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鳗鱼危机:可能要被吃货灭绝了!

 彤彤2365 2020-01-14

2020-01-13 22:56

甜咸味的酱汁包裹着烤好的、软乎乎的鳗鱼,配上晶莹剔透的白米饭,一口咬下去细腻的鱼肉仿佛要融化在嘴里!一份鳗鱼饭赛高~

这种从江户时代起传达至今的美食,堪称如今日料店的王者!可惜如今国内鳗鱼饭的质量良莠不齐,想要吃到最正宗、最富匠人感的鳗鱼饭,还是要去往一海之隔的岛国--泥轰!不过现在去日本也不一定能吃到了~(鳗鱼快被吃光了!)

◆ ◆ ◆ ◆ ◆

鳗鱼饭の料理

蒲烧鳗鱼是指把鳗鱼剖开剔骨,涂上酱油为主的制成的甜辣酱汁进行烤制。但是细心的小伙伴发现,有的店家会把鳗鱼烤制的焦脆,吃起来没有什么油感,有的店家做出的鳗鱼则肉质细腻。其实这属于鳗鱼饭的两大派系~

关西流

关西厨师处理鳗鱼时习惯从腹部下刀,去除内脏剔骨后直接用签子签起来,涂酱汁后上火烤。这种流派的成品会有较明显的炭烧味,鳗鱼的外皮也会更焦脆~

关东流

关东的厨师习惯于从背部破开鳗鱼。此外关东地区水域水系众多,养分过多,也导致这个地区的鳗鱼油脂层过厚,所以厨师在料理时会多两个步骤~先把鳗鱼放在火上烤,再蒸,最后浸酱汁上火烤。这样料理的鳗鱼油脂含量低,肉质细腻~

剖鱼三年,串鱼八年,烧鱼一生,用一辈子做出的一份鳗鱼饭。这两种流派可以说是满足了不同人对鳗鱼饭的想象,只要对应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就好了~

鳗鱼饭是美味,然而鳗鱼的现状很危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列为濒危(EN)物种,而欧洲鳗鲡甚至被列为了极危(CR)物种,这三种鳗鱼的野生种群受到了严重威胁,吃货们也是功不可没。

◆ ◆ ◆ ◆ ◆

日本多家媒体报道:

日本鳗鲡捕捞出现了罕见的歉收:截止本月 12 日,日本本土的鳗苗捕获量仅 100 公斤,是去年同期捕获量的 0.2%;日本之外的情况同样严峻,中国大陆作为日本鳗主要养殖区,鳗苗累积捕获量仅有 400 公斤至 460 公斤,而去年同时期这个数字是 2630 公斤至 2750 公斤。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鳗捕捞业,忙活了很久,基本啥都没捞到。

看了这个新闻,你可能会想问很多问题:为什么今年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歉收呢?我们吃的不是人工养殖的吗?网上说「鳗鱼快灭绝了」是真的吗?

但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一定是冲在最前面的:什么?人类现在都这么NB了还能让这么家常便饭的鱼说灭绝就灭绝?

我们现在就为大家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们吃的鳗鱼是哪种?

在生物学意义上,只要属于「鳗鲡目」中的鱼类,我们日常生活中统称为鳗鱼。这包括了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日本鳗(Anguilla japonica)等。

平时我们不管是在日料店吃到的蒲烧鳗鱼,还是在菜场买到的新鲜鳗鱼,大多数都属于日本鳗。

日本鳗不是日本独有的,中国的长江流域和沿海都可以捕捞到;东南亚、菲律宾也都有。甚至日本的鳗鱼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中国等国家进口。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了,本文的主角是 —— 日本鳗。

日本鳗真的快灭绝了吗?

真的。其实,日本鳗快灭绝也不是最近几天的事情了,自从上世纪 60 年代,世界年均鳗鱼产量就在逐年下滑。

三种鳗鱼的年产量占 1960-1970 年产量的百分比

在 2014 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把日本鳗列入了濒危物种名单,当时就已经在日本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很多人担心日本的餐饮文化会因此而少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实,遭殃的也不仅仅是日本鳗。日本鳗的「兄弟」们,美洲鳗在 2014 年下半年也进入濒危目录内;而欧洲鳗则直接进入「极危物种」的名单内,比濒危还高一级,离灭绝更进一步。

导致这些鳗鱼快灭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过度捕捞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栖息地生境被破坏,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以及在河流筑坝导致洄游受阻,都可能使鳗鱼越来越少。

所以这件事情其实是全人类的锅,不能光扣在吃货的头上。

我们吃的不是人工养殖的吗?

我们吃的确实是人工养大的。

但不是从鱼卵开始养的,而是先捕捞野生鱼苗,再放到池塘去养。而且养大的鱼也只能送上餐桌,不会繁殖。

为什么呢?这个得慢慢细说。

想人工养殖一种鱼类,远远不是「这个鱼塘我承包了」这么简单。

在所有的可食用鱼类中,只有少数几种,人们在很多年的探索中,找到了它们生长繁殖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恰好在池塘环境下能完美复现。只有这样的鱼类,才具备人工养殖的条件。

举个例子,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鲀)中,目前只有河鲀,我们找到了相对完备的养殖方法。于是现在,正宗的长江鲥鱼和长江刀鱼已经少见到「有市无价」了。

而日本鳗人工繁殖的难度,堪比登天。

日本鳗为什么那么难养!

鳗鱼是所有养殖鱼类中,唯一完全依赖捕捞野生鱼苗的鱼种。目前无论是野生鳗鱼或是人工养殖的鳗鱼,都无法在人为的环境下自然性成熟。1973年日本学者Yamamoto和Yamauchi成功地利用鲑鱼脑下垂体抽取物注射日本鳗,获得了受精卵并孵化出仔鱼。

日本鳗仔鱼对食物极其极其地挑剔,人工环境下很难模仿仔鱼的天然食物,于是用冷冻干燥的鲨鱼卵添加多种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调配而成的饲料代替,但依然不尽如人意。柳叶鳗的成活率始终极低,只有大约0.01%。

而且人工环境下幼苗发育成玻璃鳗所需的时长是自然环境下的两倍,且带有各种缺陷。目前培育出一尾鳗苗的成本约人民币6万元.....这堪比黄金的人工鳗鱼苗显然无法商业化量产。

如今市面上野生的日本鳗鲡已经相当罕见,几乎都是靠投放野苗后人工养殖。渔民们在用灯光诱捕洄游至近岸的玻璃鳗幼苗,几乎成为餐桌上鳗鱼的唯一来源。野生鳗鱼苗的价格也是堪比黄金,每尾几十元。然而2017年12月开始的日本鳗鲡苗捕捞遭遇了罕见的歉收,静冈县整个12月只捕捞到184克而已!

即使科学家们能克服困难成功提高鳗鱼苗的人工繁殖的成活率,还存在着另一个考验。鳗鱼的性别决定属于后天型,主要受周围环境影响。种群密度低时,鳗鱼主要发育成雌性;种群密度高时,大多发育成雄性。人工饲养的结果很可能是得到一池子好基友,无法再继续人工繁育。

日本鳗幼苗在河流里自然生长的存活率本就不高,河流污染和筑坝让它们的处境更加恶化,所以今天绝大多数的日本鳗出自人工养殖场。

然而这些养殖场,其实都是有“养”而无“殖”:渔民每年12月到3月用灯光引诱来到近岸的玻璃鳗,把它们捞起来放入养殖场,养大之后再送上餐桌。而这些鳗鲡当然也永远无法回到它们的家乡繁殖下一代。

这是唯一一个完全靠捕捞野生幼苗维持的淡水养殖业。其中的隐患,不用说也能想到。

日本研究者已经为人工繁殖它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此刻日本鳗已经可以在实验室里从人工授精一直到长大成熟。然而初生鳗鲡幼苗的食物只能勉强模拟,水流环境也无法复制,成活率很低,而且密度高时会几乎全部发育成雄性,要人工调节激素才能扳回。距离它获得商业价值,还有漫长的路。

与此同时,渔民们捉到的幼苗量逐步下降,价格也逐步攀升。不能忽视气候和洋流变化的因素,但毫无疑问,几十年不计配额的连续捕捞给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二月,静冈县的渔民仅仅捉到了184克幼苗;自1989年至今,十二月捕捞量低于1公斤的事情只出现过三次。

如今只有很少几个养殖场还在坚持完全使用日本捕捞的日本鳗幼苗,大部分开始从中国韩国等地进口幼苗,甚至很多鳗鲡直接就在这些国家养大。

然而这些幼苗的来源和日本的鳗鲡一样,也是马里亚纳海岭;若按照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只不过是让日本的场景在别国重复而已。中日韩三国已经有了初步的捕捞配额约定,不过这个配额看起来偏高,还不知道它能起到多大效果。

科学家最新的进展

日本鳗目前经过最尖端的养殖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做到产卵,并成功孵化为鳗苗了。

但是,这样得来的每一只鳗鱼,都要消耗实验经费 6 万元左右。目前离量产,还隔着遥遥无期的距离....

所以,现在想吃到鳗鱼,还是得靠捞野生鱼苗,在塘里养大。

人类啊,还是要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要可持续发展,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过度捕捞,过度猎杀。要不然的话,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