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

 01一线 2020-01-14

/01一线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来了。我们大中华年年经历“鼠”不尽的年俗。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每个地方都以不同的习俗来迎接它。春节来临之际,公司《金圣报》将出版“春节特刊”,要求以“年俗”为主题,介绍各地的过年习俗。

中国年,在我们江西吉安永和,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小年。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户室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展示和迎接新年新气象。

小年那天,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室外卫生,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二十四,离春节只剩下五、六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接下来的这些天,过去是各家各户没夜没日地排队爆花米,结花米,炒年货;没夜没日地排队轮作豆腐,油炸豆腐泡(我们这里叫酥煎豆腐)。连日上农贸菜圩市场办年货。还有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除夕,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确切说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 “大年三十”是春节的高潮。大年三十体现“合家欢聚”,这也正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人生理想之一。到了年三十,过去,家家户户的男主户领着孩子们写春联,贴春联。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如;“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抬头见喜,出行平安”,门缝上贴“开门大吉”,院内贴“满院生金”,粮仓牛圈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女主户忙着祭祀,祭了厅堂祭祠堂,祭了祠堂祭厨房。这时候,门巷里劈劈啪啪的闹响着爆竹。如果没有立春,在除夕那天,在家子孙们白天还要去给自己逝去的长辈们修墓挂纸。而女婿和女儿要去送节,带糖、烟、酒、点心一类看望父母,而且是要求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到了晚上,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般会要赶回家团聚。当然,接到压岁钱,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孩子们一年到头也就指望此时能得到个压岁包,这样才能香甜入睡。

大年初一,凌晨放鞭炮,为“开年炮”,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俗定那天一整天要吃斋,不能倒垃圾,不能把用过的水倒掉,寓意“屯财”。大年初一的早晨,饭桌上只摆四样象征意义的小菜:红红火火的红萝卜、财源茂盛的大青菜、白白净净的片豆腐、年年有余的块头芋俚。吃过早饭,大人小孩整装待发,挨家挨户的去拜年。人们见面互相祝贺道声:“过年好‘恭喜发财’”那天,人们可以吃到很多的零食——至少这天大家不必担心挨打受骂……

对于拜年,拜过家门拜亲戚。俗话说“初一子、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姑丈”。按照乡俗,“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舅公大过岳父母。”所以,大年初二,大家相约去给外公外婆、舅舅、舅母家拜年。之后,拜过姑父姑姑拜姨娘,拜过姨父姨娘拜姐夫妹夫姐妹,再有时间,就去拜老师、领导和同事友人。

亲戚师友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叙叙旧,感情也就在这拜年的走往中得到了联络和升温。直到元宵节,春节就算过完了。此后,大人们就准备春耕,小子们就准备报名开学了。

春联,团圆,祈福,拜年,贺岁……永恒的中国年,久远的“过年”情结。拜年和闹元宵延续至今,已成了一种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庐陵大地上永和的“年”文化,“年”精神,“年”味道,“年”感触,“年”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