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袁承志dtau70na 2020-01-14

研究真历史,细节是没法戏说的,不管今日之局面如何,历史上该是什么情况,就应该表述为什么情况。

明代中原王朝在与朝鲜半岛政权划界时始终处于退缩态势,这是对满族人民的一种伤害。因为鸭绿江、图们江两岸都是女真人民的生活和开发的故地,他们于上繁衍生息多年,最后中央政权轻易放弃。其土地上的人民要么流离失所,要么被迫内迁,留在故土的女真人民遭受半岛政权歧视、提防,被迫住在北进者指定的范围内。最后,还是努尔哈赤等人到朝鲜半岛北部越江扫荡,才把他们带走。(参见《建州女真与朝鲜半岛之十:后金兴起,萨尔浒之战朝鲜递上投名状》)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明朝朝廷与女真人民的恩怨。在明朝,女真崛起势头很难阻挡:首先,没有在金代随统治者进入关内而留在东北的女真人民,早在元代就有所发展进步,大量吸收了汉族的农业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渔猎民族,更不是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一定程度上施行农耕文化,生产力水平比较高,在战争物资准备上有一定优势;第二,由于明朝的经略东北与安抚女真上层人物,使女真人民看到了发展前景,他们不断南迁,和汉民族农耕区域逐渐接近和毗邻,以及对汉族大一统思想的接受,最终冉冉升起了定鼎中原的野心;第三,女真人民涌现出一批卓越的民族领袖,远的如范嗏,中期的如猛哥帖木儿,后期自然是努尔哈赤,明朝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把崛起的女真人民全面深刻纳入到中原文化和经济圈里,愚蠢地相信半岛政权(号称“小中华”)的挑拨离间,误认为女真人民是野蛮部族不值得感召,结果错失宣扬中原文化和建立稳固地方政权的先机,把自己的人民推向了对立面。明明建立了建州,却不能更进一步施行和内陆一样完备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使得女真形成了组织化规模,便于管理和集结人民,满族势力趁势崛起。所以说,明朝被高度汉化的满族民族政权取代,非一朝一夕之事,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满族入主中原前后,既有高度汉化的一面,也有驾驭桀骜不驯的蒙古族的手段,最终扩大和稳固了中国固有疆域,为我们今天的领土范畴提供了法理依据。

长期以来,从域外传来杂音,妄图把清朝历史割裂于中国历史之外,有些脑壳欠圆的国人跟着瞎起哄。其实,不用说太多道理反驳,我就从一个方面反问一下:把清朝历史割裂于中国历史之外,把满族屏蔽于中华民族之外对谁有利?当然对日本人有利,对和日本人明掐实舔的韩国人有利。当女真和清朝游离于中国历史之外的时候,就是给外国侵略者侵华行径找到掩饰借口的时候。有些域外人总以为中国人看不透这些,其实在我看来,出不了战略家的民族就不要费这个心思继续挑拨离间了,中国的明白人很多。

我这个人喜欢揭人画皮,特喜欢揭历史画皮,一定要揭到有些人无可辩解为止。对那些篡改历史者而言,明明是俗脂劣粉,画张驴皮就能冒充“北方有佳人”了吗?

以下正文。

先从朝鲜古籍《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谈起,谈谈朝鲜历史上的慕华之心。

我在《朝鲜贡明的奇异贡品,女真路袭下的处女、火者、鹰犬、金银的命运》一文中引用了《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两张图,现在再展示两张该书文字页,看看历史上朝鲜是如何倾慕中原自黄帝以来的道统的。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朝鲜古籍《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序

这可能是手写的两张插页。划线部分内容是:“黄帝尽分野,唐虞分十二州,夏有禹贡,周有职方,秦汉已降各有志有图。”这意思就是说,这本书继承的是中原文化传统,修志绘图。“皇明驭宇,文䡄(怀疑是把‘轨’字写错了)攸同,作一统志,四海万国莫不包括,猗(一般写为‘漪’)欤盛哉!”这是对大明一统的钦慕,也学着编了这么一本朝鲜(东国)舆地志。我不笑话朝鲜古人,能够虚心学习中原文化,值得赞赏,可笑的是其后人篡改历史,不自量力。

关于《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今后我还会发文论述。

自明至清,长白山都内属中国,和朝鲜半岛政权没有一点关系。

我这个人引用现代论文材料时,总抱着一种怀疑态度,很多论文作者引用材料不与原文对照,只会辗转抄录,甚至不明原书本意。但有时原著材料也是有问题的。我在《朝鲜贡明的奇异贡品,女真路袭下的处女、火者、鹰犬、金银的命运》一文中写道:

据《长白汇征录·山川篇》记载:长白山“韩人称之小白山”。这是因为清末很多朝鲜人越境来到了中国东北,清朝要么驱赶返回,要么要求留下的人剃发易服,引起朝鲜人不满,故意把清朝尊奉为神山的长白山蔑称为“小白山”。

在我写本文时,那篇文章阅读量已经超过一万了,结果我还是栽在这条引用的材料上了,因为这个观点不确切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长白汇征录》作者张凤台,是晚清长春府知府、长白治公所治所委员(知府衔)。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最近我读其他史地著作,认为这本书对长白山的这一条记录还是有问题的。下面我逐次展开。

我先找到明朝兵部存留的书籍。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这两幅历史地图来自明朝冯瑷写的《开原图说》。冯瑗是明万历己未(1595年)进士,官居开原兵备道。该书图文并茂,是一部难得的记载明朝开原军事地理的书。《开原图说》是明代最重要的军事地理著作之一,对于研究辽东地区的辽北边墙、城堡、职官、军马、民屯、墩台等,为第一手可靠资料,史学价值和军事价值极高。冯瑷历任湖广茶陵知州、山西泽州知州、贵州司员外郎、云南司郎中、山西参政、开原(辽宁)兵备道兼河南布政司。这本书如何我们姑且不论,但看上图示例:

建州地方证明该地区是明朝土地,因为已经升格为州,朝廷自然有一定的管理权限。那些所谓“夷”是羁縻的“野人女真”等部族,但这些部族均受中国节制,否则本图就不应叫“控制外夷图”,结合明朝的“封贡体制”和曾经设置过奴儿干都司,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众夷首领都标注图上,说明明朝对这些地方势力了如指掌。

“长白山”完全画在中国境内,和“朝鲜地方”没什么交集。

“鸭绿江”是界河。“阿也苦海”画在“朝鲜地方”之外,也是边界。但“阿也苦海”是哪里?你百度不到,我在下面说明。

明朝地图看完了,我们来看清朝地图。下图摘自乾隆年间的《大清一统志》,很明确,在清朝,中朝界河就是鸭绿江和图们江,长白山还是在中国境内,与朝鲜无关。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下面看《大清一统志》对长白山、鸭绿江和图们江的记载。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在这一页,记录“长白山”:“山巅有潭”,就是天池。“为混同鸭绿诸江之源”,混同江,古代说法不一:《辽史·圣宗纪》,太平四年(1024年),“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金史·世纪》,“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混同江“源出长白山,北流经五国城,又北合松花江,东注于海”;明《寰宇通志》卷116,松花江“合混同江东流入海”;明《辽东志》卷1,混同江在“(开原)城北一千五百里。源出北山,南流合松花江入海”。混同江得名大概如下:黑龙江汇合松花江后到乌苏里江口一段,因松花江含沙较多,水色淡黄,注入黑龙江后,水色北黑南黄,经久始混,故名。不管混同江指具体哪条江,都表明长白山是众多江河源头,包括鸭绿江和图们江。“我朝发祥于此”,说明清朝非常重视长白山,不可能把发祥之地主动让给朝鲜。关于女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传说,参见《建州女真与朝鲜半岛之六:从三韩、高丽到朝鲜,半岛在元完成汉化》。

在“鸭绿江”条目中则写道,“朝鲜以江为界”。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下面我们还是看《大清一统志》的后续记载。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仔细看介绍,“长白山”条目没有写与朝鲜有关的一个字,长白山是清朝的内山。这段写道:“(金世宗)大定十二年(1185年),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说明女真人民一直把长白山视为神山,不能随便登山亵渎。文中还提到,“(长白山)内禽兽皆白”,从科学角度讲,禽兽皆白应是白化病表现,是一种退化。似乎是因环境比较封闭,动物群体不可能繁衍太大,近亲配合所致。说明长白山环境复杂,有许多封闭的地形。这种环境下,朝鲜人越境进入长白山,只可能是偷采人参等土产的一过行为,留下长期刀耕火种的可能性不大,这些流亡人的生产力水平没这么高。简单讲就是朝鲜人很难长期深入到长白山内部生活,他们应该就只能在长白山边缘打转转。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在上面记载中。“鸭绿江”条目说,“与朝鲜分界”,“《通典》,马訾水一名鸭绿江”,“水色似绿头,故名”;“图们江”条目说,“流绕朝鲜北界”,“《通志》云《明统志》有阿雅噶河,源出长白”,“……徒门河(图们江)……与阿雅噶河一水耳”,“阿雅噶原作阿也苦”。这就解开了“阿也苦海”之谜,“阿也苦海”就是图们江,说是“海”可能是因水大的缘故。这些记载说明明朝中后期和清朝都是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边界的界河。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在《大清一统志》里,确确实实是把长白山列为国内领土的,和朝鲜边界就是鸭绿江和图们江,可参见上图《吉林图》,在这一点上清朝和明朝记载一致。

这里有一个问题,鸭绿江与图门江不相接,这样必然涉及两江之源中间要有一段陆地边界,这个陆地边界是那么神奇地恰好把长白山天池分割为两半归两国所有吗?我在前文说过,朝鲜人不太可能长期进入长白山深处,更不可能在天池有太多动作,故而这个陆地边界一定在长白山主峰以南比较低矮的余脉处。这就涉及“长白山”是不是“小白山”的公案了。

我要修正我在前文中的一个说法。根据更早的历史资料,“长白山”不是“小白山”,“小白山”是“长白山”的南缘,“小白山”脚下才应是中朝的陆地边界。

我找到的新的历史资料是《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年-1741年)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此书开始编制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年),历时两朝二十八年。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巨著。

在《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百六十五有一幅《盛京疆域全图》: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我们放大此图长白山部分: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这里明确标明“长白山”不可能是“小白山”,“小白山”只是“长白山”南缘的一座山或一部分山系。应该是因其山比“长白山”主峰矮小,故而称其为“小白山”,且其在中朝边界上,是界山,故而单独标明。说明《长白汇征录》的说法可能是不确切的,因为清朝晚期的证据不能否定清朝早期的证据。当然后来“小白山”完全落入朝鲜人手里,中朝边界自中方又退缩一部分,也许朝鲜人把“小白山”所指范围扩大,就有了侮辱清朝的说法。

我手头没有详细的世界地形图,不能确指“小白山”是长白山南部哪座山头,只能留待今后找到新的资料后再补充了。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这是朝鲜的一幅古地图,朝韩人士说“白头山”是“长白山”,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们的邻居现在都不大说实话,历史上“白头山”也许就是指“小白山”呢?该图把日本“对马岛”也画进朝鲜地图了。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从这张现代地形图中标明的山系名称来看,“白头山”确实不是“长白山”,它只是长白山以南的余脉。

鸭绿江中的岛屿和图们江口的岛屿历史上都属于明朝和清朝。

我在《朝鲜贡明的奇异贡品,女真路袭下的处女、火者、鹰犬、金银的命运》一文中指出:“我要强调的是鸭绿江中的岛屿归明朝所有。”现在找到了新的证据,说明鸭绿江中的岛屿和图们江口的岛屿历史上都属于明朝和清朝。

我们还是放大《盛京疆域全图》: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图们江口

以下是今之图们江口岛屿形势图: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鸭绿江中的岛屿

这个不用多说了,请仔细看就是了。自明朝起就时有朝鲜边民非法越境垦殖明朝土地(包括岛屿)的事发生,但是到清朝仍然把这些岛屿画入中国国内,说明清朝是不承认朝鲜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的。下面是《奉天府南分疆域细图》细节: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再次标明鸭绿江中岛屿属于中国。这样看来,明初李成桂“回师威化岛”事件,是高丽军队在侵入中国境内,在中国领土威化岛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威化岛在今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江心,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

两江源于一山,明清朝鲜人越境垦殖中国土地性质的历史考证

这是今天鸭绿江上的岛屿图,对照清朝初年地图,说明清朝在对应地点画出的较大岛屿是准确的。

我想据此说明,从历史上看鸭绿江与图们江上的岛屿都属于中国,两江两岸都曾经居住过女真人民,女真人民内迁不代表这些岛屿自动成为朝鲜土地,朝鲜人越境垦殖才引发了诸多历史上的中朝边界问题。这有许多历史资料记载,本文不及表述。我们先厘清这些土地的性质,以后再谈这些问题的实质就不算突兀了。

不管明清时代中朝边界中国方面如何退缩,最终边界是稳定在鸭绿江和图们江一带的,朝鲜古地图也承认这些。这就证明清末日本人提出“间岛问题”,战后韩国人继承日本人衣钵,狂妄挑起“间岛问题”是一种对自己祖宗的背叛。希望那些域外鼓吹者能看懂他们老祖宗用汉文写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等书所画的历史地图。想要篡改历史,最好先把这些古籍在全世界全部销毁再说,否则永远混淆不了是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