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外出一趟,裤子摔了个洞,膝盖磕破了皮,该如何建立安全意识?

 梦里蓝天_2014 2020-01-14
01


昨天带弟弟去打预防针,妃妃也要跟着一起去。到了卫生所的时候,把妃妃从车上放下来,我抱着弟弟就走在前面,妃妃在后面紧跟。

刚准备踏进门口,就听到妃妃扑倒的响声,回过头看,她眼泪已经挂在脸上。

我一手抱着弟弟蹲下来,一手抱抱她安慰说:”怎么摔的?妈妈看看哪里疼?”

妃妃挽起裤脚,裤子摔了个洞,膝盖磕破了皮。我看了看地面,水泥路,还有一些凹凸不平。

帮她擦擦眼泪,牵着手,走进卫生所,让她坐在椅子上休息,我带弟弟去打预防针。

弟弟很勇敢,打预防针的时候并没有哭,我跟妃妃讲弟弟的表现,接着问她:

”如果下次再摔倒的时候,自己爬起来时,可以忍住不哭吗?如果做得到,就是很勇敢。”

妃妃皱了一下眉,摇摇头。

其实,一个4岁多的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不可能要求她还不能表现情绪,我只希望她能够懂得,这种场景下,她的情绪表达对应的情感词汇,比如:“勇敢”,“坚强”。

02


下午回到家,妃妃把摔倒的事情告诉奶奶,奶奶重复地唠叨:

“这么厚的裤子,还能摔破,是新买的……”
“让你跟我在家,不要出去,不听话……”
“摔跤痛了吧,哭了吧……”

我知道奶奶这也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疼爱,希望她不受伤害。

如果是以前,我也可能和奶奶一样,一发生意外情况,就劈头盖脸地批评指责孩子所犯的错误和造成的后果。

可是现在的我明白,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从这一次的摔跤中能得出什么经验。

晚上冲凉的时候,妃妃一直提醒我,水不要碰到伤口会很疼的。我们一边冲凉,一边聊这个事。

1、问清过程细节

我开始询问:“你当时跟在妈妈后面,是怎么就摔倒的呢?”

妃妃:“地上有石头,踢到。”

我接着问:“你是不是跑太快了,没注意?”

妃妃:“妈妈,你抱弟弟走太快了,都不等等我。”

瞬间觉得自己内心有些愧疚,当时自己确实担心打预防针的人比较多,有点着急,想快点去排队,忽略了妃妃。
  
 2、 深入探讨如何避免

我:“你是希望妈妈等等你,对吗?”

妃妃:“是的,你总是跟弟弟好。”

我:“我也跟你好啊,但是弟弟是小孩,要妈妈抱。摔疼了,下次再跟妈妈出去,还是跟爷爷奶奶在家?”

妃妃:“我跟你去广场玩。”(
出去总是叫我带去广场玩……)

我:“如果保证下次不摔倒,我们要怎么办?”

妃妃:“我看路,停下来,跨过石头。”

对,这个正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补充说:“你说得对,出去要注意看路,有石头,我们可以停下来,绕过去,这样就不会踢到石头。”

03


日常如何帮助孩子强化安全意识?

要在各种场景下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会带来伤害的。

当孩子要去碰热水壶时,你要告诉孩子,开水会烫伤,会起泡。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倒出少许开水,稍停片刻,让孩子摸一下,让Ta对烫有个感性认识。

洗手时,要提醒孩子尽量不要把水洒到地上,以免滑倒。

孩子都喜欢登高爬低,虽然Ta对高也有恐惧,但好动与好奇,又常使Ta在玩耍中忘了危险。父母要常提醒孩子,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

比如:坐公车不要从窗口上俯身向外伸手,不要从阳台处向下探身,不要试着从高台上跳下来等。

比如,当汽车过来时,妈妈不要只想着急忙抱起孩子,而最好是牵着孩子的手,避到近侧的路边。

让孩子能亲身体验到怎么办:

告诉孩子不要在马路中间玩,横穿马路时不能猛跑,过路口时,要让孩子记住走人行道,看红绿灯。可以教给孩子儿歌:红灯停,绿灯行……

生活中有许多可致意外的因素:

如小扣子、小玩具会被孩子吞入口中而卡着孩子,锐利的物品会扎着孩子,电插座会电着孩子……

防意外教育,建立安全意识要随时进行。

你做的这一切,都会让孩子的童年描绘一幅画面,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Ta自己安全意识里的潜在信号,或好或坏都影响Ta的一生。

这幅画面的基调是你不经意间替Ta完成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和骂是最简单粗暴的,看起来也是最省事的。但从长远发展,这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不是让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希望在亲子教育的道路上,自己一步一步正确引导孩子,做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