁为墓门,北壁设一拱形壁龛,宽0.53、高0.57、进深0.36米,底部与棺床相连(图五)。墓室壁面之上为仿木构砖雕。相邻壁面交界处均设影作倚柱,其上砌出柱头、阑额,之上承普拍枋,枋上承柱头铺作。铺作形式相同,均为四铺作出昂形耍头,即栌斗上承泥道拱及华拱,泥道拱两端置散斗,散斗上托影作连隐慢拱,华拱出跳承昂形耍头。两柱头铺作间置一散斗。斗拱之上承橑檐枋、檐椽及滴水。滴水系在条砖窄边一端磨制一个凹槽,凹槽约宽17、深3厘米,凹槽相连,呈波浪状。滴水之上为圆形叠涩墓顶,青砖砌筑而成,共22层。墓室通高3米。墓砖规格相同,条砖长约35、宽15、厚约6厘米,方砖边长约35、厚约6厘米。

图五  从墓道看墓室
 
墓室棺床上未发现葬具痕迹,清理时仅发现两具人骨,南男北女,均头西脚东。男墓主人骨保存较好,高约1.6米;女墓主为二次葬。棺床西南角放置一件黑釉盖钵。
 
二    墓室装饰
 
墓室仿木构件均施彩绘,其中东、西两侧各壁面相对应位置的装饰内容与纹样均相同(图六~九)。阑额饰白地红彩方格纹,柱头铺作、散斗、影作连隐慢拱施红彩,部分见有白色彩绘,多已漫漶不清,橑檐枋施白彩,滴水前端涂黑彩。西北壁与东北壁倚柱柱头正面绘白地黑彩斜“十”字纹与斜菱格纹,普拍枋绘白彩与黑彩双折线,折线间填白彩花卉纹,拱眼壁内绘白地黄彩折枝花卉。东壁与西壁倚柱柱头正面饰黑地白彩花卉纹,普拍枋饰黑白彩相间的斜菱形纹,拱眼壁饰黑地白彩折枝花卉(图一〇)。东南壁与西南壁倚柱柱头正面饰白地黑彩斜“十”字纹,普拍枋饰黑地白彩连续S纹,拱眼壁饰白地黄彩折枝花卉。
 

图六  墓室北壁

图七  墓室东、东北壁

图八  墓室西、西北壁

图九  墓室东南、南、西南壁

图一〇  墓室西壁拱眼壁
 
墓室壁面无地仗,直接在砖墙表面刷薄白灰层。壁面以黑彩为界格,内题诗文或绘画。东南壁和西南壁构图形式相同,均以红彩绘高大四腿花几和瓶花,瓶内花卉漫漶不清(图一 一)。

图一 一  墓室西南壁彩绘花几、瓶花
 
墓室东、西、东北和西北壁壁面各有墨书七言诗词一首,书写形式相同,楷书,每首竖排6行,满行5字,共28字,内容均是描写晚春时节景色。
 
东壁:
 
溶々洩々作」春晴,绣毂雕」轮出凤城。帘」里红妆方语」笑,通衢争听」卖花声。
 
东北壁:
 
城里春归残」芍药,路傍雨」过损蔷薇。惜」花情绪无由」禁,那更余红」掠面飞。
 
西北壁:
 
轻花细叶满」林端,昨日春」风晚色寒,黄」禽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
 
西壁:
 
面々风来面」面香,草衣添」重日添长。□」花落后蜂虫」懒,柳絮飞时」燕子忙。
 
东壁诗词内容与宋徽宗《宫词》[1]相较,前三句均有不同,后者为:“娇云溶漾作春晴,绣毂清风出凤城。帘底红妆方语笑,通衢争听卖花声。”西北壁诗词与唐代诗人宋雍《春日》内容几乎一致,仅有“晚”字后者作“晓”字、“禽”字后者作“鸟”字。其余两首均为七言绝句,出处无考。
 
三   出土器物
 
此墓仅出土随葬器物1件。
 
黑釉盖钵  1件(M7︰1)。出土于棺床西南角近西壁处,出土时盖面朝下与器身分置,钵内放有炭化粟壳。盖顶微弧,曲壁。器身呈筒形,子母口,深直腹,近底处内折,矮圈足。盖内外壁除口部以外均施黑釉,器身足端及口部未施釉,其余部位施黑釉。盖径14.2、高3.4厘米,器身口径12、足径8、高12厘米(图一二、一三)。

图一二  黑釉盖钵(M7 ∶ 1)

图一三  黑釉盖钵(M7 ∶ 1) ( 约1/3)
 
四   结 语
 
龙白M7为山西地区宋金时期常见的八边形仿木构砖雕壁画墓,墓葬形制与晋中昔阳松溪路M1[2]相似。松溪路M1分前后室,前室平面呈八边形,后室为一小龛,龙白M7墓室也为八边形,北壁有一圆拱形壁龛。龙白M7出土的黑釉盖钵,器身与山西大同金代徐龟墓出土瓷罐(M︰10)形制相近[3],该墓墓主卒于正隆六年(1161年)。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黑釉盖钵,判断M7的时代为金代。
 
宋金时期的砖雕壁画墓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且壁画装饰题材以墓主夫妇对坐、伎乐演奏、庖厨、备茶备酒等日常生活类题材为主,目前可知山西地区以诗词为主要装饰内容的壁画墓较为少见。山西壶关上好牢宋金墓M1[4]、长子小关村金代纪年墓[5]等一些墓葬中也发现有墨书题记、诗词等内容,但均是以壁画或砖雕等其他装饰内容为中心,所题诗文与壁画同时出现,位置或处于壁画之上,或从属于壁画,非装饰主体。此墓装饰题材以墨书诗词为主,一方面可能出于墓主身份或者个人喜好的原因,另一方面或许反映了该时期墓葬装饰题材趋于简化。
 
此外,M7在墓葬形制与墓室装饰上还有两个特点。其一,墓室土圹直径仅2.8米,与同类型的墓葬相比规模较小;墓室北壁与墓门对应位置设一拱形壁龛,而非常见的妇人启门类结构;斗拱形式简单,均为柱头四铺作加散斗的组合形式。其二,墓室壁画布局为中心对称形式,墓室西北、西、西南壁拱眼壁及普拍枋装饰内容和形式分别与东北、东、东南壁相同,墓室东北、东壁与西北、西壁及东南壁与西南壁的壁画形式和内容也相同。
 
本次发掘为研究晋中地区金代丧葬习俗、历史文化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墓中相关的诗词内容对于考证诗词词牌的流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领队:刘岩
发掘:刘岩、赵辉、胡慧鑫、崔晓东、李全贵、郭东芳、张宏伟
摄影:赵辉
绘图:耿鹏、赵辉
执笔:赵辉、刘岩、胡慧鑫、崔晓东

[1](明)毛晋编《二家宫词·卷上》,《四库全书》本。
[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昔阳松溪路宋金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1期。
[3]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大同市金代徐龟墓》,《考古》2004年第9期。
[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壶关县上好牢村宋金时期墓葬》,《考古》2012年第4期。
[5]长治市博物馆《山西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文物》2008年第10期。



图文来源:《文物》2019年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