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学基础知识》必读

 昵称5466805 2020-01-14

一、词的慨念及起源

很多人都喜欢宋词。如果粗浅的看来,填词不是很难的事。选定个词牌,找出对应的词谱,按照这个词牌的词谱按字填上,平仄合律,韵没押错,意思通顺就可以了。所以,在不少初学者看来,填词比写近体诗容易多了,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的初学者尝试填词。其实,填词没这么简单的。不了解词的来龙去脉,不知道词里的平仄的音韵含义,不懂得什么样的牌子适合那类的内容,不知道词的诸多概念、本质和内涵,那么,我们随随便便所填的词,只能是照着葫芦来画瓢,好有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只能是套个砖模子往里塞泥巴。只有其形,其神韵也就无从说起了!我们现在还是从词的来源说起。

词的真正起源处,我们不认为有个真正清晰的界限,词,应该是个多来源统一的声诗新体,词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融合的过程。

大致来源有这些:

1、清乐(六朝俗乐)。

2、里巷小曲(隋唐俚曲)。

3、宴乐(由楚汉旧声到乐府新声)。

4、胡夷之乐(西域音乐)。

5、歌辞(文人歌曲)。

这类观点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词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音乐环境来推论的。这里再注意一个概念名词“倚声”,“倚声”,也是宋词的名称之一,先有曲,后配词,即所谓的倚声而填词。

我们现在的填词、宋词,它由曲子词演变成纯文字体裁的过程,因对音律的缺失而演化。按施蛰存的说法,现今所说的“填词”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现在大家都不知道那些词牌的曲子是什么样的曲调。大家现在所谓的填词,都是在比照着葫芦在画瓢,词谱怎么写的,咱就怎么照着写、填。如果不懂音律,甚至不懂其乐理表征寓意,诗学功底又不足的话,写出来的“词”自然是破句落韵,拗音涩字,生堆硬凑,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其实,事情也不是这么绝对。我们可以不知道原词牌的曲调具体是什么旋律调子,但是,如果能融汇一些音乐性质上的理解,掌握住其词谱原作上的音乐痕迹。从文字的声律上去体会品味这个牌子的风味,也不是不可行的。音律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谐和,蕴籍,达情,舒怀。我们有了古典诗歌的体会,尤其是近体诗声韵以及平仄格律的基础,有了对文字美感的把握,填出一阕好词来,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词的音乐属性很重要,但也不必拘泥于它的曲子性。要广义的,深层次地理解这种音乐美感。

在这里用较大的篇幅来说词的起源,其目的不是要做词学史学术上的研究,而是和大家一起品味词这种体裁特点的多样性。词曲的各种曲牌其实也揭示出了这种词之来源的多样性。八百多个词牌,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来源的多样性。大致了解这种多样性,知道哪些词牌是属于那类性质的来源,也利于我们赏析其古典作品,也利于我们自己的填词。

二、词的格律

词对声韵的要求相对严格的多。不仅押韵和平仄安排要符合词牌规定,同样也会有对仗的要求,不仅忌孤平、忌三平三仄尾,甚至还要忌“拗救”。声韵上对四声要求比较严格。比如用入声字可以与上声去声通押,或通篇只用一个声押韵。词的领字重视仄声,常有“一字豆”的说法,“一字豆”是词的术语之一,是指句式上句子的第一字为一独立音节,以带领后面字句(多为一四格式),这样的字一般是仄声,且多数是虚词。

词的格律慨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定段,定句,定言。

①、定段是指每首词由一段,两段或三段等构成的。

②、定句是指每首词是由几句组成的。

③、定言是指每句由几言或几个字组成。

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具体规定且落到每字。

3、对仗,绝大部分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一些地方是要求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阙的首二句《满江红》中间的七言句《沁园春》中间的四言句等是要求对仗的。

4、押韵,词的韵比诗韵要宽。诗韵中《佩文韵府》中共106部,其中平韵,上平,下平各15部,计三十部。而词韵中《词林正韵》共十九部。诗韵只可押平韵。词韵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也可换韵。

5.章法,以句号为单位,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一个句号相当于格律诗一联。

6、叠字,叠句,叠韵,有一部分词要求在一定位置有叠字,叠韵,叠句的要求。如《如梦令》等。

7.词句要合平仄,词的字数基本上用的是律句。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外,三字,四字,六字也多为律句。关于这点,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有过精辟分析;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认为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如《生查子》完全由五言律句构成,与格律诗所不同的是押仄韵。再如《浣溪沙》,则完全由七言律句构成的,而且也押平韵。所不同的是只比律诗少两句。再有些词是由五言律句与七言律句合成的,如《卜算子》上下阙各三句五言句,一句七言句。

三、词的体式与调式

1、体式

按照词的字数多少从体式上可分为三类,依词的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人提出此分法不甚科学,如词中称“令”者不一定都是58字以内,如《百字令》是一百字。再如《临江仙》《七娘子》二词既有58字体也有60字体的,这就很难以将其划入小令中或是中调中的。

2、调式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中国古乐中共有84宫调,而唐宋词所用只有28个宫调。唐宋时,词与曲结合。以节奏的缓急区分乐曲。节奏舒而缓者称为慢调,简称“慢”。慢曲与急曲比,声调长了。因此慢词的字数,句数就随之增加了。如字数最少的《卜算子慢》也有89个字。而《卜算子》仅44个字。慢调与前面提到的长调共同处是字数较多,区别长调是依词的长短而分,而慢调是依曲的急缓而别的。“慢,令,引,近”是词的四种调式。“慢”既慢曲,每片8拍。令为令曲,小令每片4拍。“引”和“近”每片6拍。

词的调式变化还可体现在“转调”上,方式有“偷声”“减字”“摊破”等。

转调以后的词在字数,句法,用韵等均有变化。如《踏莎行》本为58字,《转调踏莎行》则变成65字了。《转调满庭芳》由押平韵部分转押仄韵。《减字木兰花》在上下片第一,三句中各减三字,且平仄互换,每片两平韵两仄韵。

3、关于自度曲,自度曲亦称自度腔,有的人由于精通乐理,往往不依已有的词牌填词而是自己创作曲调去填词,这种由自己创作的词调叫自度曲。如柳永,周邦颜,等都写过不少自度曲。但我们有些朋友既选择了词牌去填词而又不守规则,那么你所写的既不是词又不能称自度曲,只能说四不象了。

4、词牌,词牌是指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有的词牌除正名之外还有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数格的。但不论何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填词时应备有工具书-词谱和韵书去填。词谱可参照康熙的《钦定词谱》或舒梦兰的《白香词谱》。韵书可参照《词林正韵》。当代龙榆生先生编的《唐宋词格律》,王力先生著的《诗词格律慨要》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韵典》等也都是很好的参考书。可以供写诗词者参照使用。

四、词的段式与句式

1、词的段式,词的段式也就是词的分段方式。分为两段的词,上段叫上片或上阙,下段叫下片或下阙。这种双调的词每段叫“片”或“阙”,而分为三,四段的词称“叠”,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例如:《宝鼎观》就是三叠。

单词也称单片,全首不分段,多为小令。如《十六字令》《渔歌子》等。

双调本是宫调的名称。但在词牌中非指宫调。双调中上下片字数,句式和平仄,用韵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如《菩萨蛮》上下片句式与字数与韵均不同。而《一剪梅》则上下片字数,句式,平仄及韵都相同。

三叠,四叠是词体格式的一种,就是分为三段或四段的词。如分三段的《兰陵王》等。

2、词的句式,词在韵脚处要押韵。写诗要依“平水韵”,但词的用韵较诗宽。诗韵用的《佩文诗韵》共106部,而词韵用的《词林正韵》才19部。其中“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在词韵中,上声去声可以通押,我认为;今人填词不仅上声去声可通押,除“入派平”外,其余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中用,因为在格律诗中,入声都是可当仄声用的。另外还有一点尚需注意的是;有的词牌标明宜用“入声”字的如:《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都要尽量用“入声”字去填。

五、词的用韵与换韵

填词时用韵共三种,一种是用平韵,一种是用仄韵(含入声)再一种就是换韵。词的押韵要求与格律诗的押韵要求有许多不同地方。词押韵形式较多,词押韵可平可仄,可句句押也可几句一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可平可仄。押平声的如《忆江南》《一剪梅》《江城子》等。押仄声的《如梦令》《渔家傲》《卜算子》等。

2、可疏可密。密的可句句押韵,如《忆王孙》《长相思》《一剪梅》等。小令一般押韵较密,风格鲜明。疏的可几句一押,如《念奴娇》《青玉案》《声声慢》等。用韵疏的一般为中长调,风格沉郁。

3、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一韵到底的如《一剪梅》《蝶恋花下》《青玉案》等。在词中,一韵到底的占大多数,在词中换韵形式主要有:

a、阙内换韵:如《钗头凤》在阙内一种仄韵换成另一仄韵,两阙换法一致,整首诗共用两个韵。

b、阙间换韵:如《清平声》仄换平,一阙一韵,整首诗两个韵,上阙为仄,下阙为平。

c、阙内阙间都换韵:既阙内换韵,两阙各换各的,全首诗共四个韵。如《菩萨蛮》上阙仄换平,下阙另外的仄韵换成另外的平韵。《虞美人》也是这种形式。

d、平仄交错:在阙内平,仄韵交错使用,如《相见欢》《调笑令》《定风波》等。

e、平仄通押:如《西江月》《渡江云》等。

4、词有叠韵;在词中有的地方有使用叠韵,叠句,或部分叠句的要求;如《调笑令》《如梦令》《钗头凤》《章台柳》等。还有的如《采桑子》《一剪梅》中的四言句可叠,可不叠。

5、有入声韵:有的词常单押入声韵,如《忆秦娥》《满江红》《念奴娇》《雨霖铃》。

换韵是填词时经常用的技法。但有的初学者在换韵时随心所欲,喜欢用什么韵就用什么韵,其实在填词中换韵是有严格要求的。换韵共有三种情况:

1、换韵不换部,也就是“平仄通叶格”。这种换韵是 在同一韵部内平仄互换。如《西江月》《蝶恋花》《万年欢》《恨春迟》等。

2、换韵又换部,也叫“平仄转换格”。在填这类词牌时,一般先用仄韵,再用平韵。而且平声韵必须与仄声韵不同部才行。有的初学者在填这类词牌时往往忽略这点。如这类词牌有《清平乐》《调笑令》《菩萨蛮》《虞美人》等。

3、换韵后又回到原来韵部上,也叫“平仄错叶格”。这种换韵方式为;先用平声韵,然后换到所用平声部以外的仄韵部上,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平声韵上。这类词写起来难度稍大,但写的好了,能收到独特的效果。这类词牌有《诉衷情》《定风波》《相见欢》等。

六、词的音韵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创作。

词又称“诗馀”,故然平仄交替分别具有与诗一样的声情之美。《康熙字典》前面有首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声发音不高不低,尾音略有延长,犹如木槌轻敲鼓心,其声为'东';上声发音响亮,没有尾音,读升调,犹如木槌击鼓面的四周,其声为'董';去声发音哀远,尾音较短,读降调,犹如木槌重击鼓心,其声为'冻';入声发音短促,没有尾音,读急调,犹如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其声为'笃'。

据说梁武帝非常喜好文词,但是不解四声,曾请教过学者周舍:'何谓四声?'周舍答道:'''天子圣哲''是也。''天子圣哲'四字,按古四声读,依次为平、上、去、入。梁武帝立刻就明白了。

换句话说,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扬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举一首诗为例:

青青子佩[bu],悠悠我思[sai]。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lai]。

(《诗经·郑风·子衿》二章)

这章诗今天看来并不押韵,不懂音韵的人会误以为它原来就不押韵,其实在先秦是押韵的。“佩”、“思”、“来”三字同属一个韵部(之部),如果按照后面的拟音去读这章诗,其韵味马上就显现出来了。又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m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ma]。

这首诗今天看起来更不押韵,事实上在中古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中同属上声“马”韵。现在很多人喜好唐代的律诗,然而要真正懂得律诗的格律,学会调平仄,就非得具备一些音韵学的基础知识不可。例如古代属于仄声的入声字有相当一部分今天已变成了平声字,如果按照今天的调类去分析律诗的平仄,肯定就会出错,此以白居易的五律《草》为例:

《五方元音》(书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一”、“接”、“别”三字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作阴平和阳平,在中古都是入声字,属仄声。如果按照今音将此三字作平声对待,就会误以为“一枯荣”、“接荒城”都是三平调,“满别”与“萋萋”没有作到平仄交替。

如何辨认入声字,这成了现代人特别是北方人学习诗律的一大难关,但是只要懂得点音韵学,入声字的辨识就容易多了。

七、词牌的选择

填词与写诗一样,也和其它文学作品创作一个道理。都要意在笔先,情在笔先。那种“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生拼硬凑”出来的作品,给人看了,仿佛在灌腊。那么有了意境与灵感时填词首先要选择哪类词谱,因为不同的词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好附合自己表达内容的词谱,会使填出的词得以完美表达,否则将很生硬,让人看了不舒服。那么填词时在选择词谱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方法有两种:

1、根据词体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

过去选择词谱也叫“择腔”,也就是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情感。《江亭怨》表达是种忧愁,悲切。《相见欢》表达的是欢快,喜悦。词的曲调失传后,音乐没了,但对词体的影响仍存在。如《满江红》适合于描写壮志,悲壮。《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写雅情。反之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有些词牌的艺术特色也可从词的名称上有所了解,有许多词牌本身就反应了一些词的特色。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假如用《破阵子》描写婚姻,《长相思》描写战争显然是不合适的。

2、根据灵感节奏,结构选择

这是种切实而实用的方法,而且易于操作。假如你的灵感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种结句结构,那么其节奏既为“3,5,3”式。在词谱查可填《满江红》,正好它的结句结构为“353”式。假如灵感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种结句结构为“74”式,查词谱正好为《浪淘沙》,那么可依此谱填。

《词学基础知识》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