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马案位居清末四大奇案之首,背后水深凶险,连慈禧都不敢深究

 剧透历史 2020-01-14

“张文祥刺马案”,作为清朝末年的四大奇案之首,其背后的真相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刺杀案发生在1870年7月26日,当天两江总督马新贻参加完阅兵式,返回的路上,在两边的人群里突然蹿出一个刺客,一刀命中马新贻的要害部位。当场重伤的马新贻,第二天便不治身亡咽了气。

这可是清朝建国以来,被刺杀的最高级别封疆大吏!马新贻的死,无疑是给晚清的政坛,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而这场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刺杀行动,之所以会被列为“奇案”,主要原因还在于后续的审案过程,历时长久一波三折,居然审成了“马新贻早年杀人夺妻,张文祥为兄报仇”的桃色案件。

这样充满了戏剧色彩的结案陈词,说出去谁信?

换句话说,就是清政府的两江总督马新贻,白死了!

偶尔有些不知来历的野史纪闻,倒像是能给这桩刺杀案提供些蛛丝马迹。

据说马新贻到两江总督的岗位上任前,慈禧曾专门单独召见,特意点明派他此去南京的两项重任:一是查访太平天国巨额财宝的去向;二是暗中设法遏制并削弱湘军势力在江南的蔓延。

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宦海沉浮的马新贻,自然晓得当中的利害关系,他的处境是夹在朝廷和湘军中间两头受气,哪一方都不是他敢得罪的主。

1864年当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坐拥湘军精锐之师30万,势力达到了鼎盛。部下亲信将领纷纷劝他自立为帝,取清廷而代之。江南地区其余的几股势力,左宗棠是曾国藩的湖南同乡,李鸿章与曾国藩有师生之情,就连被俘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也表示愿意招降分散在各地抵抗的太平军,供曾国藩驱使。

如此雄厚的实力,若是曾国藩狠下心来放手一搏,推翻清廷建立新朝也并非是毫无胜算。虽然后来曾国藩没有反叛,但这样强劲的军事力量不在清政府的直接控制下,终归是慈禧的一块心病。

延续十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再加上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一把大火,将原本腐朽不堪的清政府,给彻底捅了个千疮百孔。

清廷要恢复元气,首先需要的是钱,而钱从哪里来?慈禧首先盯上的就是洪秀全十多年来,在南京城内堆积的金银财宝。

太平天国经济上实行“圣库制度”,规定所有的财富集中于圣库统一管理调配。太平军极盛时期,势力范围涵盖长江中下游的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尤其李秀成经营的江苏、浙江一带,是清帝国最为富庶的膏腴之地,是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赋税来源。

由此可见,南京城内的圣库,不消说肯定是一笔数量惊人的财富。

可攻破南京城的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却说丝毫没有缴获过任何财物,这显然不能令慈禧相信。她派马新贻追查太平军财物的去向,骨子里应当是认定曾国藩私吞了这笔巨款。

但是,比起钱来,估计慈禧更担心的是曾国藩庞大的湘军势力,成为清政府尾大不掉的隐患。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军和绿营,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瓦解溃散。咸丰帝只得转而下放军权,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到家乡组织团练武装,用来迟滞、剿灭太平军。

随后英法联军与清政府在通州八里桥的那场决战,又将僧格林沁手里那点最后的满蒙骑兵家底,也给折腾了个精光。

太平天国覆灭后,直接掌握在清政府手里的正规军力量已经十分薄弱,反倒是曾国藩的湘军团练武装气势如虹。

尽管战后曾国藩主动迎合朝廷的心思,大规模裁撤湘军,只留下几万人的规模,但这只是曾国藩由“实力派军阀”向“湘军系官僚团体”的转型。因为此前的曾国藩,利用节制安徽、江苏、浙江、江西4省军政大权的职务之便,早已将湘军核心人物布置到这四个省的重要位置,控制和垄断了大半个江南的官场。

经过这么一番梳理就能发现,马新贻被刺案的背后,其实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中央,与以曾国藩为领头人物的湘军军政集团之间暗地里的激烈博弈。

马新贻被刺案经过几波官员的审理,始终含糊不清得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真相,最后审案的差事兜兜转转落在了曾国藩身上。曾国藩给出的结论,依然还是张文祥为同伙报仇刺杀马新贻的初审供词。

显然,曾国藩摆出的是一副“爱要不要”的姿态。而面对湘军的势力,慈禧也不敢贸然撕破脸继续追查到底,只得接受曾国藩的审案结论,等于是承认了湘军将江南官场划为私家地盘的既成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